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减排宣传,使其深入人心。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国性节能宣传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宣传和培训工作,建立网站,实施示范工程,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等,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和优惠意识。
第四节新节能减排计划彰显中国担当与决心
近年来,地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有资料显示,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到4摄氏度,有11亿到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到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每年沿海地区2亿到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此次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其中包括9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表明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或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经济、社会、技术甚至是政治方方面面的全球性课题。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联合国2009年第二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德国波恩会议上,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宣布了他们减排的中期目标,但与科学界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各国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25%~40%相比,远达不到预期。特别是作为头号排放国的美国,尽管对全球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一直拒绝为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制定量化指标,不愿意面对它们是当前气候变化主要责任者的事实。
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的具体目标。胡锦涛的讲话在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中引起积极反响。胡锦涛强调,中国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还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质性贡献。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成为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中国同时还在实施比美国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8月12日,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这次,中国依然没有让世界失望。除了阐述中国对待气候问题的一贯立场并介绍为此已做的努力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还宣布了中国下一步将采取的行动——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更让国际社会振奋的是,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承诺2020年前削减“碳密度”,也就是降低单位经济产出所耗的二氧化碳量,这被外媒称为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最大亮点。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组负责人表示,一位中国领导人站在演讲台上宣布要制定一项中期碳密度目标,这将引领中国开始走向低碳的发展模式,具有战略性的历史意义。台湾《联合报》也盛赞,中国向世界亮出“低碳路线图”“与只有口惠没有实际行动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除此以外,新节能减排计划和目标还传承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一贯主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需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需要保障。如果发达国家不承担历史责任,不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承诺,全球减排倡议只会是“镜花水月”。
新节能减排计划不仅展示了中国敢于担当的大国形象,也是对联合国在气候问题上希望中国采取主动、有所作为的一个呼应和支持,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中国决心”。
中国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展望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表示,从2010年初开始,要对“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编制工作进行研究与布置。碳强度指标进入“十二五”应该是确定的,至于怎么进入,下一步如何分解,是仅仅分解到地区,分解到省,还是涉及到行业,还有待研究。
如何提出目标、分解目标以完成国务院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完善相应的统计和监测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既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也事关下一步低碳经济的推进。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表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少40%到45%,是一个拿到国际上去说的指标,但国内的努力目标可能会更加严格。”
第五节中国节能减排取得新举措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这是从源头上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则、产业政策导向和政策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环保、节能、信贷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2113万吨、铁合金162.1万吨、电解铝31.35万吨、焦炭1809万吨、水泥7416万吨、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0.7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加大重点工程建设
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44亿元,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等项目,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33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5万吨。全国新投运燃煤脱硫机组1.02亿千瓦。
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
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从6月1日起对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高效节能空调给予财政补贴,截至2009年底,共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提高了能效,拉动了内需,撬动了市场,优化了产品结构。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5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
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指导各地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开展循环经济院士行活动。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建设。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发布《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确定478家有资质企业参与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回收旧家电突破500万台。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省级政府和千家企业2008年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行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省级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并向社会公告了考核结果。发布2008年各省市(自治区)单位GDP能耗、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和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公报。
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清理了部分地区针对高耗能企业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政策、违规乱上“两高”项目等问题。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后督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集中整治。
挂牌督办环境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关停机组违规并网发电等问题;促进燃煤电厂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备正常运营,通报并责令整改存在问题的污水处理厂和电厂;对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的地方和企业暂缓其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通过“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以“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全国宣传活动。举办了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日、全国城市水宣传周等宣传活动。
第七节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促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关系到经济成长的质量,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今后以什么样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马委员指出,2009年是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各地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2%,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要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
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以前我国能源消费和新增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量比较大,加上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按照现在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测算,污染负荷、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将对污染减排造成一定压力。
节能减排区域差距较大。总体来看,东部地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较好,部分地区甚至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部分指标。中西部地区受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节能减排压力大。现在部分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转移的产业中,污染较重的行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将带来产业承接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这将直接制约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进程。
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到位;监督体制建设滞后。
法律体系仍不健全。《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地区还没有修订《节约能源条例》,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较为突出。
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建议
针对节能减排出现的问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马委员建议: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加大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能源价格政策执行力度。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补贴和奖励,并在项目立项、土地审批、信贷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方面对落后产能转产企业给予优惠。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域,严格控制安排投资项目,确保实行项目“区域限批”。进一步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在传统行业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再循环和再利用的科技示范项目,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制定并出台新能源消费鼓励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完善财税政策,稳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加大财政倾斜投入力度,中央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安排上应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流域倾斜,对于严重污染并已经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区域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移民的安排、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建立高效节能产品、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补贴机制,落实补贴资金,制定具体方案,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入。清理和取消对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电价、水价、地价、税费的优惠政策。尽快制定资源税、环境税改革方案。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