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200300000059

第59章 故宫有9999间半房间

故宫是世界有名的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宫。它共有9999间半房间,为什么不多不少偏是四个九还有半间房间呢?

据说,天上的玉帝的宫殿有一万间房子,人间的皇帝(天子)是玉帝的儿子,因此皇帝的宫殿就不能是一万间,规格要比玉帝低些。于是建造时就按9999间半的数字建造。所谓“半间”就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个小屋。

故宫与封建礼仪。故宫是博大的,它首先是一个举行礼仪的场所。封建宫廷政治“不可一日无礼”,这是有历史教训的。汉高祖登基后,曾把秦朝苛刻的仪式全废了,举手投足,听其自然,好像很痛快,结果自食恶果。那帮文臣武将在朝廷里闹着、嚷着,喝酒拌嘴,不管什么爵位,彼此小名叫着,一发火还会拔出剑来。政治没有严肃便没有认真,汉高祖最后不得不补上比秦朝还要苛刻的礼仪,仅排演就花了数月。在长乐宫正式使用之日,汉高祖大喜过望:“方知皇帝之尊贵。”随后他奖赏礼仪设计大师叔孙通500斤黄金。

礼仪,从此在中国便受到特殊的重视,连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亦不曾忽略。《明史》《清史》中专记礼仪车马服装制度的部分,有几大本书,而其中一大半内容都是在故宫中进行的。

不妨先观赏明朝的一次“献俘”仪式,皇帝的御座设在午门城楼上。他端坐其中,瞰视着下面花岗石广场,两旁站立着授有爵位的高级军官和被称为大汉将军的身材魁伟的御前侍卫。在广场上大批官员的注视下,俘虏被牵着进来,手脚戴着镣铐,一块开有圆孔的红布穿过头颅,被吆喝着正对午门下跪。这时,刑部尚书趋步向前,站定,然后大声朗读各个俘虏的罪行。读毕他又宣布,这些罪人请皇上批准一律押赴市曹斩首示众。皇帝答复:“拿去!”他的天语纶音为近旁的高级武官二人传达下来,二人传四人,而后八八一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连声传喝,最后大汉将军320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齐声高喝“拿去”。声震屋瓦,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仪式在古代社会赋予意义重大的功能,心理学家认为:正是仪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将要进行的工作和将要完成的任务之中(例如为鼓励农业的皇帝亲耕仪式和针对外来军事纠纷的献俘仪式),因而也就增加了成功的机会。

这些仪式的作用就像是一种训练和安排,以便使人对他将要从事的工作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故宫的设计建筑,很少去考虑现代建筑中诸如实用效果、广场绿化、曲线变化等一般常识,一切都为了使礼仪达到最佳效果。故宫刻意制造了在空间对比变换中产生的意境——崇高感。进入大明门,是狭长通畅的千步廊空间,冗长的狭长空间之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极强。天安门前汉白玉金水桥和华表、石狮等,鲜明地衬出暗红的门楼基座,形成第一个让人折服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午门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然后,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宽大的午门,高墙以形控制、俯视着封闭的空间,有肃杀压抑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与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而开旷。经太和门入太和殿前广场,顿感威武壮丽,正前方是巍峨崇高、凌驾一切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在这肃穆的、高潮迭起的氛围中,谁还敢三心二意,礼仪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西方基督教文明作为横贯欧洲的大文化,它的社会认同依赖的是教堂,教堂铸造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的精神一统。古代中国没有教堂,故宫就是政教合一的地方,通过繁缛、神秘、神圣的仪式,令人的精神与理智折服。试想,任何陌生人在鼓乐声中,穿过林立的卫兵,一路步入故宫,都会不可避免地双膝发软,一旦挪到皇帝的视线之下,就会自然而然地扑通跪下了。在没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古代,全体政府首脑“京官”,正是通过每日朝拜和其他仪式,在故宫接受对大一统文化的认同,对普天之下皇帝最尊的首肯。而后,再通过省衙、县衙传达下去,使全国进入一种“上下和谐”的文化状态。

今天,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还保存着古代王宫,相比故宫,它们多少有些追求实用、华丽的浅薄(在精神追求方面他们有教堂),中国故宫宽阔的广场,高高的砖台烘托起三座汉白玉须弥座之上的三大殿,不过是开间很大的三间平房,它的设计彻底摆脱了世俗,完全地进入特定的文化状态。它的建构深刻地领悟了礼仪文明的精髓,领悟了我们自身文化的纲领与核心,表现了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它的文化精神渗透到各级衙门,渗透到地方文庙,乃至渗透到一个个中国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