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学生励志故事精粹
46770600000005

第5章 寻找一处桃源(5)

听了我的诉说后,他再一次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不同的是,这次他把小瓶灌满了水。他再一次把两个瓶子同时递给我,“现在,你把小瓶里的水全部倒进大瓶。”

就照他说的做。当然,小瓶的水全倒入大瓶后,大瓶里也不过只有半瓶水。

“现在,你已经达到这只大瓶的容量了。”他说,“而你的那位老师,相比之下,可能是那个小瓶的容量。就算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倒给你,你也不会满的。”

“那怎么办?”我问,“难道我再也不能进步了吗?”

“那倒不一定。”他说。接着他再一次取出一个小瓶,灌满水,然后让我倒进大瓶。

当然,这次大瓶被灌满了。可是我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你很想把自己这只‘大瓶’灌满是吧?那么,你只能再寻一只或者几只这样的‘小瓶’。也就是说,你必须继续拜师。显然,你现在的这位老师,已经满足不了你日渐增长的容量了。--当然,你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因为你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你的容量固定下来,那么,你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进步了。”

他的话,再一次让我顿悟。

回去后,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后来我的作品多次在市里得奖,并最终在一个独资企业做了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想,这与这位教育理论家的点拨,肯定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没有他们,我的这个瓶子,不管是大在小,也永远是空的。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小时候她一直住在小镇子里。母亲带她去镇上买菜,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公路不宽,车也不多,来来往往的行人,像在公路上无所事事地散步。年轻的母亲牵着她,每天在这条小路上往返。总是母亲用右手牵着她的左手,让她紧贴在自己的身体右侧,从来不曾改变。这种单调的姿势让年幼的她常感厌烦。她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石子,一边问母亲,为什么我总是要走在你的右边呢?母亲捋捋她额头的乱发,笑着说,小孩子就应该走在大人的右边。

是这样?她不懂。她看着路边懒散的行人,以及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一点一点地长大。

后来她离开了小镇,再后来她也有了女儿。每天她要带女儿去超市买菜,也需要经过一段公路。是市郊,马路不宽,车也不多,她牵着女儿的手,每天在这条马路上往返。有一天,女儿突然问她,为什么我总要走在你右边呢?这时她才猛然发觉,一直以来,她都是用右手牵着女儿的左手,让女儿紧贴在自己的身体右侧,走在马路的最边沿,从来都不曾改变。

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她的习惯,和母亲一模一样?于是她学着母亲的样子说,小孩子就应该走在大人右边。

那天一辆汽车紧擦着她开过去,带起一阵疾风。她惊出一身冷汗,吓得两腿瘫软,却又庆幸此时的女儿,正好站在她的身体右侧。那一刻她恍然大悟,之所以一定要用右手牵着女儿的左手,是因为,她要保护着自己的女儿啊!这样,万一有汽车朝她们碾来,走在右边的女儿,应该会安全很多。

回老家的时候,像小时候一样,她再一次问母亲这个问题。想不到母亲和她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母亲说,这样万一遇到车祸,走到右边的你,可能不会有事。

她突然对这件事产生兴趣。她找到在交警队做事的朋友,要他帮忙查算一下,假如两个人手拉手走在人行道上,假如这时恰好有一辆汽车胡乱地冲过来,那么,走在右边的那个人,较之走在左边的那个人,避免发生车祸的概率,有多少?

几天后朋友告知她答案,这答案令她震惊。朋友说,遇到这种情况,一场车祸将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右边那个人也许会幸免。因为毕竟,汽车是从马路中间冲过来的。但是这种概率很小--小到只有十万分之一。

十万分之一,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数字。可是,她的母亲为了她,她为了自己的女儿,她们为那十万分之一的概率,竟一次也没有忽略。

十万分的保护,乘以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其结果,就是天地间完完整整的母爱了。

把山当成一块石头

几年前一个假期,我和几位朋友相约去爬山。那是一座阶梯形状的山,确切说,是两座紧紧连到一起的山,一高,一低。我们的目标是到达最高峰。这必须首先把那座较低的山踩在脚下,然后以那里为起点,继续攀登。

平日里朋友们大多以车代步,是属于那类被娇惯坏的城市人。这次去爬山,虽然一个个豪情壮志,可当终于艰难地爬到那座较低山峰的峰顶时,一个个还是不想动了。其实对我们来说,爬山不过是一种消遣,没必要太过认真。既然已经抵达了某一个山顶,既然已经把某一座山踩在脚下,那么,也算一种成功吧?于是我们决定停下来,在那里聊着天,喝着水,吃着干粮,只等养足了体力下山。

只有一个人没有放弃。在得知我们不肯继续攀登以后,他独自一人向那座更高的山进军了。平日里他也是以车代步的,并且,他是我们这些人里体质最差的一个。谁也不知道,在那时,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信心和勇气?

黄昏的时候,我们到山下集合,再一次见到了他。他已经下来了,正拿出他在山顶上拍摄的照片给我们看。似乎他并不累。他的表情非常轻松。

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爬上山顶呢?你的信心和勇气,是怎么来的?

他说,我们最初制定的目标,不就是要爬上山顶吗?其实我不过是把较低的那座山,当成一块较大的石头。即使我把它踩在脚下,也不过是踩了一块石头。这当然不是终点。不过这块石头无疑垫高了我的双脚,使得我距最终的胜利,近在咫尺。

我想他说的对。生活中我们订下的很多目标,其实,不过是更高目标的一块块垫脚石。我们抵达一个目标,其实并没有成功,这不过让我们距更高目标更近一些而已。要抵达最终的成功,就必须不断地把每一个胜利踩在脚下,把每一个胜利,都当成实现终极目标的一块垫脚石。

把山当成一块石头,我们还怕什么呢?把山当成一块石头,我们就没有理由,在这块石头上停下脚步。

简单是一种心境

简单是一种心境。然我们看到的大多,却仅仅是一种行为。

吃厌大店名馆,住烦大厦高楼,便想到山野小菜,乡间炊烟。于是前往市郊或者乡间,寻一农家饭庄,点几个土里土气的农家菜,手捏酒盅茶盏,便以为回归了山野。岂不知那饭庄仍然是城里人开的,那山鸡仍然是养殖场的产品,那农家菜仍然是名厨的作品,那石磨、水井、粗瓷大碗、斑驳并且沉重的木桌,更是经过很多道工序打造而成的工艺品。你所看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简单和回归,其实只是表象甚至幻象。那种简单比复杂更复杂,换句话说,你被自己欺骗了。--你的愿望和你的做法,南辕北辙。

天天以车代步,渐感体力不支,于是想到锻炼,于是想到健身房,于是驱车前往,办金卡,办银卡,上跑步机,上臂力机,上腹力机,跳舞,打拳,将自己弄出一身臭汗,然后,洗浴,桑拿,汗蒸,推拿,按摩,再然后,驱车回家。完事。我并不反对锻炼,我只是认为这样的锻炼,前部分多了表演的成分,后部分多了享受的成分。其实很简单,丢下车子,每天走路或者跑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差不多就达到目的了。锻炼其实很简单,将这种简单置于金卡银卡,置于健身房桑拿间,便成为一种复杂的简单了。而复杂的简单,便是虚假的简单,伪装的简单。

我认为,崇尚简单是人类的回归。这缘于我们对于复杂和繁琐的厌烦,更缘于人类渴望回归的自心。既如此,复杂的简单,如同错误的向标,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最起码,也会让本应的简单变得不简单,让我们越活越累。

当然,我们做不到最纯粹的简单--即使向往山野,也不能丢下城里的工作而去山林隐居;即使热爱徒步,也不能天天在上班的途中狂奔。可是我想,至少,我们还能够做到心境的简单。说白了,就是不要欺骗自我,不要将一棵盆景当成参天大树,不要将一盘石磨当成山野乡间,更不要将经过化妆甚至伪装的复杂,当成真正的简单。

而最纯粹的简单,我认为,该是我们的内心。我指的是,与人交往的内心。真正的简单是什么?是信任,是给予,是真诚,是清澈,是宽容,是博爱。这些美好的品质,容不得虚假,更容不得伪装。

简单是一种心境。如果心境简单,吃荤也是吃素,坐车也是走路,纵有十面埋伏,也能寡欲清心。

给他们一个机会

朋友资助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已有几年。但是近来朋友说,他很不快乐。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了解到那个孩子的近况并不乐观--据说他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乱,学习一点儿都不刻苦。

可是你当初资助他,就一定想让他在学业上有所成绩吗?我问。

那倒不是,朋友说,当初我只是看他可怜。

那不就对了?我说,你只是看他可怜才资助他,而他在你的资助下有书读有学上,等于你的资助已经有了回报。至于他的功课好不好,学习用不用功,应该是他自己和他父母的事情吧?

我在想还要不要继续资助他。朋友说,他的事情真的让我很不快乐。

可是你应该快乐的。我说,资助已经构成了快乐的本身,这种快乐而不应该再加上别的任何条件--既然你资助了他,那你就不应该对他再有别的附加要求,否则你的资助,便和要求回报有什么不同呢?

可是我要求的回报只有成绩啊!朋友说,如果他真的不好好读书,我的那些钱岂不打了水漂?

我对他说,你的那些钱永远不会打水漂。其一,他的调皮捣乱不求上进也许是暂时的,你知道,几乎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调皮好动,当然也包括曾经的我们;其二,即使他真的在学业上没有任何成绩,那么,你还给了他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可以走进校园、结识同学和老师的童年;其三,就算他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辍学,那么,最起码,你还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和别的孩子同样走进教室捧起书本学习知识的机会。你认为你的钱会打了水漂吗?相信我,一分钱都不会浪费。

最终朋友还是听从了我的劝告,仍然定期给那个孩子寄钱,资助他读书。朋友说如果那个孩子能够读到大学,那么,他会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朋友说我说的没错,给那些贫穷的孩子们的一个机会,对于资助他们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拿出一点点钱,就给了别人一个机会。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