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创世纪回声
45984500000028

第28章 笔走惊雷唱大风——评边防武警彝族作家杨佳富的缉毒报告文学

倚天仗剑气如虹,

笔走惊雷唱大风;

赋得边关橄榄绿,

除魔缉毒颂英雄。

拙诗为《读佳富贤弟两部长篇纪实文学喜赋》。当我吟诵给佳富后,他激动地从胸口掏出小笔记本,嘱我题赠上面,尔后反复诵读,连声“太好了!”朴实文静而腼腆的脸上,一双大而灵动的眼睛闪烁,显得十分欣慰激动。我与杨佳富相识相知已有16年了。那是1981年春天,我在德宏州文联工作,我们在陇川县举办了一次文学创作改稿会。一个头戴警帽身穿警服的年轻战士带着仆仆风尘从边防哨卡走来,稚气的圆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闪动着,文静地聆听着,专心地记录着,他就是从滇西彝家山寨入伍戍边不久的杨佳富。那次文学创作会,我们还邀请了《人民文学》的韩作荣,《边疆文学》的张永权、何真讲课。杨佳富给我们留下了很佳的印象。他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我编辑的《孔雀》文艺上。16年来,杨佳富从边关哨卡走向德宏武警支队,走向云南省边防武警总队,在警营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着,成为《边防武警报》的编辑部副主任和《边防文学》的主编;16年来,他从一个高中毕业生到取得大学文凭到现在正攻读研究生;16年来,他经常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啄木鸟》、《莽原》、《边疆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南国之恋》、诗集《生命的微笑》、上下集电视剧《绑架他的情人》、《古滇情缘》、两部长篇报告文学《绿色长城》和《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长篇小说《关山度若飞》等。他先后多次获奖、立功,被选为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加入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留下了一串勤奋、坚实而执著的足印。但他始终微笑着,仍然是那样朴实诚恳谦逊。

其实,以上我的那首七绝也是对崛起的云南武警边防文学的由衷赞赏。近些年来,云南边防武警总队不仅在守卫边防、缉枪缉毒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捷报频传,多次受到公安部和国家武警边防部队的表彰嘉奖;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繁荣部队文艺创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总队政委、纳西族作家和国才同志为首,在其麾下聚集了阿昌族作家罗汉、彝族作家杨佳富、拉祜族作家何发昌等一批文学创作人才,他们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发表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和出版了多部文学专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着广大边防武警官兵,成为了云南乃至全国武警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而引人注目。

当人类即将叩开21世纪的大门时,毅然回眸20世纪,多少惊喜多少悲伤多少慨叹多少沉思——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问鼎太空、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环境污染、毒品肆虐世界、艾滋病困挠人类……一位世纪伟人曾披巾凌风慷慨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是吗?虽然当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两大世界潮流,然而,仅就毒品和枪支泛滥这两大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愈演愈烈的公害。1987年第四十二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反麻醉品的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西欧、东欧、北美、中国,对肆虐人类的毒品,都曾经历过一段幼稚可笑的过程——生怕“授人以柄”而讳莫如深,任其在帷幕下愈演愈烈。毒品世界,疯狂的世界。中国不生产海洛因,中国是毒品的过境受害国。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调整宣传口径,决定大张旗鼓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指出:“不把吸毒贩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衰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于是,共和国扬起中华之剑,向枪、毒宣战!

作为一名年轻的武警边防军官,杨佳富以中国军人的崇高使命感为己任,以边防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的艰苦卓绝威武雄奇的斗争为背景素材,拿起手中的笔参加战斗,几年中,推出了两部长篇报告文学,反响强烈。199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以“献给‘6·26国际禁毒日’”为题旨,出版了4部纪实文学丛书,印数都在10多万册以上,其中《绿色长城——来自云南边防前哨缉毒的特大新闻》,15万字,就是杨佳富的力作。该书以云南边防武警部队官兵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真实战斗故事,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贩毒份子和团伙的奸计和丑恶嘴脸,剖析了一个又一个国际贩毒与吸毒的大案,满腔热情地颂扬了我边防战士的威严、机警的战斗经历和巍巍边防。全书以“金三角”和国际贩毒组织为经,以边防武警官兵缉毒的真实人物故事为纬,经纬交织,集新闻性、文学性、战斗性为一体,文字朴实流畅,可读性较强。

1996年6月,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杨佳富的又一部佳作—25万字的纪实文学《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发往全国公安机关。最近还再版扩大发行。读者反响更为强烈。正如公安部的领导在《序》中所说:“近年来,西南边境地区走私贩卖枪支毒品犯罪活动猖獗,严重危害了西南边境地区乃至内地的社会治安。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公安部于1993年决定在西南边境地区开展严厉打击贩枪贩毒活动的专项斗争,并在广西南宁市召集云南、广西两省区公安厅和边防总队以及海南省公安厅研究部署西南边境的缉枪缉毒工作,提出了‘下定决心,奋战三年,把走私枪支毒品基本堵在境外’的奋斗目标。于是,一场为期三年的缉枪缉毒攻坚战在云南、广西边境地区打响了。之后,这场斗争又发展到沿边、沿海其他一些地区。三年中,公安边防部队特别是云南、广西两省区的边防部队,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官兵,都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公安机关其他警种密切配合,在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紧紧依靠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缉枪缉毒斗争,取得了重大成绩。广大边防官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边境缉枪缉毒第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佩,催人奋起。公安边防官兵在缉枪缉毒斗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所付出的奉献和牺牲,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在“南宁会议”召开三周年之际,公安部边防局决定把这场特殊的战斗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成书,杨佳富庄严地接受了公安部和云南边防武警总队领导的重托。从1995年9月起,杨佳富从中缅边境,走到中老、中越、中俄、中朝边境,从瑞丽江畔的边关,到黑龙江畔的哨卡,从新疆千里戈壁的边徼之地,到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纵横千万里,进行了半年时间的艰苦采访和紧张写作,终于,一部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边防军警的英雄主义精神、大视野全景式多角度描写缉枪缉毒的正义之战、警世醒人的报告文学佳作完成了。公安部的领导和专家在读完书稿后评价道:“在书中,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公安边防官兵特有的感情,用他和战友的战斗经历,全面、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公安边防部队三年缉枪缉毒的真实情况。无论是正面和犯罪份子你死我活的搏杀、枪战,还是离奇惊险、深入虎穴侦察;无论是边防官兵的战斗风采和内心隐秘,还是传颂在边关大地的警民鱼水深情,以及独具边地韵味的风土人情,都被作者写得十分精彩,引人人胜。……这是一本好书,并向全国公安机关推荐。希望这本书能作为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化教材,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合格的人民警察。”作为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得到这样的称道和荣耀,确系难得啊!

杨佳富在北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曾发出深深的感慨:“每次到北京,我都要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每每看到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浮想翩翩,只觉得心在跳,眼睛发热。我们神圣的国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冲击着我。凝视着她,思绪又飞到了祖国的万里边防线,看那一面面升起在边关的国旗飘扬起来。默默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边防战友们,也像浮雕般凸显出来……他们是祖国边防的无名英雄,他们是一块块用对祖国的赤诚铸起的无字碑。我的心无法再平静了……”杨佳富在他的诗集《生命的微笑》中,早就这样袒露:“既然,笔下没有价值和生命/那么,这根小玩具/就不配贴在我的胸口/数着跳动的心律。”正是因为他满怀战士崇高的使命感、高尚的责任心和激荡的热血情,倚天仗剑,笔走惊雷,紧扣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高扬时代精神,赞颂边防武警公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使长篇纪实文学《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成为一部撼人心魄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佳作。如果说,《绿色长城》是作者初露峥嵘,《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则可称为力拔山兮,后者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概而论之,紧扣焦点、热点,奏响时代主旋律,高扬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作家两部长篇报告文学的最重要的特色。

这场战斗方酣未艾,未有穷期。国际上枪、毒之灾,愈演愈烈。国内面临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据国家禁毒委公布,到1995年底,全国统计在册吸毒人员达52万人,分布在1600多个县市,形成了一个毒品消费市场。此风不刹,后患无穷,毒品不禁,祸国害民,今天有必要吸取建国初期肃毒的经验,痛下决心,再铸神剑,封杀毒魔,铲除毒瘤,再创一个全世界为之惊叹的“东方奇迹”。

世界报告文学大师基希曾经称报告文学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因为它是揭发世界罪恶的“艺术文稿”,具有批判的战斗的价值。高尔基也赞报告文学“是巨大的、重要的事业”,照样可以成为“高级艺术”,并勉励青年作家要“重视这种形式”。中国的报告文学有着优秀的传统。尤其近20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报告文学(时下亦称纪实文学)历来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时代的战鼓”、“历史的记录”。衡量报告文学质量优劣、生命力大小的首要标准是什么?依然是能否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必须“选取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的问题的主题。”(列宁)“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邓小平)因此,回答时代最迫切的问题,揭示生活最根本的矛盾,反映人民最强烈的心声,叩击时代绷紧着的弦,就是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而相比之下,那些一味描写杯水风波、枕边风韵、个人隐私、身边琐事的“轰动效应”的作品则显得何等渺小低劣庸俗。杨佳富在完成了两部缉枪缉毒长篇作品后,曾与我深沉地谈道:“战友们是用枪去战斗,用流血去战斗,我是用笔去战斗,我不会放弃报告文学这一武器。”

杨佳富的报告文学有哪些艺术特色呢?记得1992年,他的《绿色长城》出版之后,9月他参加了云南四川两省作家艺术家重走西南丝绸之路的采访活动,我俩曾经就该书的特点和不足交谈过并谈及一些文学等问题,我从他身上也学习了不少东西。三年过后,刮目相看。《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攀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两部长篇报告文学所蕴含的魅力和艺术特色,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真实性,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独特魅力。报告文学的自身承诺和读者默契就在于真实的信誉。以真服人以真见长所独具的感染力、强大的说服力、无比的亲切感以及文献、史料价值,是其生命力所在。作为一个诚实的彝家出身的警官,杨佳富坚贞地恪守不渝。《绿色长城》中所写的真人真事上百件,《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写了数以千计的真实人物、事件和案件,(只有极个别的人物因多种缘故而略去了姓名,这是艺术更是现实的要求)作者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真实性的第一原则,让所写的人物和事件经得起事实的检验,群众的检查,历史的审查。作为一个军人作家,杨佳富尤其在两部长篇纪实中,满腔热忱地讴歌了戍边军人的思想、品格、风采和功绩乃至所付出的巨大的奉献和流血牺牲,使之永垂史册。当我们读着《绿色长城》中“缉毒前线的报告”、“古道幽灵”、“梦断界桥”、“国境线上的较量”、“摘去鸾铃的马帮”、“神秘的运瓜人”、“黑色信鸽与白色情报”等真实故事时,无不为边防官兵们的艰苦卓绝和大智大勇所感动。在《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中,作者用了大多数篇幅和章节真实地描写叙述了边防武警和公安干警在缉枪缉毒中一个又一个舍生忘死、浴血战斗、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在“缴下罪犯手中的枪”、“向毒品发起总攻”、“铁卡群雕”、“边关警魂”、“第二种牺牲”等章中,读者无不为千千万万有名的或无名的仗剑除魔的英雄们而敬仰而震撼而沉思,其缘皆是它真实性所独具的魅力。

全景式的视野与多角度的描绘。缉枪、缉毒这一重大题材,无疑是全球和全国关注的热点。杨佳富的两部长篇报告文学之所以被读者认定为不可多得的“上品”而引人瞩目,乃是作者采用纵横捭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综合型”的艺术手法,而其中全景式的视野与多角度多层次的描绘为其重要特点。由于作者多年戍边生活的积累和长期担任《边防武警报》记者的素材储存,由于作者勤奋学习的积蓄和多思,特别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对全国边海防的深入细致的采访选材提炼,因此熔铸而成两部纪实力作。在全景式的视野方面,作者为我们揭示出全球毒品泛滥、金三角毒源、世界性黑枪溯源、枪毒之灾及毒品与中国“缠绵”的苦痛的大背景;与此同时,作者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从中南海的运筹帷幄、公安部的紧急部署、到云南、广西唱主角打头阵、到全国边海防密切配合作战的大视野大行动,提纲挈领,统筹全书。而这还不够,小处着手才是更主要的精彩的,作者用了更多的篇章多角度多层次地描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边防一线的真实生动的战斗场景和人物,尤其是下部“战场轶事”,许多小标题一看就十分吸引人,文章的可读性很强,引人人胜,发人深思。仅以第二章枪之灾为例,作者在“黑枪”溯源之后,揭露了枪口下的种种罪恶——团伙持枪,无恶不作;持枪作案,罪大恶极;持枪拒捕,枪杀警察;走出枪患的阴影等,都给以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解剖,从而道出了一段警世明言:“罪犯一旦持有枪支,就如同野火遇上狂风,恶虎长了翅膀,罪恶的欲望便会在他的体内无限膨胀,枪就成为罪恶的兴奋剂,成为嗜血成癖的毒牙,成为罪犯负隅顽抗的掩体。社会上多一支黑枪,人民群众就少一份安宁和太平。”总之,“纵”的方面笔走龙蛇、气势宏阔的全景式“大写真”与“横”的方面精雕细镂、一案一人一事的多角度的“纪实”,针线紧密,纵横交织、开合自如等手法的调动运用,使其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了。

议论性与叙述的紧密结合。报告文学首要的是要纪实,要叙述描写,靠事实和形象说话,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思想深刻、语言精辟的议论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作品锦上添花,读者历久不忘。在《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中,作者将叙述性与议论性紧密结合,要么点明题旨阐发主题,要么直抒胸臆抒情性强,要么揭示本质充满哲理,要么针砭时弊喻世醒人。如“枪毒之害”的篇首作者开宗明义:“自从人类发明创造了枪支、弹药,不知有多少生命被葬送。我们暂且不去谈战争,透露的只是和平时期发生的枪口下的悲剧,供人们思考和警惕。通过一个个血淋淋的枪案,枪,由此变得可怕、可憎、可恨。”再如在“第二种牺牲”一章中,作者采写了大量的戍边官兵甚至家属亲人所作出的各种牺牲。他在阐释了彝家人传统的牺牲献祭后笔锋一转议论道:“军人在战场上的死是纯粹意义上的牺牲:将自己献祭于祖国的灵台前,这无疑是伟大的。但还有第二种牺牲,不是饮弹于千分之一秒,而是忍受痛苦于无时无刻,这是将生命分期奉献的慢性牺牲,也同样是伟大的。有一个美国女孩子说:‘我不理解中国人把两种口号相提并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死是容易做到的,一瞬间的事情,不怕苦却是很难的,它无时无刻。’姑且不论这个美国女孩对二者的评判是否准确,至少有一点是引人思考的:在另一种文化里,受苦是一种更难做到的事情。我们不怕苦,好在都苦惯了。”由于篇幅关系,恕不再引。总之,作者十分重视报告文学中政论的作用,将议论与叙述紧密结合,不仅增添了思辩的力度,而且加强了思想哲理的深度,批判的强度,文学的美感。

故事性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杨佳富是擅长讲故事的。《绿色长城》中有6章每章都是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如“黑色信鸽与白色情报”用画面、色彩、节奏、悬念、时空交错等手法,从“信鸽带来的情报”、“渡口撒网”、“新开张的商号”到“深夜的瑞日旅馆”、“窝棚迷案”、“渡船上的疑点”再到“勐棒街行动”、“竹楼见宝物”,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令读者拍案称奇。在《边防缉枪缉毒大写真》中,作者发挥所长,给我们讲了更多更精彩的侦破战斗故事,而且在故事中更注重塑造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杨子荣’上山”描写的广西边防缉毒英雄蒙海立深入虎穴智勇双全的风采。“不平静的瑞丽江”和“万吉荣的故事”中话说两头地讲述了傣族青年警官万吉荣与毒犯斗智斗勇的真实故事,简直算得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带有跨国风情的侦破小说。还有“界河边的较量”、“边寨擒魔”、“黑名单上的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又如“中越边境,枪犯大落网”一节中,作者分了10个“镜头”,描述了10个短而精彩的战斗小故事,一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化出。“铁卡群雕”一章也具备这一特点。即使在“第二种牺牲”一章中,作者讲述描写的巾帼隐秘、战士甘苦、家属心态等也将故事性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交融一体。为众多的戍边降魔的英雄战士树碑留影,名载青史,从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强调手段、剪裁构架和意境创造。杨佳富在两部长篇报告文学中注意艺术处理。在强调手段上如细节的强调、部位的强调、标题的强调等都很重视。在剪裁结构上部、篇、章、节、目井然有序,张弛有致,相得益彰,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材料的筛选与组接,寻找最佳角度的运思安排都颇见功夫。另外,中国文论中的“形”与“神”、“文”与“质”、“意”与“境”在报告文学中同样可以创造出来的。杨佳富谈道,有一段文字,初稿是考虑写在故事中的,后来经过剪裁、强调、再构架,调整在下部“战场轶事”的黑体字以醒目:“战争是民族素质的试金石、英雄的中华民族反复证明了,并将永远证明她经受得住任何严峻的考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索尔兹伯里写道,他走在中国红军五十年前飞渡的铁索桥上,至今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可他们就是过去了。……在相当程度上,仍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边境缉枪缉毒战就是长征的继续,我坚信不疑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当我们的后人站在一个幸福的新高度上来回顾今天的战争时,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真难想象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可他们就是过来了。”这样艺术处理后,果然出现了“神奇”。此外,杨佳富的语言文字以朴实、流畅、生动、形象而见长,这是应当发扬的。

屠格涅夫早就说过,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东西。是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一个有生命力的、富有创造精神的才能卓越之士,他所具有的主要的、显著的特性也就在这里。”刚过而立之年的杨佳富也许有更多不懈的执著的追求,而我们也有着更高的热切的期待。正如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倾吐过的——

走自己的路吧

前边有无限的风景

活在不断的进击中

你便有心灵的太阳

1997年仲春于昆明

(原载《边疆文学》199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