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创世纪回声
45984500000041

第41章 文章旷源波澜阔——著名回族学者、评论家、作家马旷源印象

(一)

这个题目是化用老杜的诗句,杜甫原诗是“文章曹植波澜阔”。(《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以文章旷源波澜阔,来概括和评价著名回族学者、评论家、作家马旷源并不为过,或可说恰如其分。

马旷源迄今已出版20本著作,包括文学评论集《新文学味羹录》,学术著作《<西游记>考证》、《回族文化论集》、《滇文化散论》、《雁峰书话》、《芜园书话》、《松风书话》、《云水书话》、《天南书话》、《“入学”门下》、《上海访学日志》、《我与钱谷融先生》、《月影集》,长篇小说《忘川之恋》,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飞海寨》,散文集《春水桃花旧板桥》,诗集《迷乱的星空》、《秋声集》、《边城风云》、《旷源诗选》等。令人赞叹并佩服之。

明人称杨升庵一生著述乃“浩漫宏深”。而马旷源半生著作已达数百万字,且独辟蹊径、独具个性、独领风骚。鄙意以为,这“三独”似可以概述旷源之学术成就与写作特点。

今年,旷源已达“知天命”之年。近见其所撰《作者小传》颇有意思,不妨抄录于下共赏之:

马旷源,1956年生于腾冲元吉村。回族。1974年毕业于腾冲一中。然后到德宏遮放坝子插队当知青四年。苦难的生活,如蚌之含沙,孕育了他坚韧的个性。后来写有长篇小说《忘川之恋》,记录这段生活。

1978年至1982年在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就读。开始发表诗文,学习做编辑工作。

1982年至今,游走于文坛、诗坛,教坛、编坛、政坛……颇有些庄子非蝶,蝶非庄子的感觉。方法上,效法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好拼命向前。

做楚雄州政协副主席十年。兼任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回族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等。

2004年11月某日,旷源电话里说,他已将先前的三本诗集和近年所写的诗进行了一番筛选,编成《旷源诗选》,即将由某出版社出版,索要几位朋友的贺诗。我曾咏得一首七律《秋末怀旷源,并贺<诗选>出版》相赠,收在《旷源诗选》“附录”中:

边城偶晤忆华年,梦里依稀景颇山。

雁塔风铃书话考,莲花池藕味羹鲜。

能诗能酒等身著,亦教亦文跨政坛。

世上美髯何处觅?滇中雅士马旷源。

此诗我较欣赏,旷源也首肯。著名两栖诗人聂索先生评价甚高,并称道:“‘世上美髯何处觅?滇中雅士马旷源。’诗眼也,可谓形神兼备。”

“雅士”,含义颇丰,也含“狂狷”之义。有人评说马旷源“狂”。其实,孔子早就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我也认为,狂乃创造。如果不“狂”,不经过勤—恒—序—博—精—深的历炼,不具备胆、识、才、学的功力,马旷源何以能于1981年第4期《新文学论丛》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权威刊物上,发表《从“人的文学”到“平民文学”——试论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这样震惊文坛的文章!而他写成这篇论文时才是24岁的在读大学生。

(二)

《新文学味羹录》是马旷源出版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无论对于云南文学界,还是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文坛,都算得上一本颇有份量的评论集。该书由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资深编辑易山不禁感慨道:“在近20年编辑生涯中,我已经编过许多作者的第一本书,旷源的《新文学味羹录》又是一本。在这些经我的手出版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中,旷源算是最年轻的一位。35岁出第一本书,如果是自然科学著作,似乎晚了些;若是文学创作,也不算早。而作为文学评论集,却可算是‘少年得志’了。”易山先生还对马旷源文学评论的语言特色予以热忱肯定:“旷源评论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那就是尖锐泼辣,干净利索;有些篇什还写得颇为生动,热情洋溢,真挚感人。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在学习鲁迅的语言风格,而且学得相当地道。”(《新文学味羹录-跋》)

著名白族诗人、评论家晓雪为《新文学昧羹录》热忱作序,他欣喜地评骘道:

我读到他的第一篇文章则是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1981年第4期《新文学论丛》上的《从“人的文学”到“平民文学”——试论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这是对我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很复杂的长期被否定了的著名作家的重新评价和分析,是一个许多老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都没有很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当时还在云南民族学院上学的青年大学生马旷源却敢碰硬,而且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周作人的创作成就、文学主张及其既有闪光篇章也有可耻污点的一生,作了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重新评价和科学分析,讲得来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出现这样的文章,当然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可能,但青年作者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理论勇气终究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的。我为云南文学评论界出现这样的新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马旷源的论周作人的论文打印稿甫问世,就遭到了时任某领导的严厉指斥,并且打脱了几乎到手的全省大学生论文一等奖。然而,是珍珠总会闪光。该文于1980年改革开放之风起于青苹之末,冻雷惊笋欲抽芽之时,便敢于对周作人那样讳莫如深的重要作家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新文学论丛》于1981年敢于刊登如此闪烁真理光芒的研究文章,在今天看来都属难能可贵。“谁是诗中疏凿手”?旷源不愧一代才俊也。

旷源自幼爱好文学,上中学时即组织文学小组自任组长。当知青插队边疆傣寨四年,在如豆的油灯下竞编撰出《鲁迅年谱》。第一篇印成铅字的评论文章,是1979年发表在北京《民族团结》上的《鲁迅先生与回族》。原载《滇池》1982年10期,获云南省第二届文学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的《鲁迅与云南作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收获。收录在《味羹录》中的这几篇鲁迅研究的文章,管窥出旷源予鲁迅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他“效法鲁迅”,彰显出旷源评论研究的独到眼光与独具个性,以及论说的泼辣犀利,语言的简练明快等特点。从而铭记在读者的记忆中。再次,《新文学味羹录》的显著特色是对云南当代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关注和评论。如对彝族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代表李乔、普飞、袁佑学和基默热阔的评论,对苗族作家李必雨、白族女作家景宜以及其他文学新人的评介,特别是对彝族文学和回族文学的较全面的探讨和系统研究更为文学评论界关注瞩目。马旷源的回族文化研究,被本民族专家称为“做出了突出贡献”。又如《系统研究李乔》,后改题为《李乔论》,收入庆祝建国50周年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是迄今为止研究李乔最具学术水准的、较早发表的论文。

(三)

《<西游记>考证》,约19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是马旷源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当年旷源在赠书扉页题签:“张承源老师雅正”,老实说当时见书令我大吃一惊,并认为旷源是在浪费才华和时间;待拜读之后让我心中一亮,认为那是旷源的灵性和学识所致,一般人不能为矣。为写本文,今天再次读来,犹心生羡意而为之折服。《<西游记>考证》是旷源承继先贤、广搜博采、缜密考证、独具慧眼、新意迭出、拍案称奇的一本有趣的书,有益的书,有创见的书。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包括各少数民族中可谓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吾幼学语时,即唱童谣:“真三国,假封神,说起西游笑死人。”《西游记》是神魔小说,讲的是“怪力乱神”,但它实质上是明代社会现实的艺术概括。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关于《西游记》的研究,特别是孙悟空前身的考证,历来有对立的两说。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国产派”;一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舶来品派”。其他还有张天翼说、季羡林说、肖兵说、李希凡说等等。鲁迅晚年,意欲撰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研究的长文,以系统阐述西游故事原产于中国,本于唐人传奇的观点,惜乎因早逝而未果。马旷源以“无为而无不为”之意志,承继先哲,接续他所崇敬的鲁迅大师未完之工作,从“国产说”一路,对西游神话探源抉微,十年磨一剑,终于取得了可喜可慰的收获。令人不禁感叹唏嘘!

旷源的《<西游记>考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做学问。例如对孙悟空考证后的结论:“从以夸父为代表的古代神猴故事,中经无支祁与《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最后在吴承恩手上完成丁孙悟空的不朽艺术形象。……所以,孙悟空还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另外,旷源还考证出猪八戒源于《山海经》中的屏蓬和古厕神;偷仙桃的传说源自东方朔;土地神话的前身为地母及太岁——浑沌神;温柔多情的月神却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穆天子传》则为《西游记》的祖本等等。旷源的语言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寓深意于诙谐之中,含哲理于幽默之内,文字泼辣利索,简约畅达。

对于旷源的研究,方家多有称赞。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词学》主编、华东师大教授马兴荣先生在《序》中说:“读了马旷源君的这部《西游记考证》,觉得他有不少创见……现在旷源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广征博引,从多方面论证了孙悟空确实是国货,不是舶来品。使这个问题的研究,虽不说是可以结束了,但至少是前进了一大步。”著名民间文学专家、云南民族学院杨知勇教授说:“对于孙悟空的前身,马旷源支持鲁迅的看法,但他的考证有重要的发展……他走了一条正确的路子:从各民族原始宗教、神话、民俗和民间信仰中寻求传奇文学、幻想故事中的神秘事象的源头。”著名作家彭荆风在《有新意的考证》一文中欣喜地赞叹道:“学问的研究是无止境的,马旷源的《<西游记>考证》是否可算作对《西游记》这部伟大名著的终极定论?还有待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来论证,但读了马旷源这部苦心钻研之作后,我却深受启示,首先是他博览群书善于比较的严谨学风,这也是搞学术研究的一条正路,才能从众说纷纭中寻求到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的论证。他的考证还跳出了学究式的烦琐,使我们从人物和故事构架的形成,看出了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何等不易。作家如果都能像吴承恩那样熟悉前人著作和民间传说,从中筛选汲取精华,自然能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饶有情趣的作品。”(载《边疆文学》1996·3期)

常言说:“板凳要坐十年冷”。马旷源的《<西游记>考证》,弘扬鲁迅先生“韧”的精神和践行先师“赶快做”的警言,诚如旷源所说:“它又的的确确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终年劳作的结果。”(见该书《后记》)我则要说:它的的确确使我等大开眼界、大受启迪。

旷源为何对孙悟空情有独钟?原来他属猴。属猴的人性格乐观活泼,机智幽默,热情奔放,处事敏捷,有多方面的才能,重名利占有欲强。运气不错,若能持之以恒,必成大业。

(四)

旷源是学者型作家,是难得的杂家。

五部厚重的《书话》,堪称小百科。他从知青时代就铭记并且实践鲁迅的教诲:“赶快做”。而由于“赶快做”,近八年间竟生出五胎《书话》,博学多才高产,令世人称奇。

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开诗话之先河。诗话为书话之一类。现代著名书话乃唐弢《晦庵书话》。唐弢先生认为:“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享受。”(《晦庵书话·序》)

现当代作家中,写作书话著名者有唐弢、郑振铎、叶灵凤、黄裳、倪墨炎、姜德明等。马旷源五部百万字且独具风格的书话,实际上已超越了他人。

旷源已深谙书话写作之奥妙。他在《书话漫谈》一文中说:“书话是文学评论与散文的结合,可归入学者散文一类。一点不常见的关于书的掌故,一点个人独到的观点,再加上一点抒情的散文因素,大致已构成书话的基本要素。……书话是学术小品,既有学术性,又有闲适的小品因素,以知识性、趣味性见长。没有学术,则书事无从谈起;没有小品,又变成了冠冕堂皇的学术论文,其间的搭配,可说是煞费苦心。”旷源在谈论书话写作的这一番甘苦体会之后,进而幽默地调侃道:“我一向自视为边缘人,既非严格意义上的专家学者,又非严格意义上的作家艺术家。两边都插一足,两边都不讨好,颇有些像伊索寓言中的蝙蝠,走兽不要,飞禽不取。没办法,学着写一点书话,又得钱谷融先生指导”。

《雁峰书话》,28万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著名文学理论家、华东师大教授钱谷融先生作序。这是一篇十分难得而又重要的序。序言不仅深情述说了与马旷源的相见及投缘,以及旷源作为访问学者投师门下的友谊,而且放论了什么是书话,评论了旷源书话的风格与特色,不能不让人细细品之:

书话这种文体不知起于何时,创于何人。实际上,它恐怕是和其他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文体一样,都是逐渐形成的。推本追源,它大概是由为藏书写题跋开始的。爱书的人,每得一本新书,于诵读把玩之余,不免随手写上几句关于此书获得的经过,以及此书的内容、版式,自己读后的印象、心得之类的东西,总之是与书有关的话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书话这种独特的文体。它可长可短,有什么可记的就记什么,有什么想到要说的就说什么。它既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也可以就书本的版式、装帧、以及内容的得失、作者手眼和品格的高低,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借题发挥地针对当时的社会风习、政治形势发发议论。所以这种文体最为自由灵活,易于为人们所爱写。但要写得好,却又很不容易。……但以我对旷源的了解而言,我觉得旷源是适于写书话而且能够写得好的。因为旷源涉猎甚广,几乎可以说是于书无所不读,而且博闻强记,每读必有所得。而他的文笔也舒展自如,庄谐杂出,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不但能使人增长见闻,而且当你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随意浏览,亦必立即为它所吸引,使你乐而忘倦,爱不释手。我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的。

《雁峰书话》之后,接踵而至的是《芜园书话》,22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马旷源自序、后记。取“田园将芜胡不归”以自励,典型的马氏文笔。

《松风书话》,约25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用钱谷融先生几次给作者的通信,和做钱先生访问学者时先生写的评语,嫁接成文为序,实乃旷源的机敏创造。值得品读。

《云水书话》,22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鬼诗》代序,诙谐幽默,读罢令人解颐。该书末附某记者写的《近访马旷源先生》一文,其缘由是最近由政协系统逐级材料申报,最后由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学术委员会,确定马旷源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这,可是正牌正宗的,旷源可谓名副其实,得其所哉。

《天南书话》,25万字,远方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此书有两大“板块”,其一是《朋友赠送的书》,虽仅是一部分,但所书录所点评者达百本之多,基本特点是点到穴位,以存友人赠书情谊。第二板块是颇具特点的《滇缅抗战书录》。旷源道:“滇缅抗战包括远征军援缅,驻印军反击和滇西反攻三大块。近年来,反映这一战场的著作不少,有实录、回忆、纪实、小说、诗歌、论文等。下面仅就我手头保存的书籍,作一简单介绍。”作者以书话的文体,评介了有关滇缅抗战的大部分书(当然尚有遗漏),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激励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及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你若打算研究滇缅抗战史吗?迳可到马氏书屋借阅请教哩。

旷源这五部书话都是软精装,版式纸张一流。捧在手上,厚重;靓在眼前,典雅;读出口中,活色生香。旷源赠我之书,皆有题签,要么老师,要么称兄道弟。然“马旷源”之署名,既像象形文字,又像回文之变形,总之独抒性灵,自由潇洒,亦如他那绺性感的飘逸美髯。

旷源的书话也有瑕疵,如有些文章深度不够,有些抒情过浓等。鄙意以为书话的核心是史实、掌故、版本以及对史料故实的评论观点,不在乎抒情,另外还可以加强趣味美。班门弄斧,聊供哂正也。

旷源写作书话,其缘与钱谷融先生有关。旷源另有“风啸斋”丛书两种,一是《“人学”门下》,“人学”门下,即钱谷融先生门下,亦即“先生门下走狗”。1957年,钱谷融先生因发表《论“文学是入学”》而名惊中国文坛,后连遭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获“平反”。其实何“反”之有哉!1996年,旷源往上海就钱谷融教授访学一年,写有《上海访学日志》,列为“风啸斋”从书。《“人学”门下》庞杂,有评他人,他人评己,人生回忆,大量文友书信,并配大量照片。尤其最近出版专著《我与钱谷融先生》(10万字,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在《后记》中,旷源如此深挚地倾诉:

从钱谷融先生就学,与其说是学知识,不如说是学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十年来,不管是在先生身边,还是在远离上海的南国边陲,钱先生对我的关心与呵护,一以贯之。每读先生的来信,眼前便现出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那执着无言的深深的父爱。我是把先生当作人性的父亲、理性的父亲来供奉的啊!

古谚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信矣!钱谷融先生使中年旷源的人生和学业更上层楼。

(五)

现在该来谈谈马旷源的小说、散文和诗了。

长篇小说《忘川之恋》,18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版。这部小说是作者于世纪之末的“黯然回首”之作,也即冷静下来后的并非冷静之作。为创作这部小说,作者于1996年春节重返当年知青驻地傣寨飞海,一首诗吟出了一种感悟:“寻找旧房不可得,觅我青春鬓已白;四年一觉荒凉梦,醒时梦时太酸恻。”旷源与大多数的知青的观念不同,他说:“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青春时光抛在了大田劳作中,说‘无悔’是骗人。”《忘川之恋》以作者亲历的四年知青生活为题材,以分章形式串联故事发展,以蒙太奇手法截取知青生活中的片段枝叶,从各个方面展现主人公明义是如何以一种潜意识的挣扎拼搏来苦渡那段“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历程。马旷源信奉“文学即人学”,这部小说可称为纪实小说。此书出版后赠我时,旷源曾附有一信:“承源兄:安好!奉上《忘川之恋》一册,请您批评。下月班子换届,何去何从,须听‘上’命,待定后再告您。年前往滇西跑了一趟,看一看老弟兄们,一路散发《忘川之恋》,因为他们皆书中人物也。又一路醉酒,结果元气大伤,铩羽归来。颂大安!弟旷源2002年2月20日”旷源就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比我活得潇洒旷达。

《飞海寨——知青生活散记》,17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0月版。旷源在跋中说这束旧稿写于1979年-1980年间,由于知青时代的日记全部遗失,这束旧稿就成了小说《忘川之恋》的素材。可见《飞海寨》为真实的散文,更具可读性。在此书的《序》中,旷源有几句话可视为“旷源语录”:“文学是个性的,无个性即无创造。”“文学是情感的,以情动人。”“所以我的个性文章中,常有一个鲜明的,有时欢愉,有时苦恼,欢则大笑,恼则大叫的自我。”

故而有了这本质量更高的散文集《春水桃花旧板桥》,18万字,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著名作家汤世杰作序《一个活成他自己的“异数”》,抓住了马旷源的特点,写得富于个性和情采。集子中的第一篇较长的散文《元吉村纪事》,写童年生活的历史文化古城——腾冲县元吉村。发在《滇池》和《散文》,后收入《二00五年散文精选》,令人惊诧,被戏称为“散文新秀”。其实不怪,旷源最佩服他的同族老学者李贽的“童心说”,当然,说得好和做得好、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另,旷源写人悼人的一些散文也写得很耐读。旷源于散文,有不少“要言妙道”。且引这一段:“散文是一种自由文体,要义不离真实。生活的真,感情的真。伪文学不容于散文。我的散文,一向写得不多,一年三、两篇。进入晚年,写得多一些。据说,散文是老人的专利,不论诗人、小说家、论文家,如果还保有一点创作激情的话,老来无一不写散文。这方面的特例,有张中行、季羡林、汪曾祺。我近年所写,主要是回忆性散文,童年的山水人物,成为写作重心。”

马旷源到底是什么人?他是学者、教授、文学评论家、散文家、诗人。而且从个性和气质上看,他首先是一真正的诗人。君若有疑,请读《旷源诗选》。先读这首青年时的爱情诗:

“你斟,/你斟,/那酒窝海子/——深深。/你斟,/你斟,/这多情的酒,/再满饮一杯。/学一个蝴蝶舞,/学一个燕双飞,/那酒窝海子/——深深。/那酒窝海子/——深深,/我梦见了花,/我梦见了春……”(《深深的酒窝海子》)

再读这首中年时的抒情诗《自题小像》:

“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用热烈地爱,/拥抱热烈地憎,/如赫拉克勒斯,/在空中捏死安泰。/有很多人爱他,/也有很多人恨他。/固执地坚守住自己,/一路向前走去;/当轰然倒下时,/用骸骨/垒一个大写的人字!”

旷源明白:“因为我的所谓‘旧体’,更接近于‘打油’,并不严格遵循格律体的平仄、对仗要求。”所以他写了很多旧体诗(亦称古风、与近体诗有别)。而这些诗最具个性,独抒性灵,幽默诙谐,刚健清纯,颇富趣味美。如《北行诗抄》一组中这首《忆儿》:“万国旗帜迎风飘,记得家中洗屎尿;惭然一行千里外,梦中犹迷痴儿笑。”随手再举这首《酒歌》:“醉中豪语撞破天,帝王如土官亦贱;大江歌罢掉头西,醒来不值一文钱。”

一代伟人加诗人毛泽东提倡在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发展“新体诗歌”。著名诗人贺敬之晚年实践的便是这种“新体诗歌”。如他63岁作的《登岱顶赞泰山》:“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移。岱宗自挥毫,顶天写真诗。”这是一首倍受称赞的新体诗。旷源何不探索之?

最后谈一点建议:旷源煌煌20部大著,已可称得上“浩漫宏深”了。然以旷源之才学胆识和发挥特点及优势考虑,旷源应当而且能够写出中国高水平的《鲁迅研究》和《周氏兄弟评传》。我们翘首以盼。

如果几年前评旷源,也许文章不难写,越拖越积重难评。撰写此文,既是还债,又是友谊的见证,更是责任之驱使也。请旷源并方家指正。

2006年12月初稿,2007年3月修改

(载《云南政协报》2007年5月19日,收入马旷源著《幽闲鼓吹》之附录,华夏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