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用了十五年时间基本建成,到现在已有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九千九百多间,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四周围有高10多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九百六十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城有四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
故宫建筑布局分为“外朝”与“宫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部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英二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层,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当中有三层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面阔11间,深5间,通高35米多,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四面坡的屋面。这是国内最大的古代术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治理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五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室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寿宁(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似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故宫原先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根据退位时袁世凯所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故宫),保持着皇帝的“尊号”。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锟,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代行大总统职务。他还废除了皇帝的“尊号”,并将溥仪驱逐出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在故宫的乾清门内,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典礼。这就是故宫博物院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