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创世纪回声
45984500000044

第44章 著名苗族散文家杨明渊的艺术风格

杨明渊先生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苗族人,五十年代初参军到云南,从此他与云南结下深挚的情缘。1956年,他的散文处女作《边寨一夜》发表于《解放军文艺》,之后佳作不断。以后转业到地方在《云南日报》、《滇池》文学月刊任编辑达26年,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文苑辛勤耕耘近50年。迄今已出版散文集《钟情鸟》、《在深山密林中》、《野象出没的丛林》、《苗岭情思》、《流动的黄金》、《云岭苗山纪行》等6本散文集。他的许多优秀散文如《老虎坳》人选《当代散文名篇赏析》,《中国散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文化名人书糸——谈故乡》,贵州省高校文科教材《阅读与写作》。《“蛊女”的命运》人选《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精典文库》。并多次荣获省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杨明渊作为著名的苗族散文家,在群星闪烁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群中占有其独特的位置。

杨明渊是一个心无旁骛专注于散文创作的作家,因其专注所以执着,因其真挚所以成绩斐然。明渊在散文创作之初就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将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并发扬下来,逐步形成了自然、质朴、清新、真诚的风格。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先师在为杨明渊于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在深山密林中》热忱作序说:“我很高兴地把杨明渊同志的这本优美的引人入胜的小书《在深山密林中》推荐给广大的对于我们祖国怀有挚爱之情的读者。……我以为杨明渊同志的这一组散文是写得很好的,好就好在写得十分真挚自然,毫无造作猎奇的痕迹。这可能是同他对于所写的对象怀有很深的感情而又十分熟悉,是分不开的。这种自然、质朴而真切的感情,是一般人所造作不出来的。……若以文字描述而言,这本作品的文笔并不是十分考究细致,但它们却毫无雕凿斤斧的痕迹,这种自然朴素而流利的风格应当是值得肯定的和永远保持下去的。”

让我们来欣赏杨明渊早期的散文《钟情鸟》。此文描写作者与一位朋友老汪去亚热带原始森林考察一种罕见的犀鸟,并被这种稀有的、民间叫钟情鸟的生死相爱的美丽传说深深地打动了,当他俩经过三天的寻找,终于在一棵高大的大青树洞观察到一对钟情鸟的生活情态时,作者想到那个动人的传说,更理解了鸟儿的恩爱灵性。文章最后写道:

老汪很想举猎枪把那只雄鸟打下来做标本,但又有些不忍心,正犹豫不决。我想起他说的这种鸟“若被猎人打死一只,另一只就会气死在森林里”的情形,就劝他说:“钟情鸟很稀少,而且他正在为繁殖后代辛勤寻找食物,让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是不打吧。”

老汪终于听从了我的意见。

观察罢钟情鸟的生态现象,我们怀着满足的心情往回走。

归来的路上,我一想起见到的钟情鸟,不知怎么,感情上总是把它和老汪讲的那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一想起那个故事,钟情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不由得一股无名的思绪萦回心共:那毫无思维的飞禽竟如此恩爱和睦,可叹的是有的人却不如钟情鸟!

杨明渊的散文创作,从题材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写动植物世界;二是写云南山水风物;三是写苗山风情风俗。在他描写的动植物世界中,尤其擅长描述动物的灵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交融,其特色是自然,真挚,不造作,饱含感情。这种特色在《钟情鸟》是如此,在其他很多篇章如《相思鸟》、《鸟会》、《逮雉鸡》、《捕猴记》、《擒野牛》、《大象》、《蟒》、《佤寨剽牛》、《放鹰驱雀》等都尽情凸现。这是很可贵的。

明渊同志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有这样一段话:“形象思维需要细节,需要感受,尤其是散文,需要有热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满怀激情地去表达。需要有素材,但又不能拘泥于素材,不能形成材料的堆砌;只有对生活素材十分熟悉,才能信手拈来,也才能便于取舍。在创作中,我想到了我童年生活的故乡苗山,那些风土人情,周围的人物事件,我都很熟悉,有些是耳闻目染,有些是自己投身其中,记忆颇深。我写了这些题材,由于有特色而发表率较高。”杨明渊写他的故乡苗山村寨的散文有很多,几乎篇篇都饱含深挚的故园情结,著名的有《苗山行》、《苗山恋歌》、《“蛊女”的命运》、《老虎坳》、《苗乡春节》、《苗寨婚酒》、《欢乐的芦笙会》、《香炉山》、《苗寨散记》、《山乡宴趣》、《苗女的绚斓绣锦》、《太平洞》、《雷公山的雷》、《漂流飞云大峡谷》、《苗女歌手阿幼朵》等等。《老虎坳》这篇散文是描写作者出生的村寨,先讲了这个寨子命名的由来,然后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度过快乐的韶光,进而怀念当年的伙伴今日的建设者们,感情充沛真挚,意味深长。文章结尾这样抒写:

如今,这山坳养育的人——我和童午的伙伴,像出窝的鸟,已飞到很远的地方;我们当中,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医生,而在我们各自的履历表上,仍然留下“老虎坳”这三个字,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啊!它写着我们个人的历史,也记载着家乡的爱,我们不会忘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啊!……老虎坳,我可爱的家乡,请接受我这个游子的祝福吧!

杨明渊在抒发他真挚的故乡情怀时,并没有翅避阴暗面,而是真诚地直面生活,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蛊女”的命运》就把深切的目光投向苗家妇女,刺向邪恶的陋习,揭露和批判扼杀人性、摧残女性的丑恶顽固的封建迷信势力。我们仿佛从字里行间倾听到作家的忧愤和呐喊。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深沉凝重之作,已选人多种散文选本,此不赘述。

著名老作家蹇先艾在为杨明渊的散文集《苗岭情思》作的序中,曾经亲切地评论他说:“明渊喜欢写散文,而且以散文见长,这是很难得的。他热爱他的家乡……行文流利清新,娓娓动人。”确实,杨明渊诚于中而形于外,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其散文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质朴、清新、真诚。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散文的特质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真诚。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说: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杨明渊的散文题材广阔,情感饱满,文笔如行云流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散文品格。他抒写第二故乡云南的散文也很多,汇集在最近出版的散文集《云岭苗山纪行》中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优秀散文,如《云岭之巅》,《神秘的高山森林》、《雪茶》、《雪山虫草》、《佤族剽牛》、《感受哈尼年长街宴》、《航行在澜沧江水道》、《在边地裸浴》、《鬻琴碑漫笔》、《游乃古石林》等都文情并茂,真诚感人,有的散文脍炙人口,堪称美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段箴言:“文艺家至少是须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的,倘不肯吐露本心,就更谈不到什么意识。”(《鲁迅全集》第4卷147页)。综观杨明渊的散文,真诚是其根本的特质和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启人思索的,尤其面对当今文品衰微的某种现象。

明渊兄热爱生活,退休之后仍经常深入基层,创作了不少散文,确属难能可贵。明渊的云岭苗山情结可谓博而大也,深而挚也,西边的云南风物,香草美人,东边的苗岭情思,桑梓故园,人生的感悟积淀,散文的执着追寻,注定了他永远魂牵梦绕,永远抒写不完。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学论坛论文。原载贵州《黔东南日报》200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