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鸟是一种大型涉禽。它外貌像鹤,也像鹭,嘴长而直,两翼长大而尾短圆,飞翔轻快。它们常常活动在溪流近旁,以鱼、蛙、蛇和甲壳类为食,夜宿高树。
鹳鸟在我国北方、俄罗斯南部和欧洲等地繁殖,越冬时,迁飞到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印度和非洲等地。
我国的鹳鸟有黑鹳和白鹳两种,都是珍贵的观赏鸟,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体长约1米,体态端庄大方。殷红的长喙、长腿,从头到胸,从两翼到尾羽,宛如泼墨般黝黑,隐约地泛出紫、绿色的光泽,而下体的后半部,呈现了一片雪白。红、黑、白三色相衬相映,更显得它优雅而秀美。
初夏时节,黑鹳在青山绿水间显得十分活跃,它们沿着山间小溪飞翔,寻觅营巢的地点,时而停落在高树的枝杈上,时而又飞到悬崖峭壁的岩隙间,用粗枝搭成一个简单的巢,然后在里面铺垫一些苔藓、羊毛、枯叶之类的东西。
秋天降临,黑鹳向南迁徙,一路上在开阔的远离人烟的平原栖息,到沼泽河湖网带频繁觅食。
白鹳的身躯比黑鹳要大些,嘴和腿很长,头颈和背部为白色,颈下的矛状羽毛也很长。白鹳性情宁静而安详,在林地和山间活动,也到开阔平原的沼泽和池塘觅食。在地面上行走时,稳健而迟缓,飞翔时显得十分壮健。它们喜欢在松树和老橡树上筑巢,一次筑成,多年使用,只是每年将巢修修补补,不断扩大,旧巢焕新颜。
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成年鹳显得很沉默,常常将头颈转向身后,不断点头,拍打嘴喙,发出“哒——哒——”的声音,这是一种求偶的行为。孵化出的雏鸟发出“叽——叽——”的叫声,这是饥饿时的索食声,等待成鸟喂食的信号。
白鹳还是捕食蝗虫的能手。如果,白鹳栖居地附近出现蝗虫灾害,它们会结群地飞往农田去,围住蝗群,勇敢而快速地捕食,一面享用美餐,一面将那些吃不完的蝗虫啄得尸横遍野,为歼灭蝗灾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