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啊,鼓岭!
45869900000026

第26章

在福州的热心民众中有两个不一般的读者,和“鼓岭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也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那天的《人民日报》,一下子被《啊,鼓岭!》所吸引,津津有味不止一遍地读了钟翰所写的这篇文章。

一位是叶霞村的郭茂福老人。村委会订有《人民日报》,村长看完钟翰的文章,立即拿着报纸给正在照管石头别墅的郭茂福老人送来。郭茂福读到教授弥留之时口中喃喃不绝呼唤“Kuliang,Kuliang”处,他的眼泪奔涌而出,读到“密尔顿”这个曾经被他千呼万唤的名字,读到文章结尾写道密尔顿的夫人将由作者陪同近期探访鼓岭,他再也不能自已。

村长递上报纸时,郭茂福尚未意识到报上的事情会和自己有什么关联,当读完《啊,鼓岭!》,他恍然大悟,自己朝思暮想的事情就要成真,他简直有些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村长告诉他,《人民日报》可是中国一等的官报,此事千真万确。郭茂福这才拿着那张报纸一路急匆匆来到小山子坟头,他又是哭又是笑,喃喃不绝地告慰小山子:恩人山子啊,你的美国弟弟终于有消息了,他就要找你来了,你们大榕树下的金兰之谊感天动地啊,《人民日报》都给你们报道了呀。

郭茂福继续哭诉:小山子啊,你的米囤弟弟已经不在人世了,想必你们早就在天上相聚了,可你米囤弟弟的鼓岭情缘一世未解啊,你的美国弟媳就要代表米囤到我们这里来呢,好人呐,他们都是重感情的好人呐,也不枉我望眼欲穿地守候这么多年呐,茂福不完成小山子你交代的任务我不敢轻易就死啊,恩兄的书包还在茂福这里,茂福会好好招待美国来的客人的。现在在鼓岭为你们兄弟的在天之灵磕头烧香了,小山子啊,米囤啊,你们可要在天堂好好庆贺一番啊,呜

另一位特殊的读者——《啊,鼓岭!》见报当日上午——正端坐在福州市委机关大楼书记办公室里,他有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的习惯,一版一版地翻看,有的细细阅读,有的一览而过。当他看到第七版,右上角《啊,鼓岭!》的标题立即吸引了他深邃的目光,“鼓岭”这个小地名他再熟悉不过,他勘踏过那里的山山水水,熟知那里的地形地貌与民生民情,也熟知一个世纪以前西方人在那里建的万国公寓,熟知近代中国被列强欺凌的那段苦难史,熟知当年鼓岭石头别墅大墙内外奢华与赤贫的两重天地,还了解当年西洋人在当地做过的建设性事务。时过境迁,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他作为福州的第一领导人正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带领福州人民和鼓岭的乡亲脚踏实地建设新福州和新鼓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公寓和百姓别墅,今日鼓岭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光彩。

这是一位亲民且重情的第一书记,他被执着故乡之情的密尔顿·嘎登勒夫妇深深感动,也非常理解和尊重教授夫妇这种思乡恋乡的情怀。他要作为福州和鼓岭的主人,盛情邀请这位无怨无悔追随丈夫遗愿六进中国大陆的教授夫人和写文章的留学生到鼓岭来,以圆近一个世纪前的鼓岭孩子密尔顿的回乡之梦,让故人眷属见证新鼓岭可喜的发展和变化,见证崭新的中国和人民。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电话打到了福州市对外友协,当时市委第一书记还兼任福州市对外友协名誉会长。他指示福州市对外友协立即通过《人民日报》国际部联系美国加州的中国留学生钟翰,向钟翰发邀请信,邀请密尔顿·嘎登勒教授的夫人伊丽莎白·嘎登勒太太和《啊,鼓岭!》的作者钟翰在他们认为方便和适当的时候访问福州和鼓岭。

拜蒂的全名为伊丽莎白·拜蒂·嘎登勒,生活中熟识的人都呼喊她“拜蒂”,或者称呼“嘎登勒太太”,只在签名时拜蒂才使用“伊丽莎白”。钟翰在写《啊,鼓岭!》时征求过拜蒂的意见,拜蒂觉得还是使用“伊丽莎白”正规一些,那是她从苏格兰格拉斯哥家乡带到美国的名字,来美后姐姐姐夫给她取了“拜蒂”的昵称,熟悉的人也都这么喊她,但书面上拜蒂更愿意使用“伊丽莎白”这个名字,钟翰写《啊,鼓岭!》时尊重了拜蒂的选择。

1992年4月底,钟翰在萨克拉门托的家里收到了福州市对外友好协会寄来的邀请信。来信是当年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兼对外友协主任陈伦先生亲笔书写的。来信首先表达了他受福州市主要领导人的委托,代表福州市也代表福州和鼓岭人民的一片盛情,邀请伊丽莎白和钟翰一起前往福州和鼓岭访问。来信还热情洋溢地介绍了福州和鼓岭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来信说明,伊丽莎白女士和钟翰先生在福州和鼓岭访问时的所有活动和食宿都将由福州市对外友协妥善安排。

钟翰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到拜蒂家里,拜蒂不在家。钟翰接着将电话打到拜蒂的残障人编织技艺班。

正在那儿的拜蒂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太感谢福州的这位领导人了,他是省会城市的首要领导,工作有多繁忙,却能细心到亲自关注密尔顿这个鼓岭老居民回乡的夙愿。福州,鼓岭,太亲切了,中国,太伟大了,密尔顿,密尔顿,你要还活着多好啊,你该会多么高兴啊。

钟翰代表拜蒂很快回复了福州市对外友协,表示非常感谢并乐于接受福州市领导和人民的盛情邀请,拜蒂·嘎登勒女士和他将于当年的8月中旬——自己的研究生学业结束之后——前往福州和鼓岭。

美事还不止于此。5月底,《人民日报》海外纪事征文活动结束,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钟翰的《啊,鼓岭!》获得这次活动唯一的一等奖。在7月24日举行的颁奖会上,评奖结果揭晓,共有十五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和荣誉奖,获奖作者都被邀请到会,钟翰因还在加州准备毕业典礼未能到会。《人民日报》社在颁奖会前表示,希望钟翰能发表一篇书面感言,钟翰写好寄给中央电视台的朋友戈莉,请她在会上代为宣读。

戈莉那天在颁奖会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出钟翰的心声:“真没想到匆忙寄出、抄写不规范的《啊,鼓岭!》得以见报了,更没想到征文评选中竟获得了一等奖,绝没想到鼓岭所在的福州市主要领导邀请文章中的女主角和自己一起访问……接连发生的没想到一个比一个精彩,于是钟翰想到了,还会有更多更美好的故事在后面等待,改革的中华在进步,开放的祖国很亲切。现在让获奖作者发言,发言说点什么呢,就说说母亲吧。钟翰永远记得母亲很美丽也很了不起,母亲做了一辈子平凡的居民工作,对社会付出过很多,却从未索取过一分一文,动乱的‘文革’中刚届花甲的母亲病逝,算算母亲离开钟翰整整二十年了,可今天想起来,觉得可爱的母亲就在自己身后。”

戈莉朗诵完钟翰的这篇书面感言,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主持颁奖的《人民日报》负责人当即宣布,钟翰的书面感言和这次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将一起再上《人民日报》。

《啊,鼓岭!》引发的故事,被福州市领导人邀请拜蒂和钟翰的访问推向高潮,围绕此事的报道前后多次上了《人民日报》。所有登载这些报道的报纸都由戈莉从北京一一快寄到了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寄给钟翰并由钟翰转交拜蒂。拜蒂常常满含热泪地一遍又一遍读这些她根本看不懂的中文报纸,她说她要永远珍藏这些珍贵的《人民日报》,直到有一天她见到密尔顿的时候,带给老头子看看,让他知道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友好。他们要一起庆贺,中国太友善了,福州鼓岭太热情了。

密尔顿和拜蒂的鼓岭故事不仅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戴维斯市也掀起了一股鼓岭热潮。开始是拜蒂把围绕《啊,鼓岭!》发表所引起的一系列故事告诉她的朋友,事情被当地报社闻知,因拜蒂作为密尔顿·嘎登勒教授夫人的特殊身份,戴维斯的媒体立即对她和鼓岭展开了一轮报道,把颇有传奇色彩的鼓岭故事介绍给戴维斯的市民,同时把来自于中国福州的友好邀请传播给市民。

戴维斯新闻界对福州领导重视中美两国人民民间交往和建立民间友谊的做法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评价,对于福州市这位领导人的极有人情味的举动大加赞赏,称这一美好事件为20世纪注重人情的中国官方和美国民间共鸣的难得篇章,并表示将追踪报道拜蒂·嘎登勒太太的鼓岭之旅,一直到她从中国鼓岭寻梦归来。

随着当地媒体的宣传,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也掀起了一轮新的中国热,钟翰的导师约翰·本杰明教授带领东方系的师生趁此机会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展览展示和演讲,以增进戴维斯市的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认识和了解。

当年是密尔顿·嘎登勒教授诞辰九十一周年,加州大学东方系和物理系适时开展了纪念活动,详细介绍了密尔顿·嘎登勒教授的中国童年和鼓岭情缘。持续近一个世纪的鼓岭情缘即将梦圆,这一事件把戴维斯和加州大学与中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推向高潮,大大促进了美国和中国的民间交往。

拜蒂一直忙于准备鼓岭之行,她要准备一份最具纪念意义的礼物赠送给邀她访问鼓岭的福州市委第一书记。思前想后,她觉得这份礼物应该是最能代表密尔顿心意的礼物——在大大的家里转来转去,她的目光最后停留在那对古老却依然光彩夺目的福州漆器彩绘花瓶之上。密尔顿临终时交代过,这对花瓶要带回鼓岭去,现在能把它们赠送给福州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不管当前还是今后都能发挥最大的影响。

黑色底漆的花瓶,栩栩如生的彩绘,从明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从鼓岭到桑塔科鲁兹到戴维斯,两次被作为感恩和情意的信物,见证过嘎登勒家和郭家两代人近一个世纪的生死情谊,拜蒂捧着这对小小的花瓶似有千斤。现在由自己亲手赠送给福州的这位领导朋友,无疑是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跨越,从家庭到民族的升华,从此这对花瓶将见证戴维斯和福州、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密尔顿你可有知?连日来流泪无数的拜蒂禁不住又流下了热泪。

她把花瓶摸了又摸,擦了又擦,直到纤尘不染,才将它们细心装入一个精致的玻璃盖礼品盒,用红绸带扎好,放在了密尔顿·嘎登勒家两代人的照片之前,它们不仅仅代表拜蒂,更代表嘎登勒一家。

拜蒂如今已近耄耋,能和钟翰一起访问鼓岭,并有福州市领导的邀请,拜蒂深感庆幸,这是她完成密尔顿遗愿的最圆满方式。若没有福州市这位书记朋友的精心安排,钟翰在完成学业后毫无疑问也会陪同她前往,然而在美国没有前去鼓岭的旅行团,只能以自由行方式前往,即使有钟翰陪伴,可他并不熟悉鼓岭,连福州也不曾去过,这二人前去万里之遥的偏僻鼓岭,想象得到会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感谢《人民日报》关注了《啊,鼓岭!》,也感谢福州书记关注了《啊,鼓岭!》,即将等待拜蒂和钟翰的比原计划要容易美好得多。继福州邀请之后,《人民日报》社和中国对外友协也相继发来邀请,拜蒂预感到此行将受到中国多方面朋友的欢迎和接待,旅途应该不仅轻松愉快,而且将丰富多彩。

拜蒂思考,以她的年龄,此去探访鼓岭很可能是她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要带上一件最代表密尔顿恋乡之魂的信物,将它永远留在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掩埋在小山子的坟茔之下,这才算完成密尔顿魂归故里之愿,遂了密尔顿和小山子生不相聚死亦重逢的夙愿。

拜蒂和钟翰商量,钟翰也十分赞同拜蒂的想法。可带什么信物最为合适呢?一向颇有主意的钟翰在帮拜蒂想办法。

钟翰在拜蒂大大的房间里走动,在琳琅满目的密尔顿生前用物中搜寻,最后,钟翰停留在密尔顿的卧室,目光被床头柜遗照前的紫色更漏牢牢吸引,心里怦然一动,有如密尔顿在提示,一定就是它了。

这件由小山子亲手所做的更漏,代表密尔顿和小山子旷世一别的信物,紧随密尔顿的风雨一生。生死相念中,密尔顿的双手把它抚摸得由绿变黄,由黄变紫,注入了他的欣喜忧伤和脉息灵魂。从鼓岭一别到七十三年后密尔顿依依不舍撒手离去,更漏早已是鼓岭兄弟情谊的化身,钟翰以为非更漏不能代表密尔顿的永恒之心和永世之情。

钟翰的目光由更漏移到密尔顿的遗照,那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时拜蒂拍摄的。照片里的老教授头顶几乎没了头发,憔悴的脸上满是皱纹,但一双眼睛仍然明亮,充满智慧、幽默和憧憬。密尔顿一生都是积极乐观的,这种人生态度一直保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对着密尔顿的遗照,钟翰在内心默问:教授,您觉得这更漏最能代表您吗?照片上那一双深邃的眼睛分明在回答:是的,它最能代表我的心。

钟翰把更漏呈现在拜蒂面前,拜蒂一下子闭上了双眼,双手捧住更漏,眼前又浮现密尔顿病中手抱更漏呼唤“Kuliang”的情形,拜蒂再次垂泪。

拜蒂感谢钟翰,多年来他已经深入他们这个特殊家庭,深入密尔顿和她自己的内心,透彻了解他们夫妇。拜蒂要亲手把这个凝聚了密尔顿一生悲喜思念的更漏,权当密尔顿的亡魂安埋鼓岭。她相信小山子的坟茔能找到,把这个由墓主人亲手制作、带着密尔顿七十余年的手印和体温的更漏,深埋在小山子身边,完成密尔顿落叶归根之愿,完成大榕树下两兄弟许诺的一聚。

钟翰对拜蒂说,中国素有以衣冠冢纪念生前人的做法,密尔顿的“更漏冢”意义非凡,可以这么做。

钟翰也为他的中国之行准备了礼物,和拜蒂的礼物不谋而合,也是从中国带到美国来走了大大的一圈,现在再回到中国去。钟翰在萨克拉门托州立大学中文系工作时,州立大学举行过一次救助阿富汗、科威特和中东战火国家孤儿的义卖,钟翰买下了一打刻有中文“隆亨”款识的清代刻花镀银汤勺,百年过去,这些镀银汤勺还是崭新明亮。钟翰将把这不知何时何地流入美国的文物回赠国内各方面的朋友,遇到认识的,也许又能考证出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来。想到这次出行拜蒂是主角,钟翰就以拜蒂和他的名义联合送给福州的这位领导人、《人民日报》编辑柯霖和中央电视台记者戈莉,还有访问福州期间参与到鼓岭故事中来的新朋友。他们都是鼓岭故事的书写者,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这个美好的鼓岭故事都不复存在。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钟翰参加完毕业典礼成行。钟翰预订了8月17日(北京时间8月18日)从旧金山飞赴北京的机票。应中国邀请方的安排,拜蒂和钟翰将在北京盘桓两天,参加《人民日报》社和福州驻京办的接待,然后于北京时间8月21日前往福州。

行前,钟翰向恩师约翰·本杰明教授辞别,他准备陪同拜蒂访问过福州鼓岭后,就返回故乡湖北,在国内工作和发展。本杰明教授表示,钟翰可以留在美国。钟翰告诉导师,说密尔顿和拜蒂,一对美国老夫妇尚能如此对故土鼓岭不离不弃,自己是中国人,故土难离情义至深。

本杰明教授理解钟翰的心意,尽管七年师生情重,大有不舍。本杰明教授赠送钟翰他近期的著述,希望钟翰以后充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方系和中国之间的桥梁,促进双边的学术交流和友好活动。

钟翰告诉导师,只要教授到中国,无论任何时候去到任何地方,钟翰都会前往相见。

本杰明教授不无激将地戏说:“军中一言……”钟翰并非玩笑地回答:“驷马难追……”师徒二人拥别。

密尔顿和拜蒂的鼓岭故事犹如长了翅膀,连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上上下下都已闻知,他们受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对外友协委托,要好好欢送拜蒂和钟翰。拜蒂和钟翰行前,总领馆教育组组长蔡民夫妇带领教育组领事一行五人,一同前来戴维斯,专程为拜蒂和钟翰饯行。他们在市中心的英格兰风情酒店举行午宴,后又分别拜访了拜蒂和钟翰的住所,代表旧金山总领馆向他们分别赠送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还表示飞往北京那天,总领馆将派车前来送他们。钟翰再三解释,戴维斯已有很多朋友说好了要送行,就不再麻烦总领馆了。蔡民组长又表示待拜蒂从中国访问归来,他们将会安排接机,到时把老太太安全送返戴维斯家中,钟翰大可放心。

拜蒂不止一次地向钟翰表达不安,说为她一个普通美国老太婆这样兴师动众,会不会太麻烦中国的各方朋友。

钟翰一面为祖国的热情心存骄傲,也深知这不仅仅是好客,更是改革开放后才可能具备的大国自信,一面安慰拜蒂不必过虑,告诉她前不久的5月,美国国会和五角大楼也盛情邀请了“二战”时营救过美国飞行员的五位中国老人,请他们到五角大楼做客。这说明中美两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重视和期待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世代相传。

拜蒂的心情这才有所释然。

应邀访问福州和鼓岭之前,拜蒂还请求钟翰帮助她完成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件事。8月是加州丰收的季节,每年的8月15日,戴维斯市所属的伍德兰县都有一次全县规模的丰收展会,各地民众可以拿出这一年的最好产品参展,有加州享誉世界的坚果、葡萄干、巧克力和纳帕葡萄酒,有各种新型农用机械,也有山地牧民饲养的大型种马和乳牛,年年都喜气洋洋丰富多彩。

拜蒂照例要把她残障学生的编织品送去参展,还要挂上一张她和这些残障人士的最新合照。拜蒂说在当地劳动果实的展台上应该有残障人的一席之地,因为他们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

拜蒂和钟翰在开展的前一天聚精会神于布置编织品展台,直到把所有的角落打理满意。东方已现曙光,伍德兰的天就要亮了,拜蒂却没觉着累,她一心想着要带着她和学生们丰收的喜悦到福州去,她更愿意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而不是教授夫人的身份走进鼓岭。

1992年8月17日上午,约翰·本杰明教授和他的几位弟子,开着几辆车把拜蒂和钟翰送到旧金山国际机场。拜蒂的行李简单,服装加随身所用之物,一个拉杆箱足矣。钟翰回国却是拜蒂不无伤心留恋地形容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东西自然不少,大家一起帮忙托运完钟翰的几大箱行李,都集中到出发厅的大门口,拍了好多照片。纪念鼓岭故事的高潮即将拉开序幕。

《戴维斯企业报》的记者追踪到此,开始忙活“鼓岭故事”的系列报道,他们要请拜蒂讲话。不善言谈的拜蒂泪花盈盈,一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顾得擦眼泪,没有办法,请钟翰代言。

钟翰激情道:“《三国演义》有句话‘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密尔顿·嘎登勒就是一只翱翔九天择梧而栖的凤凰,山水灵秀的鼓岭就是他心目中要寻觅的那株参天梧桐。楚辞《招魂》也有句名言‘魂兮归来’。今天,应中国福州的盛情邀请,应故乡鼓岭的深情呼唤,拜蒂·嘎登勒夫人就要履行她对丈夫的承诺,护送陪伴她的夫君、鼓岭孩子密尔顿的灵魂,回归故乡,回归鼓岭,跟友好的福州领导和人民一起,把美好的‘鼓岭故事’推向高潮。中美两国参与到鼓岭故事中来的朋友们,将永远铭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继续演绎感人的鼓岭故事,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大家还等什么,请端起相机和摄像机尽情地拍照摄影吧!”

当日下午一点五十分,银灰色的庞然大物波音七四七冲天而起,载着拜蒂和钟翰,载着密尔顿对鼓岭的一生痴情和对小山子七十三年夸父逐日般的追寻,从美国的西部空港旧金山,朝着浩瀚太平洋的纵深之处,疾飞而去。

正是:痴情宛若密河水,奔流瀚洋不复回。

喜闻鼓岭乡曲唤,执着拜蒂终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