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草原上,飞翔着一种奇鸟。这种鸟看起来好像长着四个“翅膀”:第一对翅膀像一般鸟儿那样长在身体两侧,第二对翅膀长约43厘米,是第一对翅膀上长出来的两根细长的“旗杆”,“旗杆”的末端长着一些羽毛。它在夜间出来活动。飞行的时候,两根球拍般的翎毛,时而在上方,时而在后面迎风招展,好像是旗杆上飘扬的两面旗帜。它边飞边发出刺耳的鸣叫声,仿佛在“摇旗呐喊”似的。看上去,宛如有2只小黑鸟在追逐1只大鸟。
这是一种益鸟,名字叫“旗翼夜鹰”。当地人看到这种鸟的翅膀上另外又长出一对“翅膀”,叫它“4只翅膀”的鸟。
旗翼夜鹰,嘴短口大,鼻子管状,翅膀只有17厘米长,端部尖细,体长为31厘米,羽毛柔软而镶有杂斑,尾巴呈凸尾形。
旗翼夜鹰白天蹲伏在多树山坡的草地或树干上,夜间出来活动,在黄昏时分更活跃。平时常常在地面上空和树上、灌木丛周围飞翔或滑翔,以夜行性的蛾类害虫为食,对农业有利。
旗翼夜鹰的“旗翼”是什么,科学家曾到当地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两只翅膀上长出的另两只翅膀,其实它不是翅膀,而是两根又长又大的翎毛。这只有雄鸟才有。
“旗翼”又有什么作用呢?原来,“旗翼”是雄鸟用来引诱雌鸟的,这是鸟类中一种较为罕见的繁殖特性。
雄鸟一般飞行时不发出鸣叫,只是繁殖季节才喧嚷。这时候,雄鸟在雌鸟的周围展翅缓慢地飞翔,它的弓形翅膀迅速颤动,使两根伸长的旗翼向身体的上后方竖起,顶端的翎毛随风飘动,向雌鸟炫耀,招引雌鸟前去交配。
雌雄鸟交配以后不久,雄鸟的“旗翼”也折断了。羽根还保留在翅膀上,在当年换羽时不会脱落,这多少会给雄鸟飞翔时带来一些不便。
旗翼夜鹰的栖居地,广泛分布着红色土壤。旗翼夜鹰的体色同红土的色彩相似,同生活环境的色调相一致,具有一种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