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与教的变革
47728100000014

第14章 教育评价的改进

一、教育评价的新思路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关注智能的多重性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对传统教育评价的改造。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从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畅 教育评价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所支持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并非就是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集中,然后回到或应用于非情景化的场合,而是看重创造与思考潜能的开发,这些技能要靠长期的专题作业来完成。根据这种观点,教育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进行,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如果说起初这种评价可能需要明确地介绍有关评价的事,但过后大多数评价项目就将在学生和教师中自然地进行,甚至他们两部分人都不需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教育评价应成为学校景观的一部分,应在学习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学习,无时无刻不进行评价,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有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挖掘个体在从事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

2畅 教育评价不单是在学校中进行,还应在整个社会中进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现,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设计的评估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题材,每一种评估方法都反映了其文化的来源。而原先西方学校与其外部的社会就是分别处于这样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的。西方学校的学生习惯于在脱离日常应用的环境下学习书本,而在校外和学校影响较小的环境中,学习都是在相关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样一来,在学校中所预测的学生成就很难用来估计学生在社会背景下所能作出的贡献。因此,为了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教育评价应该在类似的情景中进行才有意义,应以专题作业、过程作品集等形式架起学校活动和离开学校以后活动之间的桥梁,应在与日常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估。而当教育评价一旦要与日常实际相联系,就自然地需要有更广范围内的人士参与这项活动,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开展。如教师需检查学生交上来的过程作品集,社区人士需提供导师式、师徒制或“特别小组”式的教育,家长应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和孩子一起(至少鼓励他们)完成专题作业。

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在整个社会中对学生进行评估,对于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评估与西方早期学校的教育评估一样,也是与社会评估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相互之间不能直接应用,在学校中能得高分或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中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就,曾经出现过的“第十名现象”就是一例证明。此外,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着对教育评价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教育评价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则仅仅在于了解教育评价的情况,而不在于参与评价。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所能获得的成就,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的教育评价若想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应该从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中吸取经验,走出学校的篱笆,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让社区和家长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评价当中。

3畅 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鉴于此,加德纳所倡导的多元智能评价观指出,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若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甚至主张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程度,应该成为教师能力的一部分,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身心理,针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明智地选择评估的时间和安排学生实践的特定领域。此外,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还强调对个体智能强项的识别,让学生追寻他们自己喜欢、有可能成功的领域,给予学生发挥各自长处的机会,以使他们在特定的职业或业余领域内拥有较好的技能,产生自信心。有时,还可以运用这些个体的强项领域作为其弱项领域的“入口”,鼓励儿童以各自的方式战胜过去弱项领域给他们带来的恐惧。

多元智能理论以“个人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在向传统教育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才能受到重视而大多数学生的潜能却被浪费的现象挑战,主张从识别个体的智能强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相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潜能不受重视的现状而言,这种努力的进程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班化教学正是从班级规模入手的教育改革,算得上是向这一方向迈进的有力举措。

二、情景化评估与作品展示

长期以来,我国总是把考试(教育测量)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方式,把一次考试、几张试卷的成绩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教学质量,甚至以此来决定学生的命运。这实际上是用抽样来看质量,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何况教育现象根本就不能完全数字化。教育活动主要是脑力劳动,评价它的质量和效益主要是对培养出来的人这一精神产品进行价值判断,而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态度的造成因素非常复杂,具有高度的内在性、模糊性等特点,很难为人类完全把握并进行度量。也就是说,按照当前测量学的水平还不可能对任何教育现象都以数字来表示。同时是否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量化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以精确的数字表示模糊现象,或把量化方法简单化为直接打分,不仅不能科学地反映教育质量,甚至会混淆事物的本质属性。精确和模糊是辩证统一的。比如数学或逻辑,就是为了抛弃模糊性而产生的;但比如艺术和美感,就是超越条理性和精确性的,是人类感觉系统中的最高要求,它们追寻一些难以言传的东西,追求创新与超然的组合。而所谓创新与超然,就是指不遵循原先已有的秩序和步骤,这便是带有模糊性特征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一面要从教育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运用测量、统计方法,并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学习研究模糊性在评价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判断智力的最高标准是看能否创造出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即成果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一假设,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来一番改变。一些教师虽然也赞成素质教育,但又怕其他活动多了,影响班里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考试时掉在其他班级后面。因此,暗地里仍在给学生开各种小灶。如果学习了加德纳的理论,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丢掉这一顾虑,眼光看得远些,心气立得高些,立志于从素质教育入手,以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美术家、体育明星、大演员以及各种各样的智力人才为己任,而不去计较一时的得失。此外,他们对于学生的看法也会有所转变,不再只关注那些数学和语文考高分的学生,而会去注意挖掘和培养在其他智力领域有潜能的学生。这样,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障碍也会由此明显减少。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革新精神,努力探索更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创建新型的教育评估体系,并尽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取得联系与融合,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广阔的新天地。

针对学生多元发展的观念,学校应尽量创建多元新颖的教育评估体系,避免仅用学业成绩来断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做法。所以,在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进行新型评估方法的尝试。

1畅 情景化评估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设计的评估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题材,每一种评估方法都反映了其文化的来源。正规考试在西方社会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脱离日常实际应用的环境下学习书本。但是,在校外和学习影响较小的环境中,学习都是在相关的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评估也应该在类似的情景中进行才有意义。

建立在跨文化基础上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各类认知能力专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发现。这些发现表明,有些学生在计算或推理能力的考试中可能会失败,但是他们在日常活动中,如缝衣服、在超级市场购物、往卡车上装牛奶箱等等,却能准确地表现出上述考试中需要的能力。以上这些事例中,失败的不是参加考试的个人,而是记录参试者能力水平的评估方法。

情景化评估的特点是把评估嵌入学习活动之中,如师徒制和博物馆。假设儿童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或某种探测中心已经成为情景教育的一部分,其中有成年人在现场实际操作各种展品,以展示学科或技能。程序设计工程师在技术中心工作,动物管理员和动物学家在动物园管理照料动物,自行车工厂的工人当着儿童的面组装自行车,甚至展览会的设计者和安装工人都在学生面前进行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教育情景中,儿童就进入了和许多成年人一起的师徒制学习阶段。每一个师徒学习小组拥有年龄不同的学生和该领域不同水平的专家。作为师徒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要应用各种文化工具:与程序设计员一起时,应用数字及计算机语言;与自行车工人一起时,阅读说明书;与展览设计者一起时,准备墙壁上的装饰等。在师徒制教育中有意地包含多方面的学习目标,如艺术活动、需要反复练习肢体灵活性的活动以及倾向于学术性的活动,等等。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评估,大多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即学生们一起工作,完成需要具有不同程度的技能的一组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从中得以评估其学习水平的高低。

学徒制曾经是人们学习的最普遍的方式,尤其是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产生之前。从语言、绘画、雕刻、复杂的社会交往技能到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都可以通过类似学徒制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获得。这种学徒制的方法通常不包括学校教育中通用的说教式教学,而普遍采用观察、交流、训练而逐渐地接近成功。学校教育与学徒制方法最重要的区别是:当学习与教学成为学校的专利时,作为教与学的对象的知识与技能被人为地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了出来,由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然而在学徒制的方法中,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与技能是镶嵌在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之中的,熟练的从业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持续地使用着这些技能,而且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于从事学习的学徒则是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所必需的工具,他们正是在这些技能与知识镶嵌其中的社会性和功能性的情境中进行解决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同时评定成绩大小。

2畅 作品展示评估

作品展示的评估方法提倡通过从学生所参加的大规模专题和所完成的作品中收集信息(从学生本人和其他人那里),以注意到多元智力的证据。加德纳教授认为,记录专题作业的资料,在预测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成绩方面,也会有良好的效果,甚至超过传统测验方法所发挥的效果。加德纳教授希望大学录取的程序变得对人类智力的范围以及表现这些智力的方式敏感一些,也希望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赞同多元智力的评估方式。作品展示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成果,也可为学生的集体活动成果,即可以通过主题作业、文档记录、方案设计、作品展览以及实践操作等等,提供一个生动、丰富的学生进步画面图。

作品方式可以有口语表达和书面创作、音乐舞蹈动作创作及各种建构创设等等。例如,老师布置一个体现祖国50年变化的主题作业,学生们则可进行方案设计以及实践操作,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相互分配工作,又可让学生各尽所长,如有的进行写作,有的进行画画,有的去寻找各方面的材料,最后共同组织成果汇报等等。所出结果,如优秀作文、美术作品等,则可作为作品展览来体现,也可进入文档记录。

在作学习评价时,应当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要把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实施。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评价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尽管老师们经常会从孩子的一个作品或一句话中领悟到许多,但这种领悟也是教学目的明确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也不应当是)偶发的随机事件。

第二,学习评价应当作为日常教学和常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持续进行,而不能只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来使用。经常性的评价能够记录孩子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结果。这无论对于家长、老师还是学校来说都是可贵的资料。教师们在每一天、每一个教学活动甚至与学生的每一次交往和谈话中都含有对学生评价的因素(比如了解学生对新词汇的使用范围、掌握新技能的熟练程度或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等);而且它还会有更为直接的作用,因为教师教学中的每一步都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灵活决定,而不能仅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

第三,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因为再好的评价方法记录的也只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点或一个面。要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全貌,就需要对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立体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只能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才有可能达到。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对校园内部来说,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和培养观。学校里坚决杜绝忽略或歧视学习后进生的行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强烈地挖掘学生其他智力潜力特征的责任心。也就是说,教师在考虑及实施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胸怀多维角度,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智力强项,并为其提供发展这种智力的实践和机会。为了保证所有的教职员工在这一观点上有所转变及自身素质上有所提高,所有的人都要接受一定的培训。而在教职员工大会上,教师们都要对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教育行为作一个表述和说明,以显示什么是有效的和什么是无效的,由此产生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多元途径和不同层次。

学生培养观的转变及培养方式的更新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改革。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估价和判断的过程,涉及各种复杂的因素,而对学生的发展又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而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学生的进步,甚至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评价紧伴教学,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教育评价的改革,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