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精编
45873400000064

第64章 廉颇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任大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城,被晋升为上卿,以勇气出众扬名于诸侯国之间。蔺相如也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楚国的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情,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换取这稀世珍宝。赵王和大将军廉颇等大臣们商议:如果把宝玉送给秦国,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只会白白地受秦国的欺骗,要是不把宝玉送给秦国,又怕秦国派兵来攻,想找个有才干的人去答复秦国,也没有找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宦者令缪贤说:“我的家臣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罪,想要逃到燕国去。我的家臣蔺相如劝止我,说:‘你凭什么了解燕王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和燕王在边境上会见,燕王曾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结交做朋友。我因此想要前去。’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被赵王恩宠,所以燕王想与您结交。如今您是从赵国逃到燕国去,燕国畏惧赵国,这种形势之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袒露上体,伏在刑具上,向君王请罪,也许侥幸可以免死。’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有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

赵王问蔺相如说:“秦王想用15座城来换取我的和氏璧,可否换给他?”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可不答应。”赵王说:“他取走了我的和氏璧,又不给我城邑,那将怎么办呢?”相如说:“秦国想用城邑来换取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理屈;赵国把和氏璧给了秦国而秦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屈。权衡这两种方法,还是宁肯答应秦国为好。”赵王说:“谁可以出使秦国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把城邑给了赵国,和氏璧就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给城邑,我将把完好的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王坐在离宫的章台上召见相如,相如奉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拿给宫中美人和侍从们传观,侍从们都高呼万岁。相如看秦王不像要偿付赵国城邑的样子,便上前一步说:“玉璧上有一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拿了璧退后立定,身子靠着庭柱,愤怒之下,连头发都直竖顶起了冠帽,对秦王说:“大王为了要这块玉,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为此特别召集群臣商议,大家都说:‘秦王贪婪又自恃强盛,定是想以空话骗取,所谓15座城恐怕是得不到的。’所以决议不给你这块璧。而我则以为,一般平民来往,尚且诚实不欺,何况是大国间的往来呢?更何况,仅仅为了一块璧便惹得强秦不悦,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赵王斋戒了5天,派我带着璧来到大殿之上拜呈国书。他这样做,无非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并表示敬意呀!可如今,大王您只是在寻常的馆舍接见我,且态度甚倨傲。拿到了璧,只顾传递给美人欣赏而不提交换之事,这简直是在戏弄人!我看得出您并无割地的诚意,所以我拿回了璧。大王要是逼急了我,我的头这会儿就和璧同时碎在这柱下。”相如高举手中璧,做势欲撞。

秦王怕宝玉撞碎,连忙向他道歉,再三请求他不要这样做,同时秦王召唤负责版图的官员拿来地图,在地图上指出准备划给赵国的15座城池。相如料定秦王是故意用这种手段欺骗他,实际上是不会履行承诺的,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人共知的宝贝。赵王怕秦国,不敢不献给你。赵王让我送宝玉的时候,曾经斋戒5天,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5天,并在朝廷内举行设有9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把宝玉献给你。”

秦王估量这件事,终不能用强力夺取,就答应斋戒5日,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蔺相如预料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一定会违背诺言,不肯付偿城邑,便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怀揣着璧玉,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了5天后,在朝廷上设了九宾大礼,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到了之后,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还没有一位能坚定地执行盟约的。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就派人走小路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如今请强大的秦国先割让15座城邑给赵国吧,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赵国岂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我有欺骗大王之罪该杀,情愿跳进油锅受烹,只求大王同诸位大臣仔细考虑一下。”

秦王周围的臣子面面相觑。侍臣中有人出来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想了想说:“现在杀掉相如,也还是拿不到和氏璧啊,反而绝了秦、赵的友好交往,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归赵国,赵王难道会因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结果还是在朝廷上会见相如,按礼节款待他,并遣他回国。

相如回到赵国,赵王认为他出使友邦且不辱使命,便拜他为上大夫。最终因为秦国并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就没有将和氏璧送给秦国。

将相和

完璧归赵不久后,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石城。次年,又发兵攻赵,杀死了20000人。

秦王遣使者告诉赵王,希望和赵国言和,并在西河之南的渑池会盟。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廉颇、蔺相如两人磋商道:“君王如果不去赴约,只显得赵国国势衰弱、国君胆怯罢了。”于是赵王只好答应前往,由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上,向赵王告别说:“大王此去,我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礼节完毕回来,不会超过30天。如果30天还回不来,那么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用来打断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应允。

赵王与秦王在渑池会面。秦王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欢音乐,想请你弹瑟一曲。”赵王弹了瑟。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在册子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共饮,秦王命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音乐,请允许我奉献一只缶,请大王击缶。”这时蔺相如捧着缶走上前跪请秦王。秦王发怒,不答应。蔺相如说:“就在这五步之内,大王若不答应,蔺相如只有和大王颈血相溅了!”秦王的左右侍从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双眼呵斥他们,侍从们只得退下。秦王虽是不悦,但也只好被迫击了缶。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御史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的15座城邑给秦王祝寿。”蔺相如说:“请用秦国的咸阳城给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不能在双方较量中占上风。赵国方面也大规模摆兵布阵来防备秦国,秦国终于不敢动武。

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因为相如的功劳大,于是封他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担任赵国将军,有攻城御敌之功,蔺相如不过是能言善辩罢了,位置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就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实在难以容忍。”又在大庭广众中宣告说:“我碰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话,不肯同他相会。

此后,每逢上朝时,相如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同廉颇去争高低;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来了,就叫车子赶快躲开。于是相如的门客们争相劝他说:“我们之所以远离亲戚而来侍奉您,是仰慕您崇高的道义。现在您和廉颇地位相等,他口出恶言,而您却畏惧他,这种事情连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感到羞耻,何况是位在将相的人呢?我们愚昧无能,请让我们走吧!”相如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大家说:“廉将军不如秦王。”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风,而我蔺相如敢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难道单单怕个廉将军?但我知道,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同朝为官的缘故。如果我们二人斗气,就会如两虎相争斗般,哪有两全之理!我之所以避着他,无非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个人恩怨搁在后面罢了。”

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耳中,他深感惭愧,就袒露着上身,背着荆条,到相如家谢罪。他说:“我实在是太浅薄了,没想到先生您的胸襟如此宽大啊。”两人于是结为至交,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那时,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也病情严重,赵王派廉颇率兵抗击秦军,赵军屡次兵败,为加强防御,赵军不再出垒应战,即使秦兵一再挑战,廉颇依然相应不理。

这时,秦国使出离间计,派人谗言陷害廉颇,秦国间谍称:“秦国最忌讳、最惧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国的统帅。”赵王正为廉颇不肯出战而恼火,如此一来,果然中计,真的用赵括替代了廉颇的将职。蔺相如说:“陛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这仿佛是用胶漆黏住弦柱,然后又去弹瑟一样啊。赵括这个人,只会念他父亲留下的兵书罢了,并不能体悟战略上因势利导的变通之法啊!”赵王不听,执意用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恐怕天下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曾经跟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驳不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母亲问赵奢其中原委。赵奢说:“用兵时,就是置千万人于生死存亡关头,是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而赵括却说成是很容易的事。赵国不要让赵括当将领就算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领,那么,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将要出发时,他的母亲上书赵王说:“不能让赵括当将领。”赵王不解,赵括的母亲答说:“当初我嫁给赵括父亲的时候,他任将军,亲自送饭给食的人就有几十人,和他交为朋友的有几百人,大王和宗室所赏赐给他的东西他都拿出来给了军吏和士大夫,从他接受命令那天开始就不过问家里的事。如今赵括一当上了将军,就面向东方接受部下朝见,军吏们没有敢抬头看他的人,大王所赐的金钱布帛,他也全部拿回家收藏起来,而且大量购置田宅。这哪里像他父亲啊!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了。”赵王说:“老母亲不要管这件事了,我决心已定。”赵括的母亲又说:“若大王终要派遣他去,倘若有不称职的事,能否免去我家连坐之罪呢?”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一经取代了廉颇的职权,马上更改法令、调动军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后,运用计谋,诈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将赵军一截为二,围困于长平。赵军军心不稳,40余天后,军队缺了粮草,赵括只好选拔精锐部队突围,并亲自率兵与秦军展开肉搏战。秦军射死了赵括,赵军溃败,数十万大军束手投降,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次长平之战赵国前后一共牺牲了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