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正是最大的动力
46827400000028

第28章 公正的道德要求(2)

“大意失荆州”,这是古人告诫骄傲者的一句俗语。《汉书》有“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子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的名言警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由于将帅高傲自大而导致失败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军北京,4月便又灰溜溜地仓皇逃离而去。李自成功亏一篑的原因,在于骄傲。

有的人稍微有些才华,稍微有些成就,就容易滋生骄心。领导尤其容易产生骄心。领导手操名利、赏罚、升降大“权”,可以使人富贵,可以使人贫贱。这些权利能使领导傲视天下,主观地认为他就是主宰,进而产生奴役天下、师临天下的态度。这是领导者最大的忌讳。奴役天下,只会招来奸诈之徒;师临天下,只会招来犬马之才。

所以老子说:“自我标榜的人不能显明,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显扬,自以为是的人无法立功业,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领导。以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只能称作剩饭赘瘤。正因为这些行为令人厌恶,所以追求道的人不肯去做。”作为领导,不能自我标榜,自以为是。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西班牙]加尔多斯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5.无私

无私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具备了无私的品德,在处理问题时时才能出以公心,就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他的父亲曾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剃去头发的一种刑罚)。在当时,被强迫剃发是一件既辱自身,又辱祖宗的事。陈寿撰《三国志》时,有人曾担心他会对诸葛亮加以非议。然而,陈寿却却以其史学家的严谨和无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对诸葛亮也颇多赞誉之辞。比如,他在《诸葛亮传》的评述中说:“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无私是领导避免错误决策的最有效方法。一个领导者私心太重,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为一己之利考虑,就会被私欲蒙蔽住智慧的眼睛,丧失清醒的头脑,就会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老子说:“天地能长久地存在,就是因为它们为自然存在而不是为自己存在,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懂‘道’的圣人将自己置于大众之后,反而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爱戴;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而成全了自己的事业吗?”无私并非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实现的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必须通过团队利益的实现而实现,如果团队利益受损,个人的利益从长远看也必然受到损失,所谓“一荣俱荣,一毁俱毁”。无私就是要求领导在做决策时,从更高层次看问题,找到处理矛盾的正确着眼点。

无私是公正的核心,这一点体现在严于执法,不徇私情上。领导者要做到无私,就必须在执行制度时既要不受自身情绪的影响,又要排除外界的任何压力,还要无视当事各方的任何身份背景等。

明代名臣海瑞任应天巡抚时,徐阶之弟徐陟犯法当惩。但徐阶对海瑞恩重如山。徐阶曾任掌宰相权的首辅大学士,当年海瑞直谏触怒了嘉靖皇帝,多亏徐阶营救才得免死。以后,由于徐阶的提拔,海瑞很快从一个六品小官升迁为坐镇一方的二品大员。然而,海瑞并没有被个人感情所左右,迅即将徐陟捉拿归案,依法定罪。

汉安帝时,苏章任武原令,赶上荒年,他开仓库拯救饥饿的老百姓;在汉顺帝时,升任冀州刺史,他办事公正,执法无私。

有一次,在清理积案中,他发现清河太守犯有严重的贪污行贿罪,按刑律理应正法。可是这位清河太守,恰恰又是他以前最好的朋友。这个问题怎样处置呢?苏章经过认真思考后,就在一天晚上,准备好酒菜,把这位老朋友请上门来,两人一边饮酒,一边畅叙旧时友情,根本不提案件的事,相互谈得十分欢乐。这样一来,这位清河太守临来时,摸不透苏章对自己的案子究竟会咋办,心里的担心全都烟消云散,以为苏章不再追究他了,不禁得意而又语义双关地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思是说:人家头上只有一顶青天,而我却得天独厚有两顶天的保护啊!

苏章听了,当即放下酒杯严肃地说:“今晚上我苏章请你喝酒,是尽老朋友的情谊;明天冀州刺史开堂审案,却只能按王法秉公办事。”

第二天,苏章便开堂审理了这桩案子,这位清河太守终于按律正法了。

人最难消除的是私心。无私,在口头上说说容易,实际做到来则难。有谁不对自己怀着私心,不对子女怀着私心,不对父母怀着私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海瑞的苏章又何尝不念恩人之德、亲族之情?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公与私的冲突,虽然手握权柄,仍能以公为重,忍痛去私。

无私并非不讲私情,而是要求公私分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分别在刘备和孙权手下为官。即使在孙刘两方不和的时候,他们依然各自为国,忠心耿耿。但同时,兄弟二人又始终关系融洽,手足情深。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瑾出使蜀汉,二人均于公堂议国事,于私宅叙胞情,从不逾矩。

在领导者周围存在着容易发生公私不分的环境因素。一方面,领导者本人对地位的骄恃,认为自己对公司有功,容易产生占公司一点算不了什么的心理;另一方面,往往会有下属怂恿上司走上公私不分的境地。他们会讨好地对领导说:“这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要做到公私分明,领导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①金钱上。不把公司经费挪为己用,或花在自己身上,要严格执行临时费用和垫付费用的结算程序和规定。②物资上。不能把电话、消耗品、资材和商品等挪为私用。③用人上。绝不允许指使晚辈或下属为自己干私事。④时间上。工作时间不办私事。

《韩非子·饰邪》说:“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回顾历史,朝野若以公心为重,必能上下同心,海内升平;反之,挟私成风,定然上下异志,天下纷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明]吕坤

无私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

——[英国]威廉·特姆坡

6.正直

美国管理协会曾邀请一组学术人士和专家描述2l世纪商界最完美的管理形象,“正直”成为最重要的要素。正直意味着做该做的事情。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缺乏正直都可能会产生糟糕的后果。人们不会相信一个不正直的人能够办事公正,一个不正直的领导,即便非常恰当地使用了其他的领导方式,那么他也永远是一个值得员工怀疑的领导,并且会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