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对生活的评判和思考。最激动人心的作品,最厚重的大气之作,必然是用心血灵魂写出来的。法国著名作家纪德曾说过一句话:“人们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楔子中,假托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说法自题一绝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国古今诗人作家也有“十年磨一剑”之慨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01年2月推出的长篇纪实文学《亡命异邦——缅共游击队十年亲历记》,一出版发行就很快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成为新纪新年的畅销书目。
《亡命异邦》是著名苗族作家李必雨的一部33万字的长篇纪实力作。作家从1988年3月动笔,至1999年10月三易其稿。旅缅十年,感慨良深,披阅十载,呕心沥血,痛心疾首,发人深思,这是一部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大思索之作。
李必雨195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在昆明某中学从教十年。因业余创作历史剧《董小宛》,“文化大革命”初被打成“现行反革命”,1969至1979年亡命缅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回国,历任昆明师专教师,被评为昆明市劳动模范,后任昆明市文联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新时期以来,他创作出版了《野玫瑰与黑郡主》、《飞狢垭口》、《流血的菩提树》、《红衣女》、《天魔女》、《罂粟女》、《猎取人头的姑娘》等10部异域风情小说;另有电视剧《野玫瑰与黑郡主》、《你不可征服》、《乌蒙血》等;还有长篇报告文学《茶王赋》;反映国内民族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集《虎啸岭》;理论著作《小说技法》等。李必雨以其独特的异域题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这里有必要就李必雨的成名作——长篇小说《野玫瑰与黑郡主》简要说几句。1981年初,《野玫瑰与黑郡主》的第三稿在贵州省文联的《山花》杂志上连载时,可以说是名震遐迩。小说描写了独具性格特征而又颇富传奇色彩的三个主要人物:在边疆工作的大学生张瑾,“文革”中被迫投江自尽,漂流到缅甸境内,被克钦族人玛露父女搭救。张瑾以其人格和医术,博得了玛露与山官女儿嘉迈的钟爱和当地群众的爱戴,同时也遭到居心险恶的山官的迫害,后来张瑾历经曲折和坎坷,终于又踏上回归祖国的路途。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命运吸引读者,篇章结构谨严,故事传奇跌宕,异域风俗独特,民族特色浓郁。小说体现了李必雨的独特优势和鲜明风格,使他一跃而跻身于全国著名少数民族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以《野玫瑰与黑郡主》为开端的一系列异域题材的小说,是在作者生活基础上的“虚构”;那末可以说,《亡命异邦——缅共游击队十年亲历记》,则是作者生命亲历基础上的“纪实”。必雨兄多次对笔者谈到:他最想写的、最看重的、酝酿构思最久的莫过于旅缅十年的亲身经历!而且最好以纪实的形式将其真实地写出来!
李必雨在《亡命异邦》的后记中有这么一段深情的文字:“尽管在80年代中,我基本上每年出一本书,题材大多是表现缅甸东北地区世态人情的,内容也都有所寄托,可是我最想写的题材,却迟迟未能着笔。看得既重,临稿便慎之又慎,生怕把它写浅了、写轻了,对不起那些英勇牺牲、无辜蒙难和郁悒赴死的朋友们,对不起我的读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儿孙永远记取东方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希望人世间再也不要出现‘文化革命’之类的悲剧、闹剧。”
著名评论家晓雪在该书的《序》中指出:“为了新的世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冷静地回顾,需要认真地反思,需要深刻地总结;需要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历史的表象,揭示其底层奥秘;需要以犀利的笔锋撕破世俗的陋网,痛诋其惰性积习;特别需要通过真实的描绘、生动的形象和震撼灵魂的艺术长卷,使人们永远记住沉痛的历史教训,从而更清醒、更警觉,充满信心地走向明天。”必雨兄的长篇纪实文学《亡命异邦》的构思、写作与修改,真正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当我有幸拜读其手稿时,我几次泪流不止,时而扼腕,时而击节,时而长吟,时而叹息……黑格尔老人有一段名言长久地在我的脑海中震撼回荡:“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美学》第一卷352页,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光潜译,1979年1月版。)
长篇纪实文学《亡命异邦》,以流畅简洁的语言,大量珍贵的照片,无比惊人的真实性,描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亲历,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透视时代的大气候,关注异域的历史与现实,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叙述了旅缅十年的传奇经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文革”蒙冤被迫偷越国境,参加缅共人民军,任武工队员,宣传干部,投身轰轰烈烈的“世界革命”,缅共能信任他吗?十年中他与妻儿九死一生的特殊经历是什么?缅甸东北多民族地区的风俗和人文景观怎样?缅共“文化革命”消长盛衰的历史如何?缅共政治军事领导人荣辱沉浮的命运如何?东北根据地那些扣人心弦的斗争是怎样进行的?大量中国知青加入缅共人民军后的命运前途结局如何?历经十年坎坷后作者怎样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缅甸革命及东方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历史教训是什么?……读完全书,掩卷沉思,留给人们的不仅是血泪教训的警世,而且是永远思索的追问。
作者在书中不无沉重地说:“……往事如烟。缅共的‘文化革命’、‘党内革命’,及其余波,使得我和我的朋友们几经沉浮,几历生死。如今,忆及那段揪心的岁月,想起我那些壮烈献身、悲凉蒙难、漂泊无依的伙伴们,便愀然戚然,不能自己。”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总之,《亡命异邦》不可不读。这是一部大气的、凝重的、醒世之作,是一部融汇着血泪烈火的大书,是一部有永久历史价值的奇书,是一部极为真实的独具艺术魅力的真书。现在,当人们叩开21世纪的大门之际,回首与凝眸那不能忘却的百年沧桑时,我们应该深深地感谢作家给我们述说的关于东方共产主义运动的另一种深刻的教训和深沉的启迪。
2001年3月20日昆明
(原载《春城晚报》2001年4月17日;《边防文学》2001.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