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斑马都做到了。对它们来说,危险落到自己身上的几率非常小。假如这个群体有一千只斑马,那么每一只斑马被捕获的机率就是千分之一;假如群体里的斑马有一万只,那么被捕获的机率就是万分之一;假如群体里的斑马变成十万只,那么,死亡的机率就变成了十万分之一……虽然逃跑的方式是唯一的,但是,跟定一个宠大的团体,危险无疑会降低很多。假设群体中的个体数量接近于无限大,那么,被捕获的机会就接近于零。
对一只斑马来说,当危险降临,只能够拼命跑。拼命跑,自己就有希望,群体就有希望。任何一只斑马都不能心存侥幸。只要它稍慢一步,就会马上变成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狮子们身经百战,它们在攻击的时候,肯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整个群体中最弱的一员,然后依靠群体的力量将它捕获。
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这个群体称之为团队。可是太多时你根本不能分辨你所依附的团队是狮群还是斑马群,有多大或者有多小,有多强势或者有多弱势,所以,你能够做的,只剩下拼尽全力。
--哪怕是为了自己。
微笑的力量
一位深圳女孩笑容灿烂的照片,竟然出现在万里之外一位英国小伙子新买的iphone手机里。小伙子将这些照片传到网上,引起无数网民的关注。
2008年8月20日,一位英国小伙子在“苹果产品爱好者”论坛发帖,声称自己“在当地买了一部全新3G版iphone手机后,发现手机内存有一位‘可爱小妹’的几张微笑照片。”“我不知道这是否正常,”他说,“我刚把崭新的iphone手机激活,就看见已经有人设定了图片作为壁纸……”随后,他贴出3张照片,画面中央都是一位脸蛋圆润、笑容灿烂的亚洲女孩,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这个贴子立即引发了无数网民的强烈关注,从国外到国内,从网络到纸媒,“最美iphone中国女孩”在短短6天内迅速蹿红。
后来,富士康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照片中的那个女孩是质量检验员。当时的情形是检验员要检验这部手机的拍照功能,就临时对着这位女孩拍了几张,但是事后忘记了删除,于是这组照片流向了最终的客户手中。
我见过被称为“最美iphone中国女孩”的照片,的确,女孩那灿烂无邪的笑容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据说后来有人怀疑此事“从头到脚都是策划的”,并摆出理由一二三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张笑容甜美灿烂的中国女孩的照片六天之内“席卷”互联网并“蹿红”却是毋庸置疑。想想看,在互联网时代,在歌星影星的花边新闻主宰大众眼球的时代,在每一天我们都能见到美女帅哥横空出世的时代,很难想象几张灿烂的笑脸就能够得到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关注和“追捧”,我想,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吧?
或许,又正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灿烂的微笑的稀缺,才使得“最美iphone中国女孩”广受关注并被众网友毫不吝啬地给予褒奖吧?
微笑永远是世界上最时髦和最友好的表情--没有人会向仍然微笑的别人动怒,没有人不会为一抹单纯灿烂的微笑而动心。微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哪怕你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拿很低的薪水,做很辛苦的职业,但是,只有你还有灿烂的微笑,我相信,这世界就会还你一抹灿烂的阳光。
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最美iphone中国女孩”一样的微笑,那么这世界,将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吧?
我们的忽略
我们可曾在意过一杯白水?
白水没有味道。所谓的清冽甘甜只会出现在特殊的心境、处境或者文学作品里。因了白水的普通和寡味,因了白水日日与我们相随,所以我们轻易将它忽略,甚至,我们很少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假如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那么便只剩下一种可能:我们渴望一杯白水。
我们渴望一杯白水,除口渴时,还有病重时。数日前一位朋友因肺癌去世,临终时,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喝一杯白水。可是这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奢求:她的被癌细胞侵占的身体邪恶并且顽固地拒绝哪怕最小一杯水。她的爱人用一根蘸了清水的棉棒轻轻濡湿她的嘴唇,她淡淡地笑着,说,真甜。--去世前两个多月她一直是这样喝水的。--她奢求一杯水。--一杯最普通的白水。--然这注定不能够实现。事实上,我相信,可能,有时,一杯白水也会成为我们的奢求。幸运不会总与我们相伴,我们也有生病甚至死去的机会与资格。那时我们对一杯水,便不再是“忽略”,而是“渴求”。“渴求”,这个词创造得极其形象:“渴”望一杯水,因“渴”而“望”。当然,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们可曾在意过我们的亲人?
亲人没有味道。我指的是,亲人不像朋友那样可以时时给你陌生的激情、感动与快乐。亲人间的所谓感动只会出现在特殊的心境、处境或者文学作品里。因了亲人的普通和寡味,因了亲人日日与我们相随,所以我们轻易将它忽略。假如我们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他们,那么,便只剩下一种可能,我们渴望亲人。
我们渴望亲人,除孤独时,还有受伤时。我们去外面的世界打拼,外面的世界令我们向往,但外面的世界也会令我们恐惧和伤感。当成功时,当一帆风顺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亲人,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认为朋友远比亲人重要。可是,当受伤时,当孤独时,当失败时,我们就会想起家,想起家中的亲人,父亲,母亲,妻子,或者,孩子。可是这并不重要,这时我们毕竟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需要。可是,我相信,有那么一天,当我们突然开始在意他们,当我们突然开始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他们竟突然不在。这是必然的,残酷的必然。--这时我们开始奢求那位亲人。--奢求那位陪你一辈子的亲人。--然这已经不能够实现。世间事就是这样,因为距我们太近,因为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就将之忽略。然,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恰是我们一生里最最重要的东西。
比如一杯白水。比如一封书信。比如一栋房子。比如我们的身体。
比如,我们的亲人。
爱他们吧。
何必要坐下
朋友给我讲他的故事:
每天,他都要亲自驾车去上班,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经过一个固定的路口。经常,在那条路上,他会遇到另外一辆车子,时间久了,便记下了对方的车牌号。
两辆车,一前一后,便有了磨擦与不快。那段路处于近郊,来往车辆不是很多,加之开车的又是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磨擦和不快便一天一天升级。要么后面那辆车强行超车,要么前面的车子故意将车速压得很慢,要么你别我的车子我别你的车子,要么两个人并排着开,彼此怒目相对。甚至有一天,两个人一边开车,一边打开车窗互相骂起了粗话。
朋友说那段时间,他砸了对方车子的心思都有。
可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人竟然坐到同一张桌子上。是饭局,因为一单生意。他们竟然有一位共同的朋友。
吃饭,敬酒,谈生意。两个人很快成为朋友,各自为以前的错误道歉。朋友说那是真正的道歉,绝没有一丝的客套或者不情愿。磨擦很快消解,两个人都认为,这以前,他们就像两个无知的孩子。
朋友说幸亏有了那位认识他们的朋友,幸亏有了那单生意,幸亏有了坐到同一张桌子上的机会。否则,时间久了,真说不准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朋友的话是对的。我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很多事情,都是靠“坐下来”解决的。坐下来,敬一杯酒,说一句话,磨擦或者芥蒂,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外国人的事情是在谈判桌或者法庭上解决的,而中国人在酒桌上几乎可以摆平一切。话说得有些夸张,但绝对道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道出了我们不同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事习惯。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是违法的“暗箱操作”,酒桌上解决与谈判桌上解决都是一回事。我们要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解决事情的过程,并且,无疑,“坐下来”解决,更多了一种中国人的人情味。毕竟笑吟吟的推杯换盏,远比你死我活的刀光剑影要好得多。--尽管有时候,这样的饭局酒局也会令我们心烦。--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是假如没有“坐下来”的机会呢?像我的那位朋友,会不会因为磨擦和不快的日积月累,会不会在某一天里因为一时冲动,果真做出了什么傻事,从而把两个人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呢?这种可能,肯定是存在的。
所以我常常想,其实,当我们与陌生人发生磨擦时,只需要提醒自己一下,你们可能终究是要“坐下来”的。既然终究要“坐下来”,那么现在的磨擦和升级,也就成了以后“坐下来”的负担;或者,试想此时的你正与对方坐在同一张饭桌上,你正站起来为对方倒一杯酒或者对方正在为他做过的傻事向你道歉,那么无疑,你会变得宽容很多--只要不是什么深仇大恨,都可以假设“坐下来”。
当然,这样一来,你们也许就没有必要“坐下来”了。这很好,既然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又何必,坐下来。
中游偏上
我在大学教书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两个学生,都特别聪明。两个学生不仅是朋友,连一些思想观念都非常相似。比如,他们不否认“业精于专”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径,但并不认为这是惟一有效的途径,他们认为“样样通样样松”照样可以通往成功。用他们的话说,除了一些大公司,现在一些小的单位用人,关键是看中员工的“综合素质”。而“样样通”不正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吗?并且,什么东西都尝试着接触一些,不仅可以让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更能够发掘个人潜能,说不定还能发现自己以前所忽视的才华。当然,他们也知道,所有要学习的东西,必须要达到一种“中游偏上”的水平才行。
两个人毕了业,果真到了两个小公司工作。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两个人天天忙着接触和学习新的东西,却都是学会一点儿就放弃,并不深入进去。他们忙着学机械制图、市场营销、服装设计、股市期货、商务代理、俄语法语……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天天充实得很。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所学的这些东西,都达到了“中游偏上”的水平。
几年后,其中的一位找到我的这位老师朋友,向他请教。
他说:“为什么我们同是‘中游偏上’的水平,但现在他已经升到了部门经理,而我却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
我的朋友问他:“他是怎么升的呢?”
他回答:“有一次他跟老板去谈一笔业务。因为对方是一位法国人,所以他‘中游偏上’的法语就有了用武之地,这样他就得到了老板的重用,然后一步一步地往上升。”
我的朋友接着问他:“那么,你的其他‘业精于专’的同学,现在混得如何了?”
他答:“混得都不错,都比我好。”
我的朋友说:“这就对了。你看,专心做一件事,成功的机率远比‘样样通’要大很多。”
“可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朋友能升职而我却升不了职呢?”他仍然不甘心。
“是这样。”我朋友回答,“‘中游偏上’者的确不乏成功者,但是这需要一个‘一等一’的机遇。你的同学无疑就碰到了这个‘一等一’的机遇,而你的机遇,充其量不过‘中游偏上’罢了。”
最后一位客户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十五万块钱现金。对客户来说,这是一笔重要的生意。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的一位客户。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十五万块钱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那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搏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办公室的门。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颤。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十五摞花花绿绿的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十五万。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他只想骗下这十五万块钱。然后,开始他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了贼,就将开始逃离。可是他认为没有办法。他认为自己必须去做。
客户说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
母亲说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买了很多菜。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生意很好。刚接了一笔大单子,十五万……
母亲说那就好。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他说没有。刚接了一笔大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