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青少年知识文库(B卷彩色插图版)
45874300000137

第137章 《授时历》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这部历法是元代大天文家郭守敬修订的,之所以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不要错过了农时。那你知道为什么要修编《授时历》吗?

元世祖时,因为中国的旧历法年久失修,经常有节气差错或日、月食不准的弊病,所以郭守敬就奉命主持历法的修订工作。

经过四年的时间,他终于测算编成中国古代最精良的历法《授时历》,通行360多年。

当时许多天文观测的仪器都已经老旧不堪,因此郭守敬就着手修改、创造新的仪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简仪”。这个仪器是他根据古代的天文观测仪“浑仪”简化制作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授时历》中,郭守敬将一年确定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授时历》吸取了历代历法的先进经验,采用了较精确的数据。如朔望月、近点月、交点月取自金《重修大明历》,回归年的数据取自南宋《统天历》,并接受《统天历》关于回归年的长度古大今小的观点,废除了历来复杂的分数算法,分别以一日为百刻,一刻为百分,一分为百秒,秒以下亦百进位,主要天文数据以万为分母,减少了运算程序。

《授时历》废除了上元纪年,以至元十八年天正冬至为历元,确定当年的气应、闰应、转应和交应等。这种算法与近代相似。在黄赤道度数换算方面,创立了两个经验公式,其实际结果与球面三角公式近似。《授时历》还创立了三次差的内插法,它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清代学者梅文鼎所言:“《授时历》不用积年,一凭实测,故自元迄明,承用三四百年,法无大差,盖自西历以前,未有精于授时者也。”

天文史话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他自幼在数学、水利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在水利工程中政绩突出,官至工部郎中。

郭守敬先后创制、改进了简仪、玲珑仪、浑天仪、仰仪、高表、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候极仪、正仪、正方案、正仪座、悬正仪等数量多、精度高的天文仪器,可测天体方位、日景长短、地方时等,为编制准确的历法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些仪器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