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47654900000016

第16章 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之路(1)

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建筑和交通,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国内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以城市为单元开始实践低碳发展理念。本章为人们详细的介绍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内涵和战略目标,国际低碳城市发展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何通过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中国城市怎样才能实现低碳转型,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如何促进低碳建设等等。目前,我国正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已经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共同追求。

第一节中国低碳城市的内涵和战略目标

发展低碳城市是科学发展观在城镇化战略上的具体表现,既与快速城镇化趋势要求相适应,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低碳城市是一条产业支撑力强、公共事业均衡发展、就业容纳量大、全体居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资源集约度高的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低碳城市的基本内涵

低碳城市,就是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即以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

低碳生态城市的战略总体目标

低碳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应和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战略要求相一致,即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70%~75%,城市的单位资源消耗和能量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5~20倍,全国经济总量中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0%,争取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零增长”,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提早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四倍跃进”的目标。

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趋势性要求,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未来挑战与现实矛盾。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选择应划分为近、中、远三个战略阶段。

近期(2007~2020年):通过关停并转,发展和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综合能效;在城市尺度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实现间接减排效果。

中期(2021~2035年):向无碳或低碳能源倾斜,以可再生能源等绿色替代能源为重点,合理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推进经济去碳化的配套政策,优化我国城市能源结构。

远期(2036~2050年):通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在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实施和推广相关的政策、战略及技术,探索一条通向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在区域层面开展模式应用推广,逐步实现。

中国低碳城市2020年目标设计

本节以全国城市和100强城市为对象,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层面,将总体目标细化为9个子目标,并依据城市能源的情景分析结果,使用26项指标定量识别各个子目标,从而实现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子目标的量化。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

类别子目标指标单位全国城市10强城市

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人均GDP万元612

GDP增速%810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5060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5565

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50.45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0.50.3

单位GDPCO2吨0.750.5

新能源比例%1520

热点联产比例%100100

加大R&D投入,促进技术创新R&D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35

社会保证低收入居民有能力负担住支出住宅用地中经济适用房比例%2030

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2030

土地出让净收入中,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比例%2030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万元2.54

恩格尔系数%3025

城市化率%50~5555~60

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引导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到达BRT站点的平均步行距离米1000500

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1520

环境提升整体城市的碳汇能力森林覆盖率%3540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1520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045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0100

工业废水达标率%100100

通过低碳设计,降低对气候的影响低能耗建筑比例%5070

温室气体捕获与封存比例%1015

第二节借鉴国际低碳城市发展经验

城市作是消费活动最集中的地域,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国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东京等,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国际低碳城市建设政策

伦敦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

改善新建建筑和现有能源效益。新发展计划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

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引进碳价格制度,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

发展低碳、分散的能源供应。在伦敦市内发展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热电冷联供系统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从而降低因为长距离输电而导致的损耗。

市政府以身作则。采用低碳技术和服务,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伦敦政府相信计划提出的措施,能够在2025年前,让伦敦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1960万吨。

东京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

减少由城市发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新建政府设施需符合节能规定,要求新建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必须高于目前的法定标准。

推行限额贸易系统,为企业提供多一种减排工具,协助私人企业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立基金资助中小企业采用节能技术。

在家庭部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照明,要求居民放弃浪费电力的钨丝灯泡,以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照明及燃料开支,与家装公司合作,提醒客户在翻新住房时采取节能措施,例如加装隔热窗户。

减少由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制定有利于推广使用省油汽车的规则。

鼓励使用无碳或低碳新能源

国外城市对能源消费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在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布局中,工业区是城市最主要的耗能区域,适于安置垃圾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市中心依靠大规模热电联产供热,依靠大规模太阳能光电装置为商业和公共建筑供电;农村适于使用生物燃料,例如沼气等;郊区住房和人口密度较低,比较适合使用微型发电技术;中心边远区热度较高的高校、医院、商住综合建筑,适合使用热电连产供热,其他剩余潜能可由社区安置的新能源技术弥补。

国外城市重点鼓励企业使用无污染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通过制定太阳能利用政策,以补助、税率优惠、低息贷款等方式推广住宅太阳能应用,并以减税等激励性措施刺激家庭、个人以及企业更多地使用节能减排产品。

充分调动各方减排积极性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国外城市的做法是: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限制高能耗产品进出口的政策和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促进和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形成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节能机制;把环境保护指标、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列入评价标准,切实改变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办法,充分调动资源综合利用和企业降耗节能的积极性。

国外经验表明,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需要通过立法进行严格监管。国外还要注重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包括请企业、政府及居民共同参与,从道德层次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市民对于减碳目标也将提高了认识。

注重低碳城市的规划

城市规划直接决定了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功能、规模、布局、资源利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交通等,而这些都可以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国外先进城市已通过推动发展“零排放”城市或小区域规划,来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

国外低碳城市的规划经验表明,要规划一个低排放、节能、低碳的城市,要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无形因素: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市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

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土地资源分配时,要有可定量的、明确的目标。比如,提高水利用效率;所有部门能源需求减少一定比例;规划市区内的零碳排放区;综合土地使用和交通网络,减少私人车辆出行;全面落实可再生能源建设,分布式及多样化本土能源供应;限制使用摩托车,提倡使用自行车和步行等。

无形因素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在内。要关注城市规划引出的有关社会贫富分布、援助、公平等问题。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分配和使用。

第三节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6月15日在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蓝皮书认为,低碳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低碳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蓝皮书指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城市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利用土地和能源,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应尽快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的中国,依靠资源和能源投入的粗放式发展经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因此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必然的选择。

低碳城市是碳减排的主战场。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透露,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费有85%是在城市实现的,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专家分析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应抓住有利时机,将低碳城市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从低碳城市建设入手提高能效,推动产业升级整合和可持续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说,城市交通运输、建筑业和城市化推进将是我国“刚性碳排放”的三大重点领域,在今后10年到20年内,我国每年将有1500万人进城,这将给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必须改善城市发展模式,在发展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交通、绿色产业和水循环利用上多下工夫。

中国低碳城市的探索

目前,很多国际大都市积极采取行动向低碳城市转型,在国内社会力量和学界的积极关注和推动下,目前,中国从率先探索的上海和保定,到积极谋划的珠海、杭州、唐山、吉林、德州和贵阳,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日渐清晰,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迈出了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低碳步伐。

低碳城市建设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众多机会。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制定实施城市低碳发展战略,这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城市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利用土地和能源,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

尽快制订适合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列入“十二五”规划,创建清晰稳定的政策框架,并逐步建立和提高有效的法律保证。科学规划的制订要侧重四个方面:一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二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效;三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四是建立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模式。

做好低碳经济政策与现有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相互衔接。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有较大区别。低碳经济政策应注意征税、补贴、基金等的综合利用,同时应引入市场机制激励企业节能减排。选择市场经济成熟,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地区抓紧实施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或借助“中间力量”,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合作,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

第四节建设低碳城市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