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集
45376800000007

第7章 国旗(6)

中国的登山英雄,忍受着缺氧和零下30多度严寒,经过近19个小时的拼搏,终于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的峰顶,完成了人类登山历史上的空前创举。

藏族队员贡布从背包里拿出登山队员们托他带上的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尊小型毛主席白色石膏像,他把国旗和毛主席半身塑像,放到顶峰西北边的一块大岩石上,然后用碎石保护起来。

王富洲摸着黑,拿出一本《体育日记》本,用黑色自动铅笔在上面写道:王富洲等3人征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当他们返回8700米处同刘连满会合时,刘连满的体力经过休息已得到一定的恢复,但食品和氧气原封未动。5月30日下午,他们4人回到大本营。屈银华说:“如果没有刘连满留下的氧气和食品,登上顶峰的消息能不能传到北京是很难想象的。”

中国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当天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传遍世界。国际登山界无不感到惊讶和钦佩,纷纷赞誉:“中国登山队的这一成就,将永远作为登山探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1975年5月27日,北京时间14时30分,中国登山女队员潘多和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贡嘎巴桑、侯生福、桑珠、次仁多吉、太平措、阿布钦等9人,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峰顶。他们在上面未用氧气工作70分钟,采集了岩石标本和冰雪样品,测量了顶峰覆雪深度,竖起了3米高,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的金属测量觇标。

从1980年开始,中国开放珠穆朗玛峰。并明确规定,凡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都要把五星红旗和本国国旗一起升起。

当年登上珠峰峰顶的藏族队员贡布,现任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副主席,他说:“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就是第一个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1990年起,西藏登山队规定每次组织登山之前,都要在大本营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为登山的运动员出征壮行,登山运动员还要带上一面五星红旗。他们认为,没有什么能比登上珠峰后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更令人兴奋的了。他们说:“在登峰之前,我们心里想得很多很多。然而,真正在峰顶举起五星红旗的一瞬间,由于缺氧,千言万语只剩下一句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7大洲都有各自的最高峰,由同一名队员完成7大洲的攀登是世界各国登山家向往的目标。

1988年,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和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联手,开始了攀登7大洲最高峰的壮举。1988年,李致新在震惊世界的珠峰双跨中成为唯一一名汉族队员;而王勇峰也在1993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两位中国登山健儿被称为“登山双子星”,他们于1988年登上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14米);1992年登上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1995年登上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1997年登上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1998年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1999年6月23日12时25分,李致新、王勇峰最后成功地登上大洋洲最高峰——海拔5030米的查亚峰。至此,两位中国登山健儿历时10年,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壮举,将五星红旗插遍世界7大洲最高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五星红旗映照在南极长城站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晚被人类发现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定居人口,没有国家的大陆。它拥有1390万平方公里的冰雪高原,四周环绕着35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海域。这里气候恶劣、阴晴雨雪瞬息万变,年平均气温为零下摄氏度,有纪录的最大极限风速为100米/秒。

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逻辑推测,地球的南端必定有一巨大的陆块才能使地球保持平衡,否则北半球的欧亚大陆会把地球压得翻过来。公元2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依据想象在地图上加画了一块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取名叫“未知的地方”。后来到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地图上都出现了这块假想的大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各国探险家对南极这块神秘之地的探寻。1773年,英国着名航海家詹姆士·库克船长第一次驾驶“果敢”号帆船驶入南极圈。1820年前后,俄国的别林斯高晋、美国的帕尔莫、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率船队探险,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和南极半岛的海岸。20世纪初,挪威人路尔德·阿蒙森,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分别率队先后抵达南极极点。1929年,美国海军飞行员第一个驾驶飞机抵达极点。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南极的探寻,始终没有科学考察的成分,而只是局限于领土要求,他们在南极洲留下了诸如乔治五世地、彼得一世岛、爱德华七世半岛、查尔斯王子山、玛丽皇后地、朗希尔德公主海岸、毛德皇后地、马撒公主海岸、别林斯晋高海等地名。

在南极这片冰封的世界里,蕴藏着数百种矿产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天然宝库。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逐步认识其科学价值,并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定位科学考察。1957年至1958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由12个国家共同派出上万名科学工作者赴南极进行空前规模的科学考察,并设立了62个观测站。其中,美国在南极极点设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苏联在南极地磁轴设立了东方站,法国在南极设立了迪尔维尔站。科学家们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在超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地磁、极壳、地震、地质、生物、海洋等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美国等12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共同签订了《南极条约》,旨在确保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场所。条约规定,只有在南极建有科学站并且独立地开展了科学考察的国家,才能取得协商国的资格;加入了《南极条约》但没有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仅仅是缔约国,开会时缔约国的代表只能坐在会场的边边角角听会,没有资格领取会议文件资料,更没有权利参与有关重大事务的讨论和表决。

能否在南极建站并进行科学考察,是对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的检验,也是一个国家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的显着标志。1980年1月,中国科学家董兆乾、张青松应澳大利亚邀请,到该国在南极的凯西站访问。此后,又出访了几次南极。1981年5月,成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1983年宣布加入《南极条约》组织,成为缔约国。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不是《南极条约》的协商国。

为了发展中国南极考察事业,填补中华民族在世界这一领域里的空白,1984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国家海洋局决定进行首次南大洋考察和在南极洲建立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198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在南极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并进行科学考察的报告。10月8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在北京成立,由来自全国23个部委局及海军的60个单位总共591人,以及13万吨级的“向洋红10号”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组成。11月20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上海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海军政委李耀文、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鲸如,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站标授给考察队。10时整,两艘考察船正式启航。

经过漫长的航程,从北纬30度到达南纬55度,从东经120度到西经66度,越过13个时区。途中经过琉球群岛、加罗林群岛、西萨摩亚、社会群岛和土布艾群岛,于12月1日9时12分越过赤道,12月4日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了6个风带,2个台风易形成区。在28天的航行中,在6级风浪中航行15天,其中大风浪14天,怒涛巨浪4天,航程15021海里,于12月19日上午9时30分到达地球最南端城市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12月26日凌晨,船队抵达南极,驶入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岛麦克斯威尔湾。

经过认真考察和论证,中国南极考察队决定在菲尔德斯半岛建站。该地三面环山,岸滩开阔平坦,附近有3个淡水湖,水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而且与岛上其他7国考察站有一定距离,独门独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研究考察基地。

1984年12月30日下午2时45分,考察队员开始登陆。队长郭琨手持国旗带领大家走上滩头,穿过蜿蜒的小溪,走到海岸附地的高处。万古荒原顿时喧闹起来,大家欢呼雀跃。郭队长把五星红旗插在地上,并用石块将旗杆固定,人人争相在五星红旗下留影。

经过1个半月的艰苦奋战,中国南极长城站于1985年2月15日胜利建成。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一个越冬常年站、永久性考察基地。它精确的地理位置是南纬62度12分59点3秒,西经58度57分51点9秒,距离首都北京17501.9495公里,区域面积为0.8平方公里。站内有两幢钢结构高架式主体建筑,总面积为350平方米。建有一个气象观测站、两组大型铁塔式通信天线网以及高层大气物理记录场、卫星多普勒定位点、地震记录平台等科研设施。

在建站的同时,考察队还对乔治岛展开了地质地貌、生物、气象测绘、地球物理、海洋环境和高空大气物理等学科的考察。他们探测60个小时的宇宙大气“哨声”;监测记录了18次南极半岛的地震信号;经过精心测绘,把站区淡水湖、濒海湾和站址环山第一次用中国的地名,分别命名为“西湖”、“长城湾”、“龟山”、“蛇山”等。

1985年2月20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喜庆日子里,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

这一天,云开日出,是南极少有的好天气。长城站披上节日的盛装,主楼正面红绸横幅上书写着《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典礼》的醒目大字,房檐上飘飞着彩色气球,门楣上悬挂着铜质镀金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站标。楼前主席台上摆放着邓小平题词的匾额,两旁依次摆放着乔治岛建站各国赠送的礼品和国内有关单位赠送的礼品。一盆青葱翠绿的水仙花在极地冰雪中分外夺目。

上午10时整,典礼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军容严整的海军官兵和精神焕发的科考队员列队肃立,主席台上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来了,在南极洲千里冰原的上空骄傲地迎风飘扬。

中国南极考察站站长郭琨宣布,长城站将欢迎国内外科学家,特别是我国台湾省科学家到站上进行考察活动。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1984年11月20日启程至1985年4月10日返抵上海,整整经历了142天,其中海上航行75天,在乔治岛工作67天,胜利完成考察和建站任务。国务院致电祝贺:“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85年10月6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获得关于考察、开发利用南极洲的庄严的表决权。

五星红旗召唤香港、澳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