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在遗忘中的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其产生的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一般都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而产生的。前后识记的材料越相似,则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就越大。但是,有时在学习同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例如,识记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对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往往容易遗忘、识记较难。这是由于课文的开头部分,只是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课文的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课文的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到这两种抑制的作用,而影响记忆效果。
根据遗忘的抑制现象的原理,我们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尽量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首先,应当注意不要同时阅读两种类似的材料,以免相互混淆。如果学习两种材料,或进行一种识记活动之后,中间要适当休息,以免发生前摄抑制。其次,在进行一种紧张的识记活动之后,要变换另一种比较轻松的脑力劳动,以免发生倒摄抑制。再次,采用头尾记忆法,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阅读活动的开头或结尾时来识记。这样可以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多加识记和复习,有时可以适当调整识记的次序,把中间部分的内容放在阅读活动的开头来识记,以增强识记效果。
14.增强记忆的方法
人的记忆力的强弱与天赋有关,比如有的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比较灵活,容易建立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力就较强;反之,记忆力就较弱。但是,人的记忆力的强弱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在于阅读实践中掌握合理的记忆方法。
记忆方法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知识经验的技巧。根据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要增强记忆力,除了应当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多种识记的方法以及运用遗忘规律、防止遗忘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记忆的条件,采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关于记忆条件主要有:灵活的大脑、足够的睡眠、高度的注意、敏锐的观察、积极的思维、明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必要的松弛等。记忆方法是心理学、学习方法学、阅读学、记忆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许多阅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记忆方法,我们感到有必要加以分类,以利于进行阅读活动。
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记忆
按照记忆时不同的思维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推算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系统记忆法等。
1.形象记忆法。是指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需要记住的材料与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运用形象记忆法要根据文献的描述,展开想像,或根据材料表述的抽象内容,进行联想,使要记的材料形成形象来加强记忆。此外,也可通过观察实物,进行现场调查,得到与记忆材料相应的生动、鲜明的印象,使记忆更加牢固。
2.联想记忆法。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回忆的方法。联想回忆法包括接近联想回忆法、类似联想回忆法,对立联想回忆法等。
3.推理记忆法。是指利用已知的最基本的知识,推导出所需的材料的回忆方法。人们可以不必死记硬背所有的材料,只需记住主要的基础的知识,到应用时临时推导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记忆。
4.推算记忆法。是指用各种运算方法,从已经记住的数字,推算出需要记忆的数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历史年代。推算记忆法、逐年推算法,用于记忆每年发生的历史事件;等距离推算法,用于记忆每相距10年发生的事件;起讫推算法,如抗日战争共经历了8年,开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
5.比较记忆法。是指通过比较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有效记忆的方法。
6.归类记忆法。是指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进行分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概括化的记忆方法。归类法的有意记忆效果明显高于不运用归类记忆法的有意记忆的效果。运用归类记忆法要善于选择分类标准或依据,确定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结合文献内容的性质和数量来进行分类,便能大大地提高记忆效果。
7.系统记忆法。是指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的记忆方法。系统记忆法是在归类记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记忆方法,它强调把同类事物按一定顺序组合成有机的整体,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排列组合,遵循这个系统的内部秩序进行记忆,并贯彻于始终。
系统记忆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循序渐进地学习;二是要求按照知识结构体系有计划地读书;三是要求把平时零散接受的知识及时地纳入知识系统中;四是对识记材料要加强理解,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感官帮助记忆
按照感官对记忆的影响与作用,记忆可分为:多通道协同记忆法,朗读记忆法、笔记法。
1.多通道协同记忆法
是指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尽可能把自己的眼(看)、耳(听)、口(念)和手(写)都动员起来,协同识记的记忆方法。
现代记忆比率的实验研究也证明: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效果较好。学习同一份材料,采取传统口授办法,只听(纯听觉),3小时后能记住60%;采取只看(纯视觉),3小时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以后,3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这说明视听并用的记忆率,远远大于只听、只看,3天之后,大于两者之和。
2.朗读记忆法
是指对需记忆的材料一遍一遍地出声朗读,直到读熟为止的记忆方法。
朗读能使肌肉运动,刺激大脑,使大脑保持紧张,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从而形成记忆。同时由于自己发出的声音与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两种器官同时运动,所以对大脑的刺激效果就能增强。
3.笔记法
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用笔记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使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的记忆方法。作读书笔记有助于储备和积累资料,有助于理解和增强记忆,是弥补脑力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它还有助于激发思考,启迪创造。
读书笔记有摘录式笔记、索引式笔记、评注式笔记、批注式笔记、心得式笔记等几种类型。
重新组织记忆的材料
按照组织与处理记忆材料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人为意义化记忆法、分段记忆法、韵语记忆法、缩略记忆法、自测记忆法、应用记忆法等。
(1)提纲记忆法
是指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将其归纳成若干段落,并拟出提纲形式的记忆方法。提纲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由于提纲挈领,因而不但便于记忆,而且便于寻找回忆的线索。
编得好的提纲具有以下特点:
●直观性。提纲线条清晰,知识的纵横关系一目了然;
●概括性。对知识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压缩,并化繁为简;
●条理性。突出了材料的层次,各层次关系清晰,主次分明,抓住了这些条理,在回忆时“按图索骥”就可以了。
(2)网络记忆法
是指通过分析材料所属的知识范畴,弄清识记材料与有关的其他材料之间的关系,把知识组合、编码,形成一种网络联系,借助这种网络联系,增强记忆。编织记忆网络,首先要掌握识记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可用图表来表示,使网络关系形象化。其次要把属于整体的各部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再次要抓住知识的关键部分,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述。这个关键部分,就是知识网络上的网点,通过抓住关键,把住网络,从而提纲挈领地记住材料。网络记忆法是大脑对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它是通过掌握整体和部分知识的关系来完成的。
(3)人为意义化记忆法
人为意义化记忆法是把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或抽象性的材料加以人为意义化的记忆方法。人为意义是对记忆对象的一种改造,将无意义的或抽象的材料运用机械识记,结合形象记忆法,记忆的效果会明显增强。人为意义化记忆法可运用以下方式:
◆寻找特点。如日本富士山最高峰为12365英尺,这是个无意义的数字,如果把它与“12个月共365天”联系起来,就可以记住了。
●采用谐音记忆。即对单调枯燥的学习材料进行谐音处理,以增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零散的、枯燥的、简短而又无意义的材料。
(4)分段记忆法
是指学习材料分为几个段落,记熟了一段后,再去记另一段的记忆方法。也有渐进分段记忆的,即把第一、二部分分别学习,记熟后,再将第一、二部分总起来学习,然后再学习第三部分,接着把第一、二、三部分总起来学习,如此类推扩展到整体的记忆方法。如此反复记忆前面所学的部分,可以强化记忆,使记忆准确而持久。
(5)韵语记忆法
是指把本身联系较少或过于繁难的材料。根据其内容要点或外在特征,通过缩略、概括、罗列、想像或联想,用简短精练的语言编成韵文,赋予其外在节奏韵律,增加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其形式有诗歌、口诀、歌诀等。
韵语记忆法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由于韵语记忆抓住了记忆材料本身的特征,自然、简洁,有节奏感、音乐感,把繁多的材料加以简化,因而能帮助记忆。
(6)缩略记忆法
是指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在阅读材料中找出一些能对回忆起提示或概括作用的关键字(或关键词),通过这些字、词的“提示”或“概括”功能,回忆起阅读材料的一种记忆方法。
缩略可分为提示缩略和概括缩略两种:
提示缩略是在熟读记忆材料的基础上,强记住每一句开头的一个字。回忆时只要一想起这个字,就会想起全部内容。
概括缩略是对所要记忆的材料找出提示字后,再进行数量的概括,这种方法也能帮助记忆。例如中医学中将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映的生理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缩略为“七情”。记忆时只记住“七情”,便能回忆出具体内容来。
(7)自测记忆法
是指对文献内容识记后,用自我复述,自我背诵以及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检测记忆情况,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自测记忆可以用测验的方式,反复回忆,加深对记忆对象的印象。在考试前的复习,采用自测记忆法能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8)应用记忆法
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利于巩固记忆的方法。应用知识,有利于保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记忆过程来说,应用知识是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保持,也是知识的再认和再现;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应用知识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结合,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应用知识可以转化为技能和技巧,而技能和技巧一般是不容易遗忘的。
运用应用记忆法,要根据各门学科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应用方式。例如,情报检索语言、科技文献检索专业课,应通过课堂实习,培养基本技能。参加毕业实践、毕业设计、社会调查都是应用知识的具体形式,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抓住记忆的最佳时间
按记忆的时间控制方式,记忆可分为:及时复习记忆法、限时记忆法、人体钟规律记忆法等
(1)及时复习记忆法。是指根据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而提出来的记忆方法。
(2)限时记忆法。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记忆任务。这种记忆方法有强烈的有意识记的意识,可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3)人体钟规律记忆法。是指根据人体机能每隔一段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在每周期的智力高潮时学习与记忆的方法。
关于阅读的记忆方法,不胜枚举。各种记忆方法是人们根据记忆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来的,经过阅读实践的验证是有效的。但我们应当注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通过自身实践去检验,形成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有特点的记忆方法。
15.变成读书的行家
读书是一种交谈。也许你认为这根本不是交谈,因为只是作者说话,而你什么也不说。假如你这样认为,你就没有认识到作为一名读者的全部义务——你也没有抓住你的机会。对一本好书应积极主动地去阅读。阅读活动不应停止在理解书里所说的东西就感到满足。阅读活动必须由评论和判断来最后完成。
有一种倾向认为,一本好书要超越一般读者的评论水平。作者和读者不是处于同等的地位。根据这种观点,作者只能接受与他地位相等的人来审判。记住英国哲学家培根对读者的劝告:“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思考。”苏格兰作家司各特对那些“读书为了怀疑或读书为了嘲讽”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
当然,以上观点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说书本的周围罩着完美无瑕的光环那也是一派胡言,那种虔诚是虚假的。伟大的作者能够使读者获得教益,从这一意义而言,读者可能像小孩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必听取他们的意见。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话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没有一本书坏得连一点好东西都找不出来。”但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说,没有一本书好得连一点毛病都找不出来。
鉴赏能力与评判能力一样,是阅读能力中的高级能力。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体现,是分清良莠,并从优秀作品中获得愉悦和享受的能力,体现了读者的阅读品味、审美趣味和对艺术的感悟力。高超的评判和鉴赏力标志着读者已成为读书的行家。
16.评鉴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阅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认识理解水平出发,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盲从,不依赖他人,不为他人的观点左右,不为复杂和假象迷惑,不能因外界的压力见风使舵,不为世俗偏见和行为受影响。对任何一件事不能轻率加以肯定和否定,一切观点、意见、办法、计划都要从实际出发,冷静思考后再提出,使之富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思维具有独立性的人,极少有依赖性,不肯轻附众议。独立性在科学家身上表现为一种科学的怀疑态度,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任何理论都投射怀疑眼光,用独立思考去审查,然后作出结论。
在阅读中的“质疑”是一种可贵的独立性思维品质,只有大胆地怀疑,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导致新发现,形成新思想。创造性思维敢于突破他人已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书刊上的观点或权威性理论的束缚,在原有书刊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也就是说,能通过阅读和研究,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拿出有创见性的成果来。
阅读者要达到突破性进展,首先应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著作,有创新的精神。其次能多读书,多思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付出艰辛的劳动,最终在原有书刊内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