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鲁迅在《看书琐记》中还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札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八月份《文学》内《我的文学修养》)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样,鲁迅还是肯定了作者,并给出了较高评价。
鲁迅不是很相信当时流行的对本书的“索隐”,引用“戚本”第一回中文字:“……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鲁迅对此分析道:“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又在《绛洞花主》中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补》
[清]归锄子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但认为艺术成就不高。
《红楼梦补》,共48回,成书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该书属于《红楼》续书中较好的一部。
■《红楼梦影》
[清]“云槎外史”(一名“西湖散人”)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但认为艺术成就不高。
《红楼梦影》是清人所撰红楼梦续书中较晚的一本,成书于咸丰末年。云槎外史或即顾太清(1799-1876),西湖散人或即沈善宝,二人均为女性。顾太清,或即《天游阁集》作者顾春。可参《天游阁集》条说。
■《红楼圆梦》
[清]“梦梦先生”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但认为艺术成就不高。
《红楼圆梦》31回。写刻本内封题有:“嘉庆甲戍(十九年)孟冬新镌”。
该书令黛玉复出,宝玉还家,二人且结为夫妇。文笔佳,在续《红楼》中,属于文学成就较高的一部。
■《后红楼梦》
[清]逍遥子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但认为艺术成就不高。这是《红楼梦》最早的一部续书,总30回,成书时间至迟也在嘉庆元年(1796年)。《后红楼梦》的情节接续120回本《红楼梦》之尾声,叙写贾政截住宝玉和僧、道二人,将僧、道交与地方官,乱棍打死,而把宝玉领回家中。黛玉也获得重生。经一番周折,在宝玉之友曹雪芹、黛玉之兄林良玉等人的撮合下,宝、黛结成百年之好。结局乃是大团圆:贾府重振,宝玉中进士,贾政官至工部尚书,惜春被敕封为仲妃。
■《后水浒传》
[明]陈忱(1613-1670)著。该书是《水浒》百回本之续。《书信·240105致胡适》等文提及此书,又作《水浒后传》。
书中说李俊率众浮海,至暹罗为王。《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说:“陈忱……为明末遗民,故虽游戏之作,亦见避地之意矣。”本书作者题名为“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也应有深意在。陈忱,明末清初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
■《后西游记》
著者不详,当为明末人著。总40回。《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胡宝玉》
[清]吴趼人著。该书写的是上海名妓胡宝玉等人的故事。《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胡宝玉》,又名《三十年上海北里之怪历史》,全书分八章。
■《花月痕》
[清]魏子安(1819-1874)著,题“眠鹤主人编次”。该书描写了文人妓女的故事。本书有木刻本、排印本、石印本等,错字很多。后有陶乐勤整理标点,于1923年在上海梁溪图书馆出版。
陶序中说:原书“错误很多,余虽都加以纠正”。但鲁迅在对比流行的石印本后说:“觉得还是石印本好,因为陶君于石印本的错字多未纠正,而石印本的不错字儿却多纠歪了。”鲁迅举了几个例子。如其中一个例子,石印本说:“钗黛直是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所谓“直是个”其实是“简直是一个”的意思,陶本却改作“真是个”,这样就与原意有了区别。鲁迅因此结论道:“印书本是美事,但若自己于意义不甚了然时,不可便以为是错的,而奋然‘加以纠正’,不如‘过而存之’,或者倒并不是错。”应该说,这正是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阙疑”精神的体现。见《热风·望勿“纠正”》。
《中国小说史略》评价道:“其布局盖在使升沉相形,行文亦惟以缠绵为主,但时复有悲凉哀怨之笔,交错其间,欲于欢笑之时,并见黯然之色,而诗词简启,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符兆纶评之云,‘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词赋中发泄出来,哀感顽艳。……’虽稍谀,然亦中其失。”符兆纶所言,见于《绘图花月姻缘》卷首。
■《皇明英烈传》
[明]无名氏撰。一名《云合奇踪》。《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说是“武定侯郭勋家所传,记明开国武烈,而特扬其先祖郭英之功;后有《真英烈传》,则反其事而詈之”。
传统讲史书《明英烈》的蓝本从明人话本《皇明英烈传》而来(一称《英烈传》),曾题《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等。其作者,相传为明嘉靖时武定侯郭勋,后又曾假托为徐文长,实不可靠。此书与《三国》、《东汉》等讲史书一样,按“七实三虚”的叙述。所叙故事大都来自于史传及其他杂著、野史。
■《活地狱》
[清]李宝嘉著前39回,吴沃尧、欧阳巨源续至43回。《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晚清谴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阿英称之为“一部非常重要的社会史料书,中国监狱史”。该书是长篇章回小说,却借用了《儒林外史》的体例,所谓“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该书由各自独立的短篇故事构成。
■《趼廛笔记》
[清]吴趼人著。该书为作者的读书笔记,间叙传闻。《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趼人十三种》
[清]吴趼人著。收入作者13篇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吴趼人共作有短篇小说12篇,均发表于《月月小说》杂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月月小说》社将其中《预备立宪》、《黑籍冤魂》、《立宪万岁》、《平步青云》、《快升官》、《查功课》、《人镜学社鬼哭传》、《无理取闹之西游记》、《光绪万年》9篇辑为《趼人短篇九种》出版。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群学社集除《预备立宪》外之11种,另加《研廛剩墨》、《研廛诗删剩》两种,题《趼人十三种》出版(一名《趼人丛谭》),并列为该社出版之《说部丛书》第三十八种。——见《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劫余灰》
[清]吴趼人著。该书描写了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今古奇观》
[明]“抱瓮老人”选辑。总40卷,内容选自“三言”及“二拍”。鲁迅及世未见《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依靠本书读到了22篇。鲁迅认为本书“所选并不定佳,大约因为两篇的题目须字字相对,所以去取之间,也就很受了束缚了”。见《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今古奇闻》
[清]王冶梅编。小说集。该书内容取自《醒世恒言》、《西湖佳话》、《娱目醒心编》等。鲁迅对本书评价不高,认为“笔墨拙涩,尚且及不到《拍案惊奇》”。见《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金瓶梅》
题[明]兰陵笑笑生撰。关于《金瓶梅》作者,迄无定见,已提出六十人之多。颇有影响的有:王世贞说、贾三近说、屠隆说、李开先说、徐渭说、王稚登说、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李渔说、赵南星说、卢楠说、李贽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贾梦龙说、薛应旗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丁惟宁说等,其中王世贞说较为普遍。但鲁迅据书中对话全用山东方言,“确切的证明了这决非江苏人王世贞所作的书。”
《中国小说史略·明之人情小说(上)》评价该书说:“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金瓶梅词话》
鲁迅邮购于北平古佚小说刊行会,1部20册,又绘图1册,预定价格30元。见《日记·1933/5/31》。
■《金玉缘》
[清]作者未详。又名《增评补象全图金玉缘》。该书是为《红楼梦》多种续书之一。书卷首载张新之《石头记读法》,认为《石头记》深义在于“明易象”,“《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故谨履霜之戒。一部《石头记》,(演)一渐字。”《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此说“悠谬不足辨”。
■《近十年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著。当为《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续编。《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精忠全传》
[明]无名氏编。即《岳武穆王精忠传》。该书为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删节本。题“邹元标编订”,应系假托。《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镜花缘》
[清]李汝珍著。鲁迅多次引述此书,但有时凭记忆引用,往往有误。鲁迅时代,有些自命“高雅的人”往往反对白话文,认为白话文“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鲁迅就奚落这些“高雅的人”说:“最可叹的是几位雅人,也还不能如《镜花缘》里说的君子国的酒保一般,满口‘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的终日高雅,却只能在呻吟古文时,显出高古品格;一到讲话,便依然是‘鄙俚浅陋’的白话了。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竟至总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怜煞人。”这里的“酒保”在《镜花缘》第二十三回,“君子国”应为“淑士国”。
《中国小说史略》评价《镜花缘》说:“汝珍亦特长于韵学,旁及杂艺,如壬遁星卜象纬,以至书法弈道多通。顾不得志,盖以诸生终老海州,晚年穷愁,则作小说以自遣,历十余年始成,道光八年遂有刻本。……盖惟精声韵之学而仍敢于变古,乃能居学者之列,博识多通而仍敢于为小说也;惟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又引述胡适《镜花缘·引论》意见,认为该书“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如此,《镜花缘》当为中国第一部反映“女权思想”的名著。
■《九命奇冤》
[清]吴趼人著。其曾刊登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新小说》月刊上。《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九尾龟》
[清]张春帆(?-1935)撰。该书写的是妓女生活。作者用《九尾龟》作书名,开宗明义第一回,就在《谈楔子演说九尾龟》中介绍说:“龟有三足,亦有九尾。《尔雅》注云:‘南方之龟有九尾,见之者得富贵。’
古来麟、凤、龟、龙,列在四灵之内。那乌龟是何等宝贵的东西!降至如今,世风不古,竟把乌龟做了极卑鄙龌龊的混(诨)名。妇女或有外遇,群称其夫为‘乌龟’。……在下这部小说,名叫《九尾龟》,是近来一位富贵达官的小影。这贵官帷薄不修,闹出许多笑话,倒便宜在下编成了这一部《九尾龟》。”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中说:“《青楼梦》全书都讲妓女,但情形并非写实的,而是作者的理想。他以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经过若干周折,便即团圆,也仍脱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这一派。到光绪中年,又有《海上花列传》出现,虽然也写妓女,但不像《青楼梦》那样的理想,却以为妓女有好,有坏,较近于写实了。一到光绪末年,《九尾龟》之类出,则所写的妓女都是坏人,狎客也像了无赖,与《海上花列传》又不同。这样,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并且故意夸张,谩骂起来;有几种还是诬蔑,讹诈的器具。人情小说底末流至于如此,实在是很可以诧异的。”
■《快心编》
题[清“]天花才子编辑”。清末通俗小说。鲁迅游厂甸以1元4角购得,见《日记·1924/2/10》。《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等提及此书。
■《老残游记》
[清]刘鹗(1857-1909)著,题“洪都百炼生”。本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思想史上,有其特殊意义。书中不仅“反贪官”,更“反清官”,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小说史略》对此特为揭橥说:“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其……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以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试观徐桐李秉衡,其显然者也。……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也。”
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不俗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传统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传统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公案》
[清]题“惜红居士编纂”。该书叙写了清大臣李秉衡办理讼案的事情。
《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李秉衡(1830-1900),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杨村(今天津武清)败绩,退至通州自杀殉国。谥忠节。
■《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
[明]袁无涯撰。最早有明嘉靖间郭勋刻本,该书现存残本八回。又有明万历三十七年天都外臣刻本。袁氏认为《水浒》作者应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袁氏此说,证明《水浒》之作者诸说不同。李贽为作《序》也认为“施罗二公传水浒”。
一般以为李贽评点的袁无涯本《水浒传》应该是一个伪本。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著。文言短篇小说集。鲁迅多次征引此书。
《朝花夕拾·五猖会》中说到绍兴东关(今属绍兴上虞县)的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聊斋》所记之梅姑,诱惑考生金生,尔后又托梦村人为金生塑像,像成,金生“衣冠而死”。金生妻痛恨梅姑,到庙里指着女像秽骂,又“升座批颊数四乃去”。梅姑本姓马,但人多呼之为“金姑夫”。这个故事的确与“礼教”不合,在民间小传统中几乎就是个异数。鲁迅在这里表现出现代人的幽默。
《中国小说史略》有专章介绍该书,引述《聊斋》作者题辞后评论道:
“然书中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如《凤阳士人》《续黄粱》等),此不自白,殆抚古而又讳之也。”是说《聊斋》有“转化”唐人传奇之作。但鲁迅对该书评价较高:“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又说:“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聊斋志异拾遗》
[清]蒲松龄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该书“出后人掇拾,而其中殊无佳构,疑本作者所自删弃,或他人拟作之”。
■《刘公案》
[清]佚名著。今存唱本《刘墉私访大清传》,4卷20回。《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讲述了平断冤狱,惩办贪官污吏的故事。该书为清代早期颇有特色的公案小说。
刘墉(1719-1804)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里有传,为传统箭垛式人物,人们喜欢将“清官”故事附会到他的头上。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约1719-约1771)著。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