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还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更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理念,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本章,我们会介绍2010年两会关于提倡发展低碳技术的提案,中国政府为发展低碳经济所做的各种努力,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发展取向,中国低碳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会下降多少等等。从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来看,我们应该立足于基本国情,建立全面合理的低碳制度体系,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为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两会关于提倡发展低碳技术的提案
2010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关于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问题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九三学社非常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其确定为长期性、战略性的调研课题,两年多来,联合有关部委、专家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座谈。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将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是深入研究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部署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实现方式和战略目标。
二是将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在基于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考虑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大力做好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工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以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为抓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尽快启动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把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等有关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尽快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监测指标。
二是迅速普及碳排放测算技术,着手摸清区域、行业的排放水平,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普查、统计、监测管理体系,为逐步将其作为控制指标奠定基础。
三是根据国情和发展预期,结合未来气候变化会谈的可能结果,进行多情景分析,重新审视或调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些约束性指标,如节能减排目标等。四是尽快开展地方碳排放指标核定工作。
实施若干重大行动计划
一是重点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公共交通、绿色建筑、农村沼气化和陆地生态碳循环等重大行动计划。
二是强化区域限批等行政手段,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避免高碳排放锁定。
三是政府采购带头向低碳排放产品倾斜,限制高碳排放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四是在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建立若干低碳发展试验区,探索低碳发展经验。
五是开展将外汇储备转化为低碳技术、装备、人才投入的战略可行性研究,并择机实施。
大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低碳技术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要素,是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从众多的低碳技术中,选择符合国情和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制定低碳技术重点发展战略规划,并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计划。
二是巨额投入比较效益高、占据技术制高点的前沿低碳技术研发。
三是重点加强农业、水资源、能源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科技支撑能力。
四是出台企业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投入抵税等激励政策,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五是针对一些量大面广的碳减排技术,加快相关方法学研究,以争取更多国际碳交易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合作。
六是开展包括碳捕捉封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
创新低碳发展体制和机制
瑞典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对化石能源课以重税,引导企业主动降低能耗和寻找低成本的新能源,避免政府陷入补贴什么节能技术、补贴什么新能源、补多少、如何防止权力寻租的困境。
一是将国家能源局升格成立能源部,整合相关工作,形成合力,统筹协调能源及低碳发展相关事务。
二是权衡经济发展利弊,尽快调整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达到利用价格杠杆来刺激经济活动转向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的低碳发展道路。
三是尽快整合完善已出台的能源、金融、产业、财政、税收及贸易等法律法规,制定清晰稳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重点修改完善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等法律,为低碳经济立法做准备。
五是逐步建立行业、重要产品、服务的碳排放限额标准,配套出台相关约束与激励措施,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低碳社会
一是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普及低碳发展知识。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政策法规制定的公众参与,让公众全面了解低碳发展的概念、内容及责任,增加全社会对低碳发展的认同。
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抑制奢侈消费,引导社会公众消费方式转变。
第二节国家高层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要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服务、标准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取消和清理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气、用水、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2010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治理,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温家宝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已经把低碳经济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并一直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的自主行动目标,为可持续发展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使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产业调整艰巨、能源消耗巨大、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来自于能源、环境的压力很大。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尽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国家层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并多次发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指示。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2007年6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首份框架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低碳发展模式。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决心和国家意志。
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中国减碳成果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