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学研究的任务,林耀华认为,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2.对国内各民族的研究;3.对世界民族的研究;4.对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5.对影视民族学的研究;6.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7.对民族文物的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8.对民族统计学的研究;另外,民族识别工作也是中国民族学的重要任务。周大光认为,民族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民族学学科体系的研究;2.民族共同体的理论研究;3.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政策的研究;4.民族学的应用研究;5.汉民族学的研究;6.各民族历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研究;7.世界民族的研究;8.民族学发展史的研究。杨群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透过全部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层,来综合地考察人类社会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演化进程。这就可以使我们把民族学这门独立学科放在总的历史科学范围来观察,以便为真实地复原历史的全貌,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服务。其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史形态的研究;2.本国及世界现存民族共同体的状况和历史的研究;3.对民族学理论的研究;4.对国内外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的研究。
民族学研究的任务包涵着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各个层面。根据上述种种观点,我们将民族学研究的任务归纳为:1.关于民族学学科体系和基础理论的研究;2.关于中外民族史及民族现状的研究;3.当代世界各民族所面临的普遍和焦点问题研究。
(五)种族与民族
关于种族与民族问题,林耀华认为:“种族所涉及的是人类种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民族所涉及的则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群体与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主要考虑文化因素而不考虑生物学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讲,一个种族或种族类型中包含了若干个民族,或者是一个民族中包含了几个种族或种族类型成员的现象都是正常的。”周光大认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种族这个概念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的范畴;然而种族问题则一直是一个尖锐的国际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杨群指出:“种族,亦称人种,是具有区别于其它人群的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们的结合体……种族属于生物科学的研究范畴。种族与民族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概念。”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种族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族属于生物学概念,民族属于社会科学概念。种族是人类种群适应于自然生态环境而产生的体质遗传现象,而民族则是人们共同体在不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群体。种族与民族从本质上讲没有直接关系。从普遍现象来看,一个民族中常常是以一个种族类型的人们共同体作为主体的。任何种族或民族,从理论上讲都无优劣之分。一时代之种族或民族的贫富差异及文明差异,往往与自然环境或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差异也往往都是暂时现象,它并不能说明种族或民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利用种族差别,推行种族不平等、极端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理论,利用民族差别,来挑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分裂,都是直接危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
需要指出的是民族不仅不同于种族,同时它还不同于氏族和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的人们混合而成的,不是一个纯血统的人们共同体。
(六)文化与民族
关于文化与民族问题,林耀华指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同时文化又陶冶和塑造了人类本身。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模式的文化,而人类创造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又将他们自己塑造成了各具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民族。可以认为,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文化与民族具有不可分离性。文化与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把文化作为区分民族的重要标志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也抓住了民族的核心内容。”周光大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存在的主要的客观基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应有两个主要层次,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二是汉、壮、藏、蒙、苗、回等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杨群指出:“在民族学中,民族与文化这个课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凡是民族共同体都能创造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地都在使用本族和异族的文化。每个民族共同体又都具有文化的共同而相对稳定的特点。民族文化通常指某个民族共同体所特有的那部分文化,这是该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并充分表现了该族独有的特点。”
文化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民族学中使用“文化”这个概念,一般是指广义的文化解释。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并与民族的共同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质莫过于具有独特的文化。民族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也反映在学科分类之中。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既存在着密切关系又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别。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为人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人类学一词源于希腊语词anthmpos(人)和logos(科学),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人类学一般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又称自然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过程以及种族、民族体质特征和分类。文化人类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各民族、区域、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不同文化类型、模式,包括史前考古学、语言人类学、民俗学等分支学科。黄淑娉、龚佩华所着的《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一书指出:“在欧洲大陆,民族学是指研究人类族体的社会和文化的科学。《苏联大百科全书》民族学条认为,民族学是研究民族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民族的起源、风俗习惯、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基本对象是形成该民族面貌的民族日常文化的传统特征。本(20)世纪20年代以前,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三者所包括的内容和应用范围,大体上说是相同的。”“欧洲大陆所称民族学、美国所称文化人类学和英国所称社会人类学都是互通的。其根据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方法、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大体一致。它们都是研究人类群体的社会文化及其发展规律,都强调实地调查、直接观察的方法,进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在理论体系上它们是相同的,没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区分,它们共同创立和使用这些理论,各个学派提出的理论都无不是探索文化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从事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工作者彼此视作同行。按照带美国色彩的解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稍宽一些。民族学以研究民族及其特点为主,文化人类学则不局限于研究族体而是研究人,民族特点问题处于次要地位。”
(七)社会形态与民族
关于社会形态与民族问题,林耀华指出:“社会形态是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是社会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许多场合下,社会形态又称社会经济型态……因而社会形态的研究,不仅包括经济基础,也包括上层建筑。每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期,都处在一定社会形态之中。每一种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每一种文化现象、生活方式,都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周光大指出:“历史上有五种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每个民族在一个时期内基本上处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属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之内。社会经济现象的归根结底乃是民族现象存在的先决条件,在客观现实中,民族不可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机体之外。在确定民族社会机体的类别时,关键是要看它属于哪种社会经济形态。”杨群指出:“社会学与民族学都是在19世纪中叶形成的,在它们最初成长发展的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差别。20世纪以后有所分离。现代社会学与民族学在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社会学主要是研究一般社会的发展规律。而民族学则是研究特定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但两者依然存在着密切关系,故有民族社会学一说。”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每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发展是不平衡的。用“五种类型”来概括社会形态,只是一个大体的理论概念,机械地教条地使用这种概念来解释复杂的社会历史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民族学研究离不开对社会形态的考察,社会形态学又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八)国家与民族
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在林耀华、周光大的着作中均未作讨论。杨群在“从民族志与民族学研究中看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章中论述了东方国家形态亦即“亚细亚形态”问题。他指出:“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是这些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或唯一所有者,是他把土地通过农村公社分给公社社员,所以公社社员只是土地的占有者,而不是土地所有者,他们以贡赋形式把自己的剩余劳动或剩余劳动产品上缴给君主,成了专制君主的变相奴隶。所以,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这类国家的显着特点,这甚至是了解东方天国的一把真正的钥匙……凡国家最高权利全部或部分的、实际或名义上独揽于世袭终身或被选为终身任职的国家元首一人的,不论其称号是国王或皇帝,都是君主制体……凡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其任职也有一定期限的制度就是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是继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历史类型,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勇于开拓和探索,以求得不断地自我完善。”
吴仕民主编的《民族问题概论》一书曾对国家与民族问题作了论述。该书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民族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和国家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人们共同体,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成长和发展的。特别是在单一民族国家里,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基本相同,所以英语中nation即有民族的含义,也有国家的含义。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民族是国家结构形式确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与国家具有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关系。但是,民族与国家又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与国家各自形成的要素不同。民族具有“四大特征”,而国家则要具有人口、领土、主权、政府等要素。2.民族是人的群体,国家是政治实体。3.民族与国家的稳定性不同。4.民族与国家的地域概念不同。5.民族与国家的语言特征不同。6.民族与国家的经济生活状况及形态不一。7.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发展面貌不同。以上文字对国家与民族的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
七今人画集序跋十篇
(一)《当代陕西书画家作品精选》序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任何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双重水准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必须从文化的发展程度上最终体现出来,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莫过于具有独特的文化,而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即是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样式之一,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书画的最基本的特质。由于这种文化特质的先决性,中国书画在世界艺坛中,自有其独特的话语特征。因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差异,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模式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流派的艺术,正是民族艺术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之所在。
相对于我国其他地方而言,陕西地区的艺术文化形态是极为丰富的,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文化宝库之一。如果从半坡遗址的彩陶图画算起,那么历史上陕西地区的美术历程大约经历了六七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都与陕西地区的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以说。在几千年的中国艺术史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长安模式”,这种模式是被诸多艺术家、史论家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了的史实。
高原厚土,长河落日,粗犷的秦人从来就有着一种神思意象的艺术性灵。历史文化孕育了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创造又成为时代的活文献。书画艺术是陕西文化中最传统、最普遍、也是最具特征的载体之一。正是由于陕西美术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人文基础,因而才能不断产生出艺术的精英。无茂林难以有奇木,在思想贫瘠的生态环境中所出现的波普艺术(POPART),只不过是泡沫文化或伪科学的范本。艺术如果脱离了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这种艺术也就距离失缺民族性、国际性和先进性的境地不远了。
任何一种民族艺术的进步,都需要有一个批判地继承、扬弃和融合的方法论过程。不可否认,在当代陕西美术界中,还缺少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力度,艺术创作往往受到功利主义、商品经济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等。要突破这种困境,有待于艺术家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的不断提高,这亦是陕西美术界在新世纪里所面临的-个长远而艰难的文化挑战,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当代陕西书画家作品精选》之际,题记如上,是以为序。
(二)《西安老房子》序
古都西安古称长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西周起,先后有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建都于此,历时千载。汉唐之际,长安都城为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堪称世界着名之大都市。唐代长安城市规模宏大,都市建筑设计十分精湛,在东方历史上曾首屈一指,堪与西方罗马古城媲美。然历史变迁,世事沧桑,汉唐遗迹已多为断壁残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