颜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曾几何时,赤橙黄绿青蓝紫,人类均要仰仗大自然的赐予。人工合成染料——阿尼林紫发明以后,人类终于开始了自己驾驭色彩的历史。
据说,很久以前印度人就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染料,但是由于从大自然中提取染料耗时费力,而且数量有限,人们渐渐地转向从化学物质中提取染料。
到了19世纪,欧洲的许多工厂都掌握了从苯中提取蓝色染料的技术,即将浓硫酸和苯粉混合在一起投入锅里加热,使它变成苯二甲酸。不过,这种方法太费时。因此,许多工厂和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寻找缩短加热时间的新方法。
有一天,一家染料工厂的工人正准备测量染料锅里的温度,一不留神,手里的温度计碰到锅边碎了,温度计里的水银流进了锅里,工人慌慌张张地跑到技师那儿说:“糟了,我把温度计碰碎了……”
技师急忙到锅前一看,奇迹般的景象出现了!锅里出现了原来需要加热两天才能制取的染料。
聪明的技师喜出望外,急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弄清了水银的准确用量。紧接着,一个更大规模的蓝靛染料工厂破土兴建,化学染料开始大量生产。
不过,论及真正的化学染料的发明,桂冠应该戴在一位年仅18岁的大学生潘琴头上。潘琴是英国人,从小就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大学专攻化学。大二时,潘琴想利用暑假搞些研究,教授让他试试化学合成金鸡纳霜。
“可是,作为治疗疟疾用的金鸡纳霜,已经有人在研究了。”潘琴说。
“没错!但目前没有谁取得了成功啊!”教授这样答复。
于是,年轻的潘琴忙碌开了,他准备好一切实验器具,诸如烧瓶、量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实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眼看假期一天天过去,潘琴的实验还一无所获。
一次,潘琴将重铬酸钾加进从煤焦油里提炼出的苯胺里。结果和前面的实验一样,又失败了。潘琴叹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试管,准备将它扔进废物箱,这时他突然发现试管底部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沉淀物。“这是什么东西?”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研究一下这奇怪的沉淀物。
哇,好漂亮的颜色!潘琴将黑色沉淀物掺入酒精中后,出现了美丽的紫色。
要是将这么漂亮的颜色染在布匹上,制成衣服多好!这个念头在潘琴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对!染料!他环顾四周,发现衣架上挂着一条素白色的围巾,他顺手取下,用那紫色液体染制一番,然后晾在了绳子上。
次日清晨,潘琴发现围巾掉在了地上,粘了一些尘土。他只好把它放在水盆里轻轻冲洗,不料围巾上的颜色一点也不掉。接着他又将围巾拿到太阳下暴晒,色彩还是没有脱落。神了!这种染料不怕风吹、水洗、日晒,真是一种理想的染料。
后来,潘琴将他的发明命名为“阿尼林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