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4531400000081

第81章 世界卷·工业革命时代(3)

1848年,随着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发展,英国宪章运动再度高涨。不久后,便爆发了第三次全国请愿。

第三次宪章运动,人们不再选择沉默请愿,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工人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些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统治者感到恐惧了。

因此,当全国宪章派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将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去国会的途中,便遭到了宪兵的阻挠,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资产阶级政府还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宪章运动失败了。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政府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动乱,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满足了工人部分的愿望。宪章运动的参与者,有人离开英国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他们也把宪章运动的思想带到了这些地方,为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英国驻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消息,在波士顿的康科德镇上有反英团体的秘密军火库。盖奇立即命令800多英军前往摧毁,谁知道途经一个叫莱克星顿的小村子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一群民兵。

800英军包围了这群民兵,在包围的过程中,有人擦枪走火,顿时便爆发了枪战,史称“莱克星顿的枪声”。先后有18个民兵死伤后撤离,英军并没有在意这件事,继续直奔康科德。没想到等他们到达康科德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漫山遍野的民兵。

这次战斗,英军虽然被波士顿来的援军救走,但是也死伤了将近300人,被围困的士兵也弹尽粮绝。从此,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开始反抗英国了,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莱克星顿的枪声”之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马上联合起来,召开了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建立了各殖民地的联合武装——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后来又建立了海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那个时候,美国和英国的力量对比悬殊。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驻北美的英军就多达3万多人,而北美殖民地人口却只有300万,当时还没有正规军,而且装备非常落后。但是美国敢于同英国抗衡,这与英国的暴政有非常大的关系,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被逼的。

英国北美殖民地与亚非拉殖民地不同,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英国人。殖民地的统治模式也是按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因此,北美的殖民地在建立之初,就拥有了基本的民主习惯。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也开始了高速增长,越来越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北美殖民地也吸收了欧洲的启蒙思想,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加重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18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确立了世界最大殖民帝国的地位。但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增大了经济负担,不得不在各个殖民地增加赋税。与此同时,为了限制殖民地的发展,英国还时常要通过法令来压制殖民地。比如:殖民地没有自己的金融业,被禁止发行自己的纸币,还要接受很高的税率。

为了抗议英国政府的暴政,波士顿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但是遭到了英国当局镇压,还制造了“波士顿惨案”。另外,为了保证东印度公司的暴利,英国政府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还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

通过这项法令,东印度公司便可以垄断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而且因为免税等原因,其茶叶的价格比“私茶”便宜一半左右,这个条例在北美殖民地引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怒。因此,当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到达港口的时候,波士顿革命分子便偷偷摸到货船上,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全部扔入海中。这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事件发生以后,英国政府又通过一系列“强制法案”,对殖民地进行压制,从而导致了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也随之爆发。

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在战争的开始阶段,英军占尽了优势。大陆军因力量薄弱基本上处于守势,经常被打得四处溃散,不过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美国顺利与法国、西班牙、荷兰结盟,一起对英国宣战,并且得到了法国的援助。

在战争中期的时候,英军在新任统帅克林顿的率领下,多次打败了美法联军。后来美国在法国的大力援助下,凭借法国军舰的配合,成功地逼降了英军。1783年,英、美在法国签订了《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美国从此宣布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确立了现代民主的国家制度,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引起了世界政治体制的大变动。

攻陷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3日,法国巴黎教堂的钟声突然响起,这钟声号召着巴黎市民走上街头,与国王的雇佣军展开了战斗。

巴黎东部的巴士底狱广场有一座巴士底监狱,巴士底狱原本是一个防御英国人的军事城堡,后来巴黎扩建,巴士底狱成为市区内的建筑,也就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时成为关押重大政治犯和其他人士的监狱。因此在巴黎人眼里,巴士底狱就是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7月13日,经过一晚的激战,巴黎人民逐渐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只有巴士底狱没有被攻破。因此很多人高喊着“到巴士底狱去”,这句话鼓励着奋战了一晚上的人们。很快,巴士底狱前便聚集了很多起义者。

知识链接

卢梭(1712—1778年)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在被称为“大革命圣经”的《社会契约论》中,他主张“人是生而平等的、自由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卢梭的民主思想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也对后来欧洲的政治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巴士底狱的城堡围墙非常高,里面还装有大炮,守卫的士兵可以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开火,起义者根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

开始,起义者搜寻了一些陈旧的火炮,那些百年前的古炮在巴黎市民的捣鼓下,虽然也打出了炮弹,但是射程和杀伤力对巴士底狱根本无法造成威胁,最多在巴士底狱的墙上留下一些印痕,反而造成了起义者伤亡。

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架真正的火炮,又找来了炮手。很快,猛烈的炮火让守卫们感到胆战心惊,一部分守军动摇了,举起白旗投降。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守军的弹雨,冲入了巴士底狱。人们在巴士底狱里发现了七个囚犯,将他们全部释放。尽管后来发现这些人都是来自贵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但这一切丝毫不能浇灭巴黎人革命的热情。

这个颇具喜剧色彩的故事结局,却不能掩盖攻陷巴士底狱的意义。这是一场针对封建国王的战争。攻占巴士底狱已经成为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效仿巴黎人民,自发地起来夺取政权,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国民自卫军。

无论城乡,法国人民一起动手,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在全国燃烧了起来。

巴黎人民这样疯狂,和当时的局势有非常大的关系。

18世纪后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已经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启蒙主义运动也方兴未艾,全欧洲都弥漫着启蒙主义思潮。法国的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文学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来推动启蒙运动。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之下,各国的封建君主也以谈论新思想为荣。

但是在法国,封建贵族仍然掌控着特权。国王、僧侣以及贵族是法国的特权阶级,其中僧侣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人都被归入第三等级。前两个等级人数不过占全国总人口的2%—3%,却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即使如此,路易十六为了更奢侈的生活,依然继续增加赋税。

1789年,路易十六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在全国启蒙思想高潮的时刻,重新召开三级会议,全国人民都以为国王会进行改革,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同时第三等级的代表们纷纷准备提案。

但是国王路易十六却提出,会议中只讨论增税的问题,同时还要限制新闻出版,加强政府刑罚的权力。而且下令,会议上不能讨论其他议题。

路易十六的言论一下子就惹怒了第三等级的代表们,他们不同意增税,宣布增税非法。激进的法国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

但路易十六却针锋相对,宣布关闭国民议会,并说国民议会是非法的。

国王的表现彻底激怒了第三等级的代表,他们成立的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明确提出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这让原本只想征税的路易十六感到非常恼怒,他偷偷调集了军队,准备逮捕不听话的代表。这样的举动,如导火索一般,引爆了巴黎人民压抑许久的激愤。于是,法国大革命爆发。

法国大革命成功以后,人民组织了制宪会议,并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人权宣言》,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雄狮拿破仑

拿破仑,一个被法国人民铭记于心的民族英雄、一个被誉为足以媲美恺撒大帝的传奇人物。是的,正如他名字内所隐藏的含义一样——荒野雄狮。他的确如雄狮一般,怒吼声震动了整个欧洲。人如其名,拿破仑在近代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精彩传奇。

1769年,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中的一个小贵族世家。当时的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了法国。在父亲的安排下,9岁的拿破仑就到了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并在16岁时被授予少尉头衔。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选择回到科西嘉岛,希望借此来推动科西嘉独立。但他的举动遭到了排挤,在保利集团的迫害下,拿破仑举家逃到了法国。在法国大革命进行到高潮时,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雅各宾派的赏识。可惜好景不长,在1794年的“热月政变”中,拿破仑被免去了旅长头衔。直到1795年,他因受巴黎督政府之托,成功平定了保王党武装叛乱,而在一夜之间荣升到了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这时,拿破仑才开始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我们不得不承认拿破仑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因为他在军事上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并总能取得很好的收获。1796年3月,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在意大利的时候,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由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并迫使对方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另一方面,因为他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他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他的种种突出表现却引起了督政府的不安,不久被督政府任命为埃及军司令,以钳制英国在该地区扩张为由,把他派去了往东方,目的就是要让他远离法国,不再威胁自己的权势。拿破仑在远征途中,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不同行业的学者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并下了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但拿破仑却没有想到,这次远征埃及最后以失败告终。拿破仑的军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而他自身也被围困在了埃及。到1799年,拿破仑带去的400艘军舰只剩下两只小舰,人员损失惨重,导致最初制定的侵略印度计划无法实现。与此同时,欧洲反法联盟再次形成,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也逐步变强。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政局变得动荡不安,甚至连国民政府内部也矛盾重重。感觉到迎面而来的危机,拿破仑立时意识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于是,他在1799年10月率少数随行撇开了远征军,悄悄地离开埃及,迅速返回了巴黎。拿破仑一进入巴黎,整个巴黎就沸腾了。支持他的人奔走相告,立即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激情,他们高呼着拿破仑的名字。拿破仑看到这么多人支持自己,非常激动,觉得充满了希望。他立刻把周围的人召集起来,陈述了他的想法。经过一番缜密的筹划,人们认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于是巴黎人民夺取了督政府的执政大权,成立新的执政府,把大革命彻底地进行下去!

11月9日,拿破仑开始新的行动,他先是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进而又接管了革命政府的所有事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雾月政变”。第二天,拿破仑又解散了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彻底取得了议会大权,并成立了执政府。拿破仑自任第一执政,独揽大权,从此开始了他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经过“雾月政变”,拿破仑成功地掌控了法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他便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击退了欧洲封建势力的几次反扑,并于1800年打败奥地利军队,挥兵直指奥地利南部地区,迫使对方签订了和约。1802年,以沙俄为首的反法联盟再次被拿破仑击溃,俄国的威胁也解除了。

此外,拿破仑还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措施。在国内,他一方面用武力征讨和分化瓦解的手段,来镇压保王党的复辟活动;另一方面又采取其他统治措施,用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同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加冕为王,自称皇帝,并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之后,拿破仑又多次进行改革,并颁布了一项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法典——《拿破仑法典》。这是一项足以与《汉谟拉比法典》相提并论的完美存在。因为它在一个世纪以后,依然作为法国的现行法律,并对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国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变结束后第三周,拿破仑自豪地向人民宣布:“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借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给欧洲的封建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他在欧洲的威望空前提高,从此,法国进入了拿破仑的时代。但这也使他成为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头号公敌,反法同盟接连不断。之后,拿破仑与欧洲其他封建王朝进行了几次大战,其中“三皇之战”使拿破仑成功称霸欧洲,五次反法联盟之战更是直接将拿破仑推到了与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高度。至此,拿破仑达到人生的顶点。可是,胜利的光环并没有一直笼罩着拿破仑,他将要面对更加艰难的挑战。

百日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