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读书术
46893600000004

第4章 读书的核心——思考能力(4)

比如,没喝醉过酒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到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酒醒后恍如隔世、朦朦胧胧的意境;没有过恋爱经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描写和议论,恐怕也只能是抽象的理解,很难引起共鸣;对于爱情诗中的妙处就更难体会了。

对于名著的理解和欣赏,有许多地方受自己的经验限制,对于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也读不出什么好。这也不必扫兴,无论怎样的名著也往往有不精彩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自己的理解力过差;就是最精彩的地方,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同样领略。有人说,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发现。真正的名著,咀嚼一回,总可以得到些真味。不要只相信别人的说法,虽然明达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可惜这样的批评并不多。我们和十个人相交,未必有两三位可以成为朋友;从书中所得的友谊温情,比例却比较高。有时我们自己的经验没有成熟,不能理解一部作品;有时同一作品,因为读的时间不同,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可以证明自己的经验往往对读书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要想深入到书里去,非同时将生活经验尽力扩大不可。有批评家说,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也就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书本与生活不可以分开,应该把它们熔于一炉。书本帮助你理解生活,生活也能帮助你理解书本。

8.激活你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能力。一个想像力弱的人,从书里获得的感受必少;想像力强的人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化,把历史带到眼前,远处的引到身边。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想像力是发明创造的一种能力,也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能力。阅读主要是靠语言文字、图形等第二信号系统的间接材料,虽然可以辅之以实地参观访问、实物模型、标本等实际材料,终究是有限的。特别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想像力就很难把握。

想像力是很奇妙的。你没有到过桂林,只要读了有关游桂林的诗,就能根据诗中的描绘,想像出桂林山水的美妙。鲁迅小说《故乡》中,描绘杨二嫂的样子活像一个两脚圆规,读者就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想像出杨二嫂的形象来。

如果你读的是一本抽象的科学理论书籍,你也会感到,那些公式、概念似乎都有生命,在你的面前活动着、发展着,甚至天体的演变也可以如一幅可见的画卷。

阅读想像是指在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的特殊形式。培养良好的阅读想像能力是文艺作品阅读与欣赏的前提,也是创造性阅读的必要条件。

9.两种阅读想像

阅读想像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性想像两种。

(1)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就是根据文献中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运用再造想像就是要在头脑中再现与书中内容相适应的、自己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例如,没有到过边塞沙漠的人,读了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一诗,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就可以从“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的文字中想像到沙漠浩瀚无边,景物单调,惟有那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黄河横贯于沙漠之间,落日给人以温暖和茫茫的感觉,从而领略到塞外的奇特壮观。而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领会到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下的月色的朦胧美,还可以想像到月夜的宁静,荷塘的幽香;蛙的喧闹,蝉的呜叫;作者在荷塘月色下徘徊踱步,忧思重重……,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人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又如阅读历史书籍,也必须根据书中的描述,通过再造想像,在头脑中呈现历史人物形象、地域和活动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如果我们不展开再造想像,那么阅读只能停留在机械识记的水平上,一切科学书籍都会变得深奥难懂。

值得指出的是,阅读中的再造想像往往受到读者主观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同,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记忆表象也不相同,各自在阅读中进行再造想像,建立的事物形象也会不一样。

(2)创造性想像

创造性想像是创造性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高级能力。创造性想像的本质特征是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例如,鲁迅读《资治通鉴》,产生了中国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的创造性认识,激发了创作的欲望而浮想联翩,在《狂人日记》中创造出了“狂人”的新形象。这也说明,创造性想像是与创造性阅读休戚与共的。没有创造想像,在阅读中就没有创造。

创造性想像与再造想像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再造想像是人们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所进行的想像,构造的形象是已有的。创造性想像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创见所进行的想像,构造出来的形象是新颖的。而且创造性想像的形成和发展比再造想像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就给阅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把阅读活动作为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二是,阅读者需要更充分的表象储备和积极的理性思维活动,为创造性想像创造条件。

10.培养想像能力的方法

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记忆表象储备

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记忆表象储备是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心理学家泰勒指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形象思维的过程,是对知识和记忆表象进行整理、加工和改造的过程。读者有无切身经验,决定了阅读效果的大小好坏。一个人的知识越广博,记忆表象越丰富,想像也就越丰富,联想的范围和内容也就越广泛,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如果缺乏感性知识和记忆表象,不仅不容易正确理解书本,而且可能从片面的知识中得出错误的结论。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记忆表象的有效方法,一是广泛的阅读,拓宽知识面,知识渊博易于产生想像,因为想像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或接触点,知识面越广,可能提供想象的接触点就越多,产生重要设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例如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格拉索,就是一个注意拓宽知识面的人,在大学里,他选学的课程就有:音乐、东亚历史、电焊等,他认为,这些知识对他的物理研究有帮助。他说:往往有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猎各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如多看看小说等。二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注意观察。例如,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交活动。在阅读中结合文献内容,注意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片以及有价值的电视片和电影片,都是观察和储备表象的好方法,感性知识经验和记忆表象多了,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感性知识和记忆表象来理解同的独特规律,这就是运用形象思维。读者只有展开形象思维,才能深刻地体验到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切,才能从作品中得到真正的审美感受与教育。读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的:“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我想像的最好学校。”许多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理论家都强调文学艺术对培养想像力的重要性,谈论过文学艺术对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影响。达尔文在去世前一年写的自传中说:“要是我还能重新再生活一次,那我就作出规定:要读一些诗,要听一些音乐,……那么我大脑中现在已经萎缩的部分,由于经常使用,也许会保持机能的活跃。艺术欣赏力的丧失,就是幸福的丧失,也有可能智力因而受到损害了,更可能是性格受到损害了,我们的感情因而变得淡薄了。”达尔文的切身体会是非常深刻的。的确如此。热爱文学艺术,多读文学作品,多观赏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鉴赏者心旷神怡,调节大脑机能,平衡思维活动,还可以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加强阅读想像力的训练

对于阅读者,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想像力,充分发挥它在阅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想像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我们从想像在阅读中的表现,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作为借鉴,为我们激发和培养想像力提供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一是把书中描述的事物具体化,在脑中构成形象,以激发想像力。在各类书中,都有激发想像的地方,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反复加以揣摩。例如,对于文学著作,可以进行再造想像,并进行复述、对话或表演。对于历史、地理著作的阅读,可以按照想像所构成的形象作出机械图、设计图、实验图、植物生长图等,学数学也可按照题意作图,按照定理编题,一题寻求多解等方法,培养想像力。二是读者把自己对象化,就像演员深入角色一样,把自己看做是研究对象,或想像成书中事物的参与者,来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三是通过各种联想,展开想像。四是提倡大胆猜测。即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推导和试验等,而是依据一定的原理,以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猜测”,得出解决的结果,然后用扎实的努力循着这个方向求得探索中的突破。在进行想像力训练时,要注意不进行没有现实基础的胡思乱想,因为胡思乱想没有逻辑因素的制约,对思维的帮助甚微。同时,胡思乱想容易在行动上带来不良后果,在思维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11.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品菲利德认为,记忆是“复现和辨认所学习或经历过的东西的一种能力”。19世纪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人的一切智慧财富都是与记忆相联系着的,一切智慧生活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我们能记得所曾读到、听到和我们心里所曾欣赏过的一切事物,随时可以应用,那时我们便会显得何等有学问啊!”由此可见,记忆力在阅读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正常人脑的记忆储存容量高达10(12上标)—10(13上标)比特(一个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的一份报告说:“假如你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你脑子里一生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据说,该图书馆现藏书1000多万册。这就是说,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而且人的记忆力还可以保持到70—80岁以上。

这说明,人脑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是有很大潜力的。这就为汲取知识,指导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记忆力是知识的仓库;记忆能力在阅读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没有记忆力的人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也绝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人的记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因此,我们应自觉培养自己的记忆力。

12.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

良好的阅读记忆的特征

良好的阅读记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记得快

记忆速度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知识。记忆的快慢,因人而异。在生理上,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速度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快,记忆就快;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记得快的人能“过目不忘”,例如,《三国演义》中张松看《孟德新书》一遍后,能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就是记得快的表现。记得快对阅读有重要的意义,识记越快,获得的知识就越多,阅读效率就越高。因此,阅读者要注意锻炼、培养记忆的快速度。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区域里新的条件反射最容易形成,因而在识记文献内容时,一定要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这样才能提高识记的效率。

(2)记得准

记得准是指记忆的质量高,对记忆的信息不歪曲,不遗漏,不出错,这是记忆正确性的表现。记忆不仅速度要快,保持时间长,还需要正确,否则,记忆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3)记得久

阅读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知识所保持的时间长久,甚至终生不忘。在记忆过程中知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经常复习,便能由短时记忆发展到长时记忆,有的可以保持数十年。茅以升在80岁高龄,仍能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百余位而没有差错。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加速知识更新,不能对所学过的知识全部永远不忘。对于过时的,失去使用价值的旧知识就应该主动忘掉,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来学习最新的、最需要的知识,并保持记忆的持久性。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必须不断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因此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使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以减少遗忘,记忆才能持久。

(4)回忆得快

回忆得快是指对于大脑中所存贮的信息,在需要时能迅速地回忆起来。记得快和回忆得快是相对应的两种特点,记得快是指信息输入,存贮快;回忆得快是指信息输出、提取快。回忆得快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储备知识,积累知识经验,就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提取出来,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回忆得快的人从“记忆仓库”中提取信息应用于实际,既可“整存零取”,也可“零存整取”。运用知识得心应手,称心如意。而有的人储备了很多知识,可是不能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正如《唐书·李邕传》所说:“邕父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日书簏。”像这样地储备知识,是毫无意义的。要提高记忆的备用性,主要是合理地组织记忆的内容,把所识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美国近代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诺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组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那么迟早会归于遗忘。说明记忆的目的是检索,只有按照检索的知识结构进行记忆,才能保持长时的记忆。记忆心理学提出的信息块理论,把一个词、一个概念、一个公式等视为最基础的信息块。一种理论,一门学科,从宏观上可视为一个大的信息块。不论知识信息多么繁杂,它总是分门别类组成一个个信息块,若干小的信息块又可组成大的信息块。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记忆,又可有次序地提取和应用。

以上所述良好的阅读记忆的4种特征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4方面的特征,才能算有真正良好的阅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