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199

第199章 一萼红

姜夔丙午人日①,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②。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着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③,乱湘流入麓山④。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⑤,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注释”

① 丙午: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正月初七。② 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别驾是宋代通判的别称。③ 定王台:汉长沙定王刘发筑台以望母,在长沙的东面。④ 乱:横渡。麓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西南,隔湘江六里,因为是衡山的脚,所以叫岳麓。⑤ 黏鸡、簇燕:人日和立春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武林旧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犹今之冷盘雕花。

“语译”

在古老的城墙下,官府种下了多少梅花呀,它红色的花萼尚小,还不能摘来插在鬓发上呢。池面上冰未解冻,墙角间雪已久积,而那彤云看上去还是那样阴沉沉的。青翠的藤蔓与小路两旁的竹林都显得十分悠闲,渐渐地人们的笑语声惊起了睡在水边沙滩上的飞禽。山野人所生活的林泉,古时定王所筑的台榭,呼唤友人们一道去登临游览。

南去北来,究竟为何事如此苦苦奔忙呢?我荡舟漂泊于湘云楚水之间,极目而远望,只感到内心阵阵的伤痛。又到了朱红门上粘贴画鸡、金色的盘子里置放巧制而成的燕子的时候了,我徒然地叹息四季转换竟如此之快啊!还记得我与你曾一起参加了西楼上风雅的集会,想必如今杨柳还依然袅袅地垂下千万缕金线罢!等到我骑马回到你的身边时,只怕春天已经迟暮了。

“赏析”

从序文看,似乎此词的内容是记游,其实,只有上片写游赏景物,至下片则全在怀人,即写序文中“兴尽悲来”的“悲”。夏师考合肥词事云:“合肥巷陌多柳,屡见于白石诗词”“白石客合肥……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又笺此词云:“集中怀念合肥各词,多托兴梅柳,此词以梅起柳结……疑亦为合肥人作。”其说有众多词作足证,可深信无疑。

上片记游,与序文互为补充而各不相犯。如序文写官梅尚小之状,描绘甚细,而词中仅“红萼未宜簪”五字;序中“着屐苍苔细石间”之类过程是词不写者,而词中状冰封雪积及“渐笑语惊起卧沙禽”细节,亦为序中所无。序云“有卢橘(即枇杷)幽篁,一径深曲”,而词未言“卢橘”而添“翠藤”,谓其与“穿径竹”“共闲”,如此等等。

过片“南去北来何事”,从承“登临”说,是写眺望所感;从领起下片说,又顿成伤离别的恨语。“荡湘云楚水”,即序文“乱湘流”云云,楚湘云水,足以令人生斑竹泪、巫山梦之幽思,则“目极”必言遥望淮楚旧地无疑,故接以“伤心”二字。“朱门”二句,点“人日”时令,亦借人家风俗乐事,自叹羁旅落寞,兴“时序侵寻”、往事如烟之悲感,亦属自然而然。下一“空”字,说叹亦无益,更增用情深度。“记曾”二句,转入往事回忆,怀人之旨于此揭明。“西楼雅集”之时,其人必在席上弦歌娱客,与作者彼此倾慕,结下情缘,故曰“共”;其时又必在合肥巷陌正柳垂金线之春日,故接说“想”如今柳色“还”当如此。结二句顺柳色而说将来,纵能再到,只怕已“春深”柳絮飞尽了。对世间人事变迁难料之忧思愁绪,全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