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4635600000026

第26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4)

客观地说,对管理行为中的道德问题探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特别是在许多经济学的着作中早就提及,比如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在这本着作中,亚当·斯密以伦理学为基础,研究了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他的经济伦理学基础。后人在他的启发下,结合企业道德影响的现实,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了探讨,企业伦理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企业管理伦理学着重研究的是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使自己向“更加道德”的方向发展。

目前对企业管理伦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上,即宏观层、中观层和微观层三个层次。

(1)宏观层:政府、社会与管理伦理。从政府来说,它所制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对企业的管理伦理起到了根本约束作用。从社会来看,其市场制度、竞争法则、私有产权与公共政策,也对企业的管理伦理起到了制约作用。

(2)中观层:组织行为与管理伦理。在分析管理伦理的维度、管理伦理的多样化背景的基础上,探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与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伦理。

(3)微观层:个人伦理与道德审计。主要探讨个人的伦理决策模式、道德经理的领导模式和建立在伦理规划基础上的伦理守则与道德审计。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日益关注环境保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趋势日趋明显,70年代诞生了一门崭新的管理学科——“管理伦理学”或称“企业伦理学”。1974年1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召开的第一届管理伦理学讨论会,标志着该学科正式创立。此后,有关管理伦理学方面的研究机构、出版物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中东、日本和韩国纷纷问世。到目前为止,国外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和交流机构已达300多个,教材、专着多达1000多种。

到了8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管理学教科书都辟专章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乔·L.皮尔斯(JonL.Pierce)和约翰·W.纽斯特朗在1990年出版的《管理宝典:

现代观点集粹》(第2版)中精选了36部80年代以来的管理畅销书,其中一部分是“伦理与管理”,收录了两本当时的畅销书:《公司战略与企业伦理》和《道德管理的力量》。1993年,美国的史蒂文·西尔比格出版了《MBA十日读》一书,在书中,西尔比格概括了美国10家着名商学院的课程精要,列出了9门核心课程,“企业伦理学”榜上有名。截止1993年,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开设了企业伦理学方面的课程。我国目前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1999年把企业伦理列为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8门主要专业课之一。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管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诞生最早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当时美国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丑闻,包括受贿、价格垄断、交易欺诈等,引起广大社会公众的不满,人们纷纷要求就这些事件开展调查,并发挥政府的监管功能。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个报告——《关于企业伦理及相应活动的声明》。同一年,美国管理学院联合会(A-ACSB)成员发起了一场在管理学教育中开展管理伦理学课程的必要性调查,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鉴于目前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应该将管理伦理教育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后,众多的管理学者通过各种报纸、杂志对管理伦理学的任务、研究范围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等进行探讨。1974年,在美国的堪萨斯大学召开了全美第一届管理伦理学研讨会,这次大会的举行标志着管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正式存在。此后,一批对本学科有重要影响的着作纷纷出版问世。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席卷到企业界,企业界人士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部的伦理关系、企业与外部的伦理关系掀起了一场大讨论,这次讨论促使企业界开始重视将管理伦理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据美国本特莱学院(BentleyCollege)在20世纪80年代所作的一项调查证明,在《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家的企业中,80%的企业将伦理理念融合到了企业日常的经营行为中,而且有93%的企业有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甚至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伦理主管”这一职位。在90年代中期,《财富》杂志排名前500家的企业中,也有90%以上的企业用成文的伦理规范来约束员工行为;同时有60%的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负责有关企业的伦理事务;约有30%~40%的企业对员工进行过某种形式的伦理培训。在欧洲,企业伦理在开始阶段更多是在理论的层面展开,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管理实践方面也逐步深入。

应该说,在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共同推动下,企业管理道德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融合到企业的文化与经营行动中。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贪婪成为整个社会问题,会计公司可以为了咨询费做假账,律师可以为了拉到公司业务作伪证,董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股东的死活。在新世纪伊始,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En-ron)公司的破产、全球有线通讯公司的财务丑闻、安达信的假账事件以及陆续暴露的一些公司的财务丑闻,山西朔州地区假酒中毒案、埠阳劣质奶粉事件、哈尔滨某癌症患者两个月内五百多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事件,又使社会组织管理道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再一次对于企业该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进行热烈的讨论,善良的人们再次发现,虽然许多大公司标榜自己在谋求公司利润的同时,也兼顾到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但这一切只是公司愚弄普通大众的把戏。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2.管理道德的概念

管理道德是管理学研究和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20世纪管理科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的进步。然而,引起全社会关注管理与伦理之间的联系,并将管理道德问题置于“管理伦理”的概念下进行专门研究,则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

此前,“管理”与“伦理”两个概念在人类的理论形态中几乎从来没有联系。只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国,80年代起在欧洲,管理伦理突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并迅速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直接的起因在于20世纪80年代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经济丑闻,例如,化学工厂中有毒气体的大爆炸,对河流和海洋污染及食物污染,在发展中国家实行不正当的市场实践活动,汽车走私、非法武器出口、内部贸易、证券公司和大额投资者的非法活动等。

现代伦理学将道德定义为,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规范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其中“道”

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因素,“德”指立身行事的准则。

管理学家认为,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能力重要。我国北宋着名人才学家李觏就说过:“人乎才,有德以为功,无德以为乱。”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才能越高,有德才能服务天下,建功立业,无德则可为天下之乱,祸害于社会。这里且不论李觏的德是什么标准,就其论人才的思想而言,他强调了人才德的重要性,或者说人才素质的重要性。管理者就是管理人才,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仅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较高的管理道德素质。

管理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管理道德是从业人员在管理活动范围内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与管理职业角色的责权利相联系的一种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管理道德的要求与职业活动的性质、任务相联系。根据职业的共性和个性,职业道德既有一般规范又有特殊规范。

所有的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艰苦奋斗,服务社会。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管理道德要求。第二,管理道德的实质是调整职业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调整职业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是职业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职业责任是职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人们的职业活动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忽视社会责任的职业群体必将走向衰亡。

管理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调整职业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从而调节从业人员之间和从业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化管理职业角色的社会责任,以良好的管理职业风貌赢得社会的认同,保证管理职业得以存在和健康有序地发展。

社会组织的管理道德是以社会组织为行为主体,以社会组织管理的道德理念为核心,社会组织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处理内部各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二是社会组织对外经营,处理社会组织与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三是社会组织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准则。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所调整的是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规范的是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是与一定管理职权和管理责任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道德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三、管理道德的研究内容

管理道德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各个方面,既包括民主与集权、公平与效率等普遍原则问题,也包括组织现场管理中的道德、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道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道德、市场营销中的道德等职能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它体现了组织所确立的价值观,反映了组织对某些事件、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意愿。

管理道德学主要研究以下五方面内容:

(1)管理与道德的关系。管理与道德的结合是外部强加的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如果有联系,是怎样的联系?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为什么至今仍有不少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认为两者是无关的?实质上,管理伦理学不但要揭示道德在社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揭示在具体管理中道德所处的地位、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不但要揭示道德在管理的几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的作用,还要揭示企业在与利益相关者交往时的作用、途径和方法,比如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处理等等。

(2)管理活动道德。管理活动是由管理职能决定的,目前比较公认的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所以这里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计划道德、组织道德、领导道德和控制道德。

(3)管理者行为中的道德内涵。管理行为是指不同组织的管理者及同一组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共同的工作。对有些管理行为,我们很容易做出道德与否的判断,但对另一些管理行为,则需要借助于伦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我们要把典型的不道德管理行为,不管是明显的还是隐含的,都列举出来,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不道德的。

从管理的角度简单地划分,企业中无非存在两种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都是作为企业的主体而存在。但是就其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发挥的影响来说,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管理伦理学不但要研究企业管理者意识、行为对企业伦理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伦理产生的作用,而且还要通过管理伦理学的理性思考为自己寻求伦理建设的指导。

(4)合乎道德的管理。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不道德的管理,而且还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管理或合乎道德的管理。所以管理伦理学在探究他们的行为对道德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与指导。合乎道德的管理表现出八个方面的特征:把遵守道德视为一种责任,考虑社会整体,正确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把人仅仅看作是手段,不仅仅遵守字面上的法律还要遵守法律精神,注重自律和他律的结合,超越自身利益的价值观,追求卓越。企业作为法人组织,其行为中包含道德涵义、道德倾向和道德影响。企业是社会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的“细胞”一起组成了社会这个整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其他的社会组成要素发生联系,在这种相互联系中,企业采用什么样的道德信条,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是以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己任,同时在社会发展中求生存与发展?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都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如何在“义”与“利”之间取得平衡,不但需要自律,而且还需要通过他律,以使其行为趋向于有序和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念。

(5)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要求在管理者总体素质要求中占据什么位置?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高低对下属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组织的道德风气有什么样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需要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四、管理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管理道德的功能

功能,严格意义上就是指机制,机械功能就是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所达到的功效。所谓道德的功能,就是指道德发生作用的原理,或者说是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1.管理道德具有多种功能

管理道德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管理道德并不局限于人类活动的某一特定的界限清楚的领域,而是到处渗透,广泛弥漫在整个社会的空间,几乎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包括人们的生产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业余闲暇时间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