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肃公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吴肃公,字雨若。他恪守遗民节操,一生笔耕不辍,多实录易代之际忠烈仁义事迹。
■《廿一史识余》
[明]张墉撰。书又名《竹香斋类书》。《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女世说》
[明]李清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人物志》
[三国魏]刘劭(?-242)著。笔记杂说。有《四部丛刊》本,鲁迅购自上海商务印书馆,见《日记·1927/10/11》。
■《圣贤高士传赞》
传[三国魏]嵇康(223-262)撰。原书已佚,有清人辑本。是书为《嵇康集》外的独立著作,收有上古以来圣贤隐逸者119人。鲁迅《古籍序跋集·〈嵇康集〉考》说本书“本别自为书,不当在集中……”。参《桃花源记》条说。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403-444)著,刘孝标注。《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小说,事实可作野史看。鲁迅屡作征引。该书也见于鲁迅开给许寿裳长子许世瑛之书单中。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奔月》中说嫦娥奔了月宫,后羿要将月射下来,“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这里的“闪闪如岩下电”,就取自《容止》篇王衍称裴楷的“双眸”。鲁迅文章活用典故,往往有一种书卷气很浓的幽默感。此处可算一例。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与其前后》中说:“《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孝标作注,又征引浩博。或驳或申,映带文本,增其隽永,所用书四百余种,今又多不存,故世人尤珍重之。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启)郭(澄之)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辑旧文,非由自造;《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这个评价可谓精准允当;但所谓“三十八篇”实为“三十六篇”,鲁迅误。
《而已集·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更从此书寻取材料。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说:“现在去柔石的遇害,已经一年有余了,偶然从乱纸里检出这稿子来,真不胜其悲痛。我想将全文补完,而终于做不到,刚要下笔,又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现在只将这半篇附录在这里,以作柔石的记念。”这里的“人琴俱亡”,典出《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如果了解这个典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压抑着的悲愤。
《南腔北调集·谚语》中说:“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家瓦上霜’了。”这里对“国民劣根性”
的批评是犀利的、不留情面的。孙皓“帮闲”说,就见于《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对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而就是这个昔日的君王,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他在位时是“粗暴骄盈”的,常无故杀戮臣子和宫人。为什么降晋之后,被封为归命侯的他,甘受戏弄呢?就因为“主子”与“奴才”实为一体之两面。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所编《世说新语》最为著名。
■《蜀王本纪》
[东汉]扬雄著。记述蜀国开国至秦时诸蜀王的故事。《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顺宗实录》
[唐]韩愈(768-824)著。5卷。该书记录唐顺宗时事。《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等提及此书。
■《说铃》
[清]汪琬(1624-1691)撰,惠栋补注。野史。《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汪书自序说到“说铃”本义云:“说铃之义盖取诸《法言》,其书则与世说语林略相类。”考[东汉]扬雄《法言·吾子》有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见诸仲尼,说铃也。”李轨注:“铃,以喻小声。犹小说不合大雅。”这里指琐屑的言论,谦辞也。参《说铃前集》条说。
■《司马温公年谱》
[清]顾栋高(1679-1759)纂。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日记·1934/2/10》提及此书。
顾栋高,清史学家、目录学家。治学长于《春秋》,撰有《春秋大事表》50卷,凡有关春秋时代之天文、历法、世系、官制、疆域地理、列国史事等,均为列表说明,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另撰有《古今方舆书目》,载古今考释地理之书颇详,书中集有大量方志资料。
■《四洪年谱》
[清]钱大昕等撰。历史人物研究。该书为宋代洪皓父子四人年谱。有宣统年间刻本。鲁迅于上海汉文渊购得,1部4册,2元。《日记·1932/3/8》提及此书。
洪皓(1088-1155),字光弼,曾为南宋使臣,身陷金国10余年,仍矢志不移,全节而归,被誉为“宋之苏武”,为后人所钦敬。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撰。该书收入唐朝398人的评传。鲁迅据以考订唐传奇作家身世。见《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该书也见于鲁迅开给许寿裳长子许世瑛之书单中,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辛文房,元西域人,泰定元年(1324年)官居省郎之职。
■《唐语林》
[宋]王谠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与其他模仿者一样,“纂旧闻则别无颖异,述时事则伤于矫揉,而世人犹复为之不已”。
王谠,宋徽宗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在世。
■《王荆公年谱》
[清]顾栋高辑。传记。有1917年刻本。《日记·1934/11/3》提及此书。
■《文士传》
[晋]张隐撰。传记。1卷。《日记·癸丑/11/4》提及此书,参《诸家文章记录》条说。
■《续世说》
[宋]孔平仲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长于史学,工文词,文辞宏富,另著有《珩璜新论》、《孔氏谈苑》、《朝散集》等。
■《州史料》
[明]董复表编。该书采录王世贞著作中关于朝野记载编纂而成。《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等文提及此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非集非史,四库中无类可归,约略近似,姑存其目於传记中,实则古无此例也。然世贞本不为史,强尊为史,实复表之意”。今从其说,也列于传记类中。
■《杨太真外传》
[宋]乐史(930-1007)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鲁迅编《唐宋传奇集》辑录此书。参《绿珠传》条说。
■《颐志斋四谱》
[清]丁晏作。传记。见《日记·1932/3/30》。颐志斋,丁晏堂号,所谓“四谱”,指《汉郑君年谱》、《魏陈思王年谱》、《晋陶靖节年谱》、《唐陆宣公年谱》。郑君,即郑玄;陈思王,即曹植,陶靖节,即陶潜,陆宣公,即陆贽。
■《异苑》
[南朝宋]刘敬叔(?-约468)著。《四库全书总目》归入子部小说类,但此书虽涉神怪,却多为历史人物素描,今归史学部传记类。
鲁迅在《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中对批评家提出了若干“希望”,其中之一是希望批评家能“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接吻和性交的区别,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而不要有“嗜痂之癖”。这个“嗜痂之癖”典故就来自于《异苑》。这个意见对于那些看到“裸体画”即目之为“春画”的批评家们,应有当头棒喝之功。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中认为:“《异苑》今存者十卷,然亦非原书。”
■《永乐实录》
[明]杨士奇(1366-1444)等编纂。《明史·艺文志》又作《成祖实录》。《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提及此书。
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於越先贤象传赞》
[清]王龄撰。传记,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1936/1/21》。
■《玉剑尊闻》
[清]梁维枢(1589-1662)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玉堂丛话》
[明]焦竑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元和姓纂》
[唐]林宝著。为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记述唐代各姓氏来源与旁支世系。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鲁迅在琉璃厂以1元购得,见《日记·甲寅/1/24》。鲁迅在辑录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时,以此考证作者身世。参该条说。又在考辨《徐法智墓志》时引用此书,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徐法智墓志〉考》。
林宝,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曾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
■《元遗山先生年谱》
[清]凌廷堪(约1755-1809)著。《且介亭杂文·儒术》提及此书。元遗山,即元好问(1190-1257)。金代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化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随后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
■《元党人传》
[清]陆心源(1834-1894)撰。传记。元祐为宋哲宗年号。《日记·1926/10/5》提及此书。
■《元湛墓志铭》
[东魏]佚名作。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说“‘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积善不报,终自欺人’的话。但后来的昏人,却又瞒起来。”这里引用的《铭》文原文为:“曰仁者寿,所期必信,积善不报,终自欺人。”
史论类(8种)
■《史通》
[唐]刘知几(661-721)撰。该书为史籍评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作者“官秘书监时与萧至忠、宗楚客等争论史事不合,故发愤而著书者也”。又说作者“於史学最深,又领史职几三十年,更历书局亦最久。其贯穿今古,洞悉利病,实非後人之所及。而性本过刚,词复有激,诋诃太甚,或悍然不顾其安。……然其缕析条分,如别黑白。一经抉摘,虽马迁、班固几无词以自解免。亦可云载笔之法家,著书之监史矣”。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据以考辨古小说《青史子》。
■《史通通释》
[清]浦起龙(1679-1762)撰。史评。为作者解释《史通》的专著。鲁迅于厂甸购得,并《陶集》,共2元2角。见《日记·1926/2/20》。
■《通典》
[唐]杜佑(735-812)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之精核也”。鲁迅辑录晋人虞喜《广林》,曾以之为底本。见《古籍序跋集》。
■《通鉴博论》
[明]朱权(1738-1448)编写。史评。有上中下3卷。朱权,朱元璋之第17子,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谥献,故称宁献王。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10种著作。
《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引述书中一个有趣的“史论”:“汉高祖取天下,皆功臣谋士之力。天下既定,吕后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夷其族而绝其祀。传至献帝,曹操执柄,遂杀伏后而灭其族。或谓献帝即高祖也;伏后即吕后也;曹操即韩信也;刘备即彭越也;孙权即英布也。故三分天下而绝汉。”鲁迅据此发为议论道:“韩信托生而为曹操,彭越为孙权,陈豨为刘备,三分汉室,以报夙怨,见《五代史平话》开端。小说尚可,而乃据以论史,大奇。”
■《通志》
[宋]郑樵撰。200卷。其包括上古至宋的文献资料。鲁迅屡作征引。考校古籍,钩沉佚书,该书为重要参考。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1738-1801)撰。总150余篇。系统阐述了古今观、文史观。书中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也反对专务考索。他提出“六经皆史”的意见,影响后世学者至深。所谓“六经皆史”,事实上是将儒学经典从“经学”还原为“史学”,从历史本来意义上去研究儒学原典。这是将“经学”科学化的一种努力,很珍贵。该书为周作人寄阅,见《日记·甲寅/11/26》。
■《文献通考》
[宋]马端临(约1254-1323)撰。348卷。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典章制度,并杂有评论。鲁迅多次征引此书。
马端临,宋末史学家。宋亡隐居,历20余年专心著述《文献通考》。教授乡里,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
■《续文献通考》
[明]王元翰(1565-1633)著。该书分类记叙南宋嘉定至明万历初之间典章制度之沿革。该书《经籍考》中有对《水浒传》的记载,认为《水浒传》作者应为罗贯中。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征引其说。证明《水浒》之作者为谁,诸说不同。
王元翰,即王圻,又字伯举,万历进士,官给事中。
地理方志类(44种)■《长安志》
[宋]宋敏求(1019-1079)撰。地理书。5册,2元5角购得,见《日记·1922/2/14》。
宋敏求,字次道,北宋史学家。另撰有《唐大诏令集》、《春明退朝录》、《河南志》、《东京记》等,多已佚。
■《朝市丛谈》
[清]李虹若撰。又名《增补都门纪略》。地理书。鲁迅“游小市,买《朝市丛谈》一部八本,泉二角”。见《日记·1923/5/21》。
■《大名县志》
[清]张维祺等纂修。40卷,12册。有乾隆年间刻本。该书《大名水道考》系著名辨伪学家崔述所撰。《日记·1923/3/14》提及此书。
■《光绪嘉兴府志》
[清]许瑶光等修纂。《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许瑶光,字雪门。道光己酉拔贡,历官嘉兴知府。另著有《雪门诗草》。
■《桂海虞衡志》
[宋]范成大(1126-1193)撰。杂记。俗称“范志”。原书3卷,今存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共十三篇,曰《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每篇各有小序,皆志其土之所有。……诸篇皆叙述简雅,无夸饰土风、附会古事之习。”见《日记(许寿裳抄本断片)·1922/9/12》。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曾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所今广西桂林市)。在广南(今广西一带)居住两年,对当地风土、物产、民族等情多所知悉。淳熙二年(1175年)2由广南入蜀,途中撰写此书。对广南的动植物和矿产,作了较系统的记载,对它们的产地、形态、特征、用途等均有叙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曾多处引用此书。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著。此书今存1卷。《中国小说史略》中征引此书。莫休符,唐代官吏、学者。
■《华阳国志》
[晋]常璩(约291-361)著。该书记述西南地区古代历史的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