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求知文库-伫立在森林草场
45990900000015

第15章 绿色的希望(2)

第四,要加强调查研究,打好科学营林的技术基础。通过调查,才能掌握森林资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林业区划,科学地划定林种,确定适宜发展的林种和培育森林的方向以及合理布局。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分期实施的目标,具体的造林和开发利用等工程,还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

4。健全法制,依法治林

森林具有许多特点:第一,它是再生性资源,老一代森林采伐利用之后,如果没有外力破坏,可以依靠人工或天然更新恢复成新的一代森林,如此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这就需要有一个林木生长的稳定环境。第二,生长周期长,以用材为主的树木,一般从种到收要十几年、几十年,东北、西北地区的针叶树还要长。这样长的生长周期,又是生长在大地原野之中,必须受到很好的保护和管理才能长大成材。第三,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生长多年的森林可因天灾人祸而毁于一旦,而要使被毁的森林恢复起来,就不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所能奏效。况且森林树木本身具有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从小树起就能体现出来,而且随着树龄增长,价值也就愈大,因而也容易受到盗伐等的破坏。森林的这些特点说明,要保证森林的安全,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情况说明,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林,是势在必行的根本之计。

中国的森林过去所以遭到严重的破坏,归根到底是没有尽早制定森林法和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林业法规,人们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加之一度无政府思潮泛滥和其他人为的原因,致使中国森林长期处于被肆意摧残的境地。现在,中国的森林法已经颁布,这是中国依法治林的重大开端。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愿和共同利益,是全国各个部门和各族人民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必须遵守执行的法律规范。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内容,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破坏森林的各种案件,要认真清查处理,对违法分子要严厉打击,根据肇事情节和森林法及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给予应有的处理。为了加强法制工作,各地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林业公、检、法机构。与此同时,在人民群众中要坚持做好爱林护林的宣传教育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护林组织,制订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表彰奖励护林有功人员,在社会上造成爱林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新风尚,使爱护花草树木成为城乡人民的自觉行动。

草原资源的利用、改良和保护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地,也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有史以来,它对于我国优良畜种的形成和在为人类提供动物性蛋白质、脂肪、奶品、皮毛等畜产品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重利用轻建设,使丰富的草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牧区大小牲畜由2916万头已发展到9200万头,增加了3倍多,但是草原基本建设差,并有所破坏。一部分缺水草场没有开发利用,已开发利用的草场则超载过牧,靠天养畜,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状况依然存在,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据调查,青海省20世纪50年代出售牦牛胴体重一般为400公斤左右,现降为100多公斤;藏羊胴体重由原来40公斤降到了20公斤左右。中国目前每百亩草场生产的畜产品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7。

现在,中国草原的畜产品值虽然还很低,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国规划的基础上对草原资源加强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开展大面积改良和一定面积的集约经营,就会逐步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使草原成为现代化的畜牧业基地。

1。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就是通过牲畜在天然草原上恰当的生产活动,一方面使牧草有机物质能最有效地转化为畜产品,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使草原资源的数量和品质得到不断地增加和提高,长用不衰。要做到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必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

有多少草养多少畜,牲畜才能吃饱吃好,草原也不退化。要根据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状况,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改变无节制地追求牲畜存栏头数和盲目提高草场载畜量的做法。在保证恢复牧草生产力的前提下,按照当地草场(主要是冬春草场)的数量和可能打草、贮草的数量,及其能够提供冬春饲草饲料的能力,计算载畜量和存栏数;根据夏秋草场的利用能力确定总头数。一般干草原10~20亩养一只羊,荒漠草原50~70亩养一只羊。

(2)利用草原优势,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

每年6~9月是中国草原的优势时期,雨水充足,牧草青绿,营养丰富,牲畜膘肥体壮。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草丰美的草原生长季节,多养牲畜,肥育肉畜,达到夏壮秋肥的目的;而在缺草的冷季来临之前,大量淘汰,当年屠宰,以减轻冬春草场压力,避免“冬瘦、春死亡”现象的发生,这是既科学而又经济的肉畜经营方式。

中国不少地区经过试验已初见成效。新疆富蕴县从1977年起开始推行大尾羯羔当年肥育屠宰措施,到1980年止,当年肥育屠宰的羔羊就占44%~46%,每只羊胴体重17~18。5公斤,向国家提供肥羔肉11。5万公斤,出栏率提高到33%,商品率从10。7%提高到15。2%,人均收入从140元增加到187元,同时减少了相当于60万亩冬春草场的压力,可供3万只羊过冬。

(3)建立人工草地,推行越冬饲养方式

草原牧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严重威胁家畜生产的枯草期,这是草原生产的劣势期。人工种草,割草、贮草是变劣势为优势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草场生产力、由粗放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人工种草要以草为主,料为辅,并注意牧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与培育。经实验证明,适合中国大面积栽种的良种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沙打旺、披碱草、老芒麦、羊草、无芒雀麦、优若藜、红豆草等;南方有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鸭茅、毛花雀稗、草庐等。随着人工草地的发展,要逐步改变牧区放牧养畜方式,推行越冬饲养或补饲和商品肥育的集约化饲养方式。充分利用夏秋草场的生产优势,辅以4~6个月的越冬饲养或重点补饲,以及2~3个月的商品肥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草原生产率低的落后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草原和半农半牧区饲料生产的巨大潜力。

按照目前全国牛、羊总头数计算,若达到每个羊单位1亩人工草地或半亩人工草地,则全国就需要建立5。6亿亩人工草地(约占草原面积的10%)。这样,中国的草原畜牧业就会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有人预算,如果通过努力使人工草地面积达到草原面积的1/10,平均亩产干草以150公斤计,并将牲畜的转化率提高到50%,中国北方草原牧区每年则可生产肉类50亿公斤,超过目前全国的肉类产量。

2。培育改良天然草原

培育草原的方法很多,而最根本的培育措施就是合理利用草原,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对于正在或已经退化的草原,除了采取封育,让其自然恢复的办法以外,还应采取以下改良措施。

(1)补播。就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草原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较高的当地野生优良牧草或其他饲用植物,以达到增加优良牧草覆盖度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补播适于改良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和其他措施不易进行的山地草原。飞机补播最为经济、有效。飞播的种子一定要预先经过去芒处理,并做成丸衣种子,即将种子裹上比其重量大5倍的黄土,以保证种子能准确地落在需要补播的地方。此外,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可以直接将优良牧草的草皮切碎进行补播。在干旱地区补播应在雨季进行,补播后不久即降雨,效果最好。

(2)灌溉。在草原上每生产1公斤牛肉所需要的牧草,在其生长过程中平均消耗6吨水。野生牧草的蒸腾系数(即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一般比农作物大0。5~1倍。中国的草原绝大多数处于干旱地区,草原牧草由于缺水而“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灌溉是改良草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灌溉可使草原牧草的产量提高6~9倍,并能改善草群的组成和品质。如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1976~1978年利用农灌尾水灌溉以针茅、狐茅和苔草为主的草原,使草层高度由原来的15~17厘米增至60~80厘米,覆盖度由50%提高到100%,鲜草产量由每亩121。5公斤增加到1159公斤,提高了9。5倍。同时,灌溉以后植物种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豆科牧草由原来的10。9%上升到65。2%,莎草科植物由18。6%下降到3。8%,杂类草有明显的下降,变成了以豆科黄花苜蓿为主的割草与放牧兼用的优质草场。

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国的草原灌溉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青藏地区发展较快。西藏草原灌溉面积已达900万亩,占全国首位。内蒙古草原十分干旱,当前在优先解决牲畜饮水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草原的灌溉。

灌溉草原一般多采用自流漫灌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河、湖、井水等进行较为细致的畦灌和沟灌。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如青海省海北自治州在千亩草库伦里,用手扶拖拉机带动喷灌机进行喷灌,结果每亩产草量比自流灌溉提高22%,比未灌溉草场提高51%。紫苜蓿经喷灌后每亩产草量为700~1000公斤,而自流灌溉的仅为580公斤。

(3)施肥。实验证明,增施1公斤氮肥可增产22。7公斤干草,或2。4公斤牛肉,或10公斤牛奶。青海省玉树县结古地区每公斤氮素可增产18~40公斤干草;在共和县切吉乡无芒雀麦播种时每亩施10公斤磷肥(作基肥),当年产草量可提高2。7倍,叶面积指数、光合生产率和光合强度均成倍增加,须根的数量、深度、根系的重量和伸展范围均明显扩大。切吉乡天然草原施氮肥后,产草量提高了1倍。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1000多亩割草地上增施硫铵,产草量提高了59%,最高达82。5%。杭锦旗在羊草草原上施氮肥,产量提高167%,每公斤尿素增加鲜草28。3公斤。

施肥若与灌溉、补播牧草结合进行,增产效果则更明显,故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快速育草法”。甘肃永丰滩草原,6月底每亩追施硫酸铵25公斤,然后喷灌,到8月底为止,牧草产量就提高了4倍,尤其是禾本科牧草增产更快。施肥不仅能提高牧草量,而且还可以改善草层成分,提高牧草的质量、适口性和消化率。

中国草原面积辽阔,大面积进行草原施肥目前虽有不少困难,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水利条件较好的草场或有灌溉条件的人工草场,增施化肥和有机肥料是完全可能的。

(4)松土。即通过耙地和浅耕,达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实践证明,松土能使土壤的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并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大大地改善土壤的水分和营养状况。如青海省的一些河谷针茅-早熟禾草原,在牧草萌生的春季进行耙地,耙深2。5~5厘米,结果0~40厘米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比未耕耙地区提高了3%~12%,产草量也提高了118%。内蒙古在退化的羊草草原上浅耕翻后,增加土壤水分2~3倍,提高土壤温度1。5℃~3。0℃,使羊草在草群中的比例从原来的31。5%提高到66。3%,产草量提高了48%~180%。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高山湿润草原大面积划破草皮改良草原,可增加产草量10%~40%,最高可达2~4倍。

划破草皮的方法一般是用机引的草皮划破机、燕尾犁等机具或人力用十字镐,每隔50~60厘米划破一行,划破的面积约占草皮的15%~20%。在有坡度的地方,要沿等高线划破,以免引起水土流失。划破的深度一般不应小于10~15厘米。

浅耕就是用双轮双铧犁或机引五铧犁对草地进行10~15厘米的浅翻耕,再用圆盘耙耙平,使土壤变得疏松。但对沙地草原则切忌耕翻或耙地,以免引起沙化。

(5)防除有毒有害植物。我国草原上的有毒有害植物达数百种之多,退化草原尤甚,其中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醉马草、藏黄芪、团巴草、小花棘豆、问荆、麻黄、乌头、毛茛、狼毒、龙胆、马先蒿、酸模,等等。它们不但要与优良牧草争夺生存空间与土壤养分,而且还可使家畜中毒,损害家畜的健康,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品质。据调查,西藏每年有5%~30%的牲畜因食毒草中毒而亡,其中羔羊占30%~60%。内蒙古乌审召苏木小花棘豆中毒的家畜多达10%以上,马匹高达40%。

在有害植物中,针茅种子如刺入绵羊皮肤,深入内脏器官,会引起绵羊大量死亡。苍耳种子粘在羊毛上,会降低羊毛品质,影响毛纺生产。因此,清防有毒有害植物是改良草原、保护家畜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除草剂是杀灭草原毒害杂草的有效药剂。常用的除草剂有2,4-滴、2甲4氯、2,4,5-涕、西玛津、除草醚、扑草净等。用2,4-D丁酯每亩0。05公斤防除狼毒和小花棘豆,杀灭效果可达95%以上。防除菟丝子可用二硝甲酚、五氯酚钠、除草醚或鲁保一号。南方草地防除蕨类可用磺草灵。用药时期应在新叶完全长出来之后、顶芽形成之前,用高压喷雾器或飞机喷洒均可。灌木也可用除草剂清除,但药液浓度应比除草时大一倍。

除了化学方法以外,组织人工在放牧间隙挖除毒害杂草也是一种有效办法,内蒙古察右中旗草原站1983年发动群众在草原上挖除狼毒,每人每天可挖除3~5亩,效果也很好。

3。灭鼠防虫保护草原

野鼠类个体虽小,但数量众多,对草原的危害相当严重。在中国干旱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鼠类破坏的草原面积竟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