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叛齐投秦,撕毁了齐楚联盟和六国纵约,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屈原则非他人所能比,这是齐宣王及齐廷上下最崇戴的人,是齐之老友至交,故而一如既往地盛情接待,不分彼此地坦诚相见。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在谈判中,齐王想要屈原留在齐国做官,被屈原拒绝了。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举国上下,正陷人深深的悲痛之中。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为了追悼死难的将士,安抚他们的亲人,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全场庄严肃穆,只有复仇的怒吼声和凄厉的哭泣声不停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齐楚复交的消息很快传到秦国,秦国君臣大为不安,因为他们明白:只要齐楚联盟这一轴心存在,它便很容易将二晋拉入纵约国,重新形成关东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被动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秦惠文王提出:将近年来夺得的楚国汉中之地分出一半还给楚国,秦楚重新结盟。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楚国传达消息。但关键派谁去楚国呢,去的人只有张仪合适,但他知道怀王此时十分恼恨张仪,张仪此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因此他不知该怎么办。
张仪看出了秦惠文王的心思,他说他去楚国,通过两人间的探讨,张仪叙述了他跟靳尚、郑袖间的关系,特别强调楚怀王器重靳尚而又媚事郑袖,他们两个人内外用事,左右朝政。他还向秦王介绍了郑袖急于废嫡立庶,彼此间达成的许诺,以及极力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已被罢左徒之官,剥夺了参与朝政之权,这对秦十分有利。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巧妙周旋,楚怀王未必能够杀他。最后张仪说:“臣因商于六百里欺楚方引起这场秦楚大战,解铃尚需系铃人,臣只有亲往当面谢罪,秦楚间的怨恨方能消除。只要魏将军留兵汉中,楚怀王便不敢轻易杀臣。”
秦王觉得张仪言之有理,便答应了他使楚的请求。
怀王得知张仪来到楚国,不肯见他,一到楚国就被怀王下令捆绑了起来,准备杀了他。张仪让人送一份重礼给靳尚,并托靳尚将秦国从别国掠夺来的一些珠宝转送给郑袖,于是靳尚和郑袖就去怀王面前替张仪说情,尤其是郑袖当夜对怀王既哭且闹,不让怀王安生,说:“大王倘杀张仪,激怒秦王,必招致杀身灭国之祸,你我夫妻不久即将分手,各自身居异处,亦未可知,岂不悲哉!”
楚怀王无主见、耳根子软的老毛病又犯了,几经郑袖盅惑,决定不杀张仪,具体处置办法,以后再议。
第二天,靳尚见缝插针,乘机而入,对怀王说道:“大王杀张仪,无损于秦,但却有害于楚。秦得楚黔中数百里之地,便对楚成包围之势,随时可吞而食之。放张仪,黔中可保也。楚有屏障,民方得以安寝,望大王三思定夺。”
靳尚与郑袖你一言,我一语,紧锣密鼓地敲敲打打,真的把怀王的心给说转了,不仅释放了张仪,还用厚礼款待他,说了许多请张仪帮忙指教的话。
狡猾的张仪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乘之机,立即向怀王展开了攻心战,继续进行他的破纵连横工作。又说了秦楚结盟的种种好处。
怀王听完张仪的一番花言巧语,不觉大喜,于是,他令人拿来许多财物送给张仪和秦王。张仪便喜气洋洋地回秦国复命去了。
屈原使齐归来,闻听怀王又放张仪,气得他捶胸顿足,他真想愤然转身离去,任其所为,从此永不再见这位糊涂的君王。然而,国事,民利,天下事,重担在肩,早就以身许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屈原,怎么能够义气用事呢?他尽量镇静着自己,平息胸中的义愤。
子兰、靳尚、郑袖听见屈原回来了,马上在怀王面前说屈原使齐谢罪修好,并非是悔过之举,只是权宜之计罢了,是想回来替冤死的人们伸冤报仇。怀王听了他们的几经盅惑,非常气愤,立刻下令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屈原那善良的愿望和忠君爱民之心再次碰壁,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寻思无计,只得准备上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