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谋略
45980300000029

第29章 凡事留点余地,给别人,也是给自己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见到这样的人:和别人出现一点小矛盾就暴跳如雷,尽拣难听的话说;手上有点权力,就把得罪过自己的人往死里整,不留丝毫余地。最后自己发现身边站满了敌人,而自己也变得步履维艰。

不小心被干洗了的大衣

露西在商场做导购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顾客。

顾客拿着前几天买的一件大衣过来要求退货,衣服已经被穿过一次,并且干洗过了,可是看这位顾客显然不打算承认,她坚持说:“我绝对没有穿过。”

露西再次检查了大衣,发现衣领处有干洗过的痕迹,而且吊牌是在剪掉之后重新粘上去的,做了很好的伪装。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对这位顾客说,对方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露西想了想,对这位顾客说:“女士,其实我很想知道是不是您的家人不小心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洗过?因为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久之前我把一件新买的衣服和一堆脏衣服扔到了一起,我丈夫根本没有注意到,一股脑儿抱起来就全部塞进洗衣机里去了。我觉得可能您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而您根本都不知道。因为这件衣服确实有清洗过的痕迹,您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拿其他的衣服给您对比一下。”

露西的这番话无疑给顾客铺好了台阶,于是顾客低下头收起衣服走了。

试想如果当时露西强硬地指出这件衣服就是被干洗过的,断定顾客是在撒谎的话,那么肯定会引起矛盾,因为这位顾客来店里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拒不承认、抵赖到底的准备。矛盾一起,势必会发生争吵,到时候不但要惊动露西的领导,还会给这个服装柜台带来很坏的影响。

但是聪明的露西用一番话巧妙地避免了矛盾的发生,心知肚明的她并没有指明真相,给顾客留了余地,让对方无从发火,最终也不好意思再抵赖下去。

放过那些加害自己的人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武则天当政时期,狄仁杰曾经奉旨去查一桩突厥使团失踪的案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突厥派出议和使团前来大周表示两国交好的诚意。武则天为了表明大周的诚意,便封长乐亲王的女儿李青霞为翌阳郡主,将她嫁给突厥吉利可汗为妻。所以使团进都城长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翌阳郡主接回突厥。

可是当使团接了翌阳郡主并准备离开长安时,却出事了,护送郡主的卫队在城门口遇伏,全军覆没,连郡主也身亡了。

武则天大怒,派狄仁杰彻查此案,并命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虎敬辉做狄仁杰的副手。

循着一些证据,狄仁杰将案子查到了幽州。经过层层的抽丝剥茧,狄仁杰有些痛心地发现此案是一个想要颠覆大周王朝的巨大阴谋,而虎敬辉竟然是埋伏在自己身边的卧底。可是经过查案过程中这两个月的相处,狄仁杰和虎敬辉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如同父子般的情感,狄仁杰几次怀疑到虎敬辉,又几次将这种怀疑自我推翻,都是因为在内心不愿意承认这个被自己当做儿子的人会做出危害国家和百姓的事情来。

到了该让内奸现形的时候了,狄仁杰巧妙地设下圈套,虎敬辉果然上当,倒在了狄仁杰的得力助手李元芳的刀下。

虎敬辉拒绝说出一切,但是内奸身份却已经坐实。照理说,狄仁杰应该马上奏禀武则天,而且他本来也有便宜行事之权,可以将虎敬辉就地正法,但是狄仁杰却没有这么做,他遣开所有卫队,也没有逼虎敬辉说什么,最后还将他放走了。

李元芳不解,放走好不容易抓住的内奸,不就等于放虎归山了吗?恐怕是后患无穷呀!不过不久之后的事情却印证了狄仁杰“留一手”的精明之处。

当狄仁杰快要将整个案件破获时,却意外发现了“死去”的翌阳郡主。翌阳郡主告诉狄仁杰,她是被从长安城绑到这里并囚禁于山洞中的,对于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狄仁杰遂将翌阳郡主接回了幽州刺史府。

其实整件事的操纵者正是这个翌阳郡主,当阴谋就要被全部拆穿、功亏一篑的时候,她来到狄仁杰身边,为的就是亲手杀死狄仁杰。

最后,当翌阳郡主举刀之时,被狄仁杰放走的虎敬辉出现了,而且替狄仁杰挡下了这一刀,用生命保护了狄仁杰。

真相大白,狄仁杰再次显示出他的宽容和伟大。为了不牵涉无辜的李姓宗嗣,他并没有将野心勃勃、犯下滔天大罪的翌阳郡主带回京交给武则天,而是让她平静地死去了。

而后,在给武则天的奏章中,狄仁杰是这样写的:“翌阳郡主李青霞被歹徒囚于山洞之中,为保气节自尽身亡。虎敬辉在平叛幽州之乱党时,为了保护臣而身亡。”

分明是两个叛乱之徒,机关算尽败在狄仁杰的手下,还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宽容地给两人留了身后之名,同时也保全了很多无辜的人。

假设狄仁杰刚刚获知虎敬辉是内奸时,就毫无余地地将其正法,那么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救命之恩了。当然,狄仁杰不可能预知后面会遇到的危险,他只是深深地懂得做人不能太绝,凡事应该留点余地的道理。事实证明,这样不但给了虎敬辉反省的机会,也给了狄仁杰一个生的机会,否则死在翌阳郡主刀下的,可能就是狄仁杰本人了。

就算是翌阳郡主有如此狠毒的心肠,狄仁杰也同样没有把事情做绝,他给了翌阳郡主最后的尊严,也保护了她的亲人。

凡事懂得给别人留一点余地,最终这个余地很可能是留给自己的。赌一时之气,把事情做绝,没有任何转机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未必能一直站在有利位置,别人也未必一直处于被动。假设哪天翻转过来,记仇的人很可能一招置你于死地。相反,处理事情的时候留下些余地,别人未必会感激涕零,但至少不会咬牙切齿地怀恨在心。如果哪天位置变换,别人可能也会给你留下些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