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有“理”已是众人皆知,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至于毁了对方,这有失人道,得理且饶人,也算为自己积德。
人海茫茫,但却常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会二人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且饶人”,这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另外,你也得想想:你得理不饶人,到底有多少“好处”可得?“好处”“大”,“饶人”应该;好处小,更没有不饶人的必要。
除了得理要饶人之外,很多时候我们还要学会爱我们的对手。
爱我们的对手?
是的,人和动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当你得理了,哪怕对方是你的仇人,你也应该学会原谅他,学会去爱他。
“学会爱你的对手,”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对手”,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做到爱对手是多么的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仇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对手的人要高出很多。
此话怎讲?
能爱自己的“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了主动,可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像你爱他那样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众人的“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你们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有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谴责。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对手的事例。
谬误14.棒打落水狗——逆境之人不可辱
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而且英雄对落魄时的点点滴滴总是记忆犹新。结交英雄就不要在他落难时雪上加霜,而应该雪中送炭。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父亲宠妾的奸计所害,不得不逃亡他国流浪。
一次,重耳来到曹国,曹公听说重耳的肋骨异于常人,为了证实传言,他便偷看重耳洗澡,当时曹公的臣子负羁与叔瞻都在场,叔瞻心思较重,进言道:“晋公子重耳并非平庸之辈,一旦他回到本土,知道今日我们对他无礼,势必兴兵前来报复,不如我们现在就除掉他。”但曹公毫不在意,没把叔瞻的话放在心上。
负羁回到家后,因心事重重脸色不太好看。
“朝中出了什么事,脸色这么难看?”他的妻子担心地问。
“唉,有句话叫‘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天公子来访,国君对他极不礼貌,不巧我也在场,以后可能难逃劫数。”
“唔!那就糟了!依我看,晋公子不出几年就能回到国内,在他登基的那天,跟随他的人必有重赏,而曾侮辱他的人必定要遭殃,曹国当然是首当其冲了,我认为你应先向公子表达友善的心意,或许将来能免此灾难。”他的妻子劝道。
负羁听从妻子的话,将黄金、宝物与食物一齐塞在壶中,派人将此壶送到重耳的住处。公子重耳很感动,只收了食物,把黄金等宝物一一退还。
对于一个处在困难之中的人而言,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小小的同情举动,他都会常常铭记终身。重情者还必以涌泉相报。
不久,重耳由曹入楚,再由楚而漂泊到秦,在秦一呆三年。基于晋献公与秦穆公的良好关系,秦国君臣经过商量之后,同意帮助重耳重返故土。秦穆公以战车五百,骑兵二千,步兵五万的浩大军势攻入晋国,并且帮助重耳登上王位。
重耳即位后,果真派兵攻打曹国,并派使节到曹公处,命令他交出叔瞻,让大家明白大不敬的下场。另外又派一位使节通报负羁说:“我方即刻要攻入贵国,但当年你对我的心意,我至今未忘,为使你不受连累,希望你在你村子的入口处做一记号,我军绝不踏入半步。”曹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携眷避难到负羁村中。
一个人在困难落魄时受到的侮辱和恩恩怨怨,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尤其是日后成大事的人,他们会比常人有更深的感受。俗话说“人在同情的扶持下,可以再度站起来”。的确,在人与人相处中,同情与恻隐是沟通相互关系的一座重要桥梁。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随便侮辱别人,特别是在别人落难时,更不能落井下石。“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家今天落难,明天可能就会发迹。祸与福、荣与辱、衰与兴的转换是谁也难以预料的。若是毫无恻隐之心,趋炎附势,祸患迟早会降落到你的头上。
对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我们不应该棒打落水狗,当别人冷言冷语以轻蔑的眼光相对时,我们应该有恻隐之心,如果有条件能帮忙更好,慷慨解囊以助别人于危难;如果帮不了什么忙,好言相劝,热情勉励,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抚慰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托尔斯泰说过:“上帝有三个住处:其一是在天堂;其二是在慈善;其三是在富有恻隐之心者的心里。”恻隐之心是善良的道德观所启发的一种情感反映,一个人遭受挫折时的心理痛苦比生理上的疾病更难忍受,我们千万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恻隐之心和慰籍带来的价值。
谬误15.人正不怕影子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古乐府《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人是脆弱的动物,很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不要自恃“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很多时候,由于别人的一再误解,而你却不加以辩解,天长日久,你也就成了千夫所指,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远了。
袁婷毕业以后来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但这家公司在管理上与一般的“私企”并无二致,袁婷初进公司时,面对这里的“阴暗面”相当震惊,她不敢相信多年苦读后,居然就是干这样的工作,拿这样的报酬,还受这么多没有必要的气,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打退堂鼓,准备辞职不干了。
也许是上天故意捉弄人。正当袁婷想交辞职信时,一位让她心仪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张伟,是她初进公司时的直接领导,但由于出差,直到试用期即将结束,他才风尘仆仆地从外地回来。张伟的帅气,激荡着她这颗少女的心。她改变了辞职的决定,留了下来。
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纸。更何况袁婷是那种敢于把纸捅破的女孩,他们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恋爱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后面的事也许不会发生。恰恰相反,张伟以前有一个女朋友,也在公司上班,但关系已经达到了跟他不相融的地步,加上袁婷的出现,他们该画上句号的爱情终于有了一个分手的结果。
起初,袁婷与张伟躲躲闪闪的爱情没有人敢说太多的闲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明朗化,闲言碎语也就多了起来。由于张伟是领导,别人也不敢当面说他。不过对于袁婷而言,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每每面对同事,总是会遭到冷言冷语,更有甚者,把她当成破坏别人爱情的“罪人”、“第三者”、“狐狸精”。刚开始袁婷也一直坚信“人正不怕影子歪”,他们只是谈情说爱,并没有做什么昧良心的事。可是,当她在公司日渐被孤立,不断被同事讽刺,为别人付出很多也被当作狼心狗肺时,她的心碎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同事们的成见面前,她的努力是那样的脆弱,面对如此的压力,她不得不做出选择——放弃这段“高攀”的爱情。
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你自恃“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遇事我行我素,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别人的看法;为成就自己的心愿,不顾社会的舆论;行事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不与人苟同,与他人交往时全然不考虑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因素,只认为自己坦坦荡荡,自然不必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那你就要面对流言蜚语的巨大打击。因为人是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当你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时,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成了别人怀疑的对象,你的很多努力也就白费了。
一旦别人怀疑你,攻击你时,你也就成了另类。此时你还不能去解释,越解释越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自以为“人正不怕影子歪”,而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成众口铄金的对象,否则,当你积毁销骨时,你便会被别人孤立!
谬误16.只要理解就OK了——不求理解但求心安
与人交往,若对方能理解你,当然好,但并不是说事事理解了就OK了。当你面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时,你既不能跟别人解释,也不能强求别人去理解,这时,你只要做到心安就可以了。
被人理解,固然是好的,谁不渴望理解呢?“理解万岁”的口号感动了多少人!然而,由于年龄、性格、职业、知识结构、品德修养、生活经历等等因素的影响,人和人之间有时是很难互相理解的。如果你把许多精力放在“求理解”上,到处自我表白,宣扬自己,把别人不理解自己当作最大的痛苦,那你这个人也就太脆弱了。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不是仅仅为了让人知道,仅仅做给别人看的,很多时候,别人也不是为了理解我们而生存着的。过分求人理解的人,一旦被误解了,他其脆弱的心便没有了生存的希望。当一个人失去自我时,这个人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呢?
人活在世上难免会被人反对、被人误解。如果一旦遇上被人误解的事,只要做到心安即可,不必在意别人太多的言语。
有一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是一个典型的过分渴求别人理解和赞许的人。奥齐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如人工流产、伊拉克战争、国际政治等,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原本这是好事,可每当他的观点遭到别人反对时,他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对别人的“不理解”感到痛苦不堪,甚至最后还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说不好听一点,这种人想问题不但很幼稚而且还缺少主见。
有一次他和岳父谈话,表示赞成无痛致死法,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他那缺乏主见的心态出现了,他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
奥齐为了别人的理解和赞同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不知不觉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当奥齐看到岳父表示同意时,他心上的石头才落了地。其实以这种方式去求别人的理解与赞许,那活着也是很累很痛苦的。
要想精神愉快,就要做到心理独立,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固然好,而他人不理解或者误解了你,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下面讲一个十分说明问题的小寓言: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答:“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将得到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们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同样道理,如果你希望得到理解和赞许,最为有效的办法恰恰是不去渴望、不去追求,不要求每个人都理解和赞许你。只要你相信自己,并且以积极的自我形象为指南,你便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理解和赞许。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到每个人的理解和赞许,但是,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得不到理解和赞许时便不会感到沮丧。你让把反对意见视为一种现实,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
谬误17.谎言一千成真理——谣言止于智者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天有不测风云,岂能尽如人意?只要无愧于心,行得正,站得直,凡尘世俗中的是是非非,何足道哉?
谣言止于智者,谎言说一千遍还是谎言,永远也成不了真理。
战国时期,魏赵两国交锋,根据谈判结果,魏王得派太子去赵国都城邯郸充当人质。为了照顾太子并处理有关事务,当然还得派一位大臣陪同太子前往。派谁去最合适呢?魏王为此问题犹豫不决。这位大臣必须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会随机应变,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还必须仪表堂堂,言谈举止得体,当然更必须忠心耿耿,没有二心。魏王决定派庞恭去,因为他最符合这些条件。
于是,魏王召来庞恭,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然后问他是否有什么要求。
庞恭没有回答魏王的话。却问了魏王一个奇怪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人来告诉大王,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
“当然不相信。”魏王回答说。
“如果又有一个人来报告大王,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庞恭又问。
“不相信。”魏王笑了笑,说。
“如果又有第三个人来跟大王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庞恭紧接着问。
“那我就有点相信了。”魏王犹豫了一下,这样说。
“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经三个人一说,大王就有点相信集市上有老虎了。”庞恭接着说,“现在邯郸比集市远得多,朝廷中和我作对的人远远不止三个人。虽然大王现在相信我,但是我去邯郸以后,如果跟我作对的都到大王面前说我的坏话,大王是否也会相信他们的话呢?这就是我真正担心的问题!”
“那倒不会的,你放心去吧!”魏王笑着安慰他。
可是,后来魏王还是听信了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来的时候,魏王已经不肯再见他了。
庞恭准确地预见到了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巧妙地进行了预防,但他最终还是没能保护好自己。这是因为魏王太过昏庸,没能避免一般人的通病。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必须经过多方面的验证,否则就会被蒙蔽。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当谣言一再重复的时候,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但聪明人不会人云亦云,他会进行分析研究,查清真相再做结论,所以说:“谣言止于智者。”
要处理好人生所遇到的那些谣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千万不要冲动。
一切谣言都是夹风带雨的鼓噪和突如其来的中伤,当它来临时你千万别冲动。你一冲动,就正中那些造谣者的下怀,也许他们就是想让你冲动。
第二,不要试图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