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与教的变革
47728100000015

第15章 实验原则与教学建议

围绕着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目标,通过多元智力理论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尝试,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应当坚持智力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可以采用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学习法”,即以课本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设计出不同于原来仅以本学科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为全部教学任务的点式教学法的教案,在同一堂课中不仅完成本门学科原有的教学任务,还同时进行其他智力方面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的各元智力都有得到发现和继续培养的机会。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一个具有任何文化程度背景的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是运用了多种智力组合的。每个人都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因此,当以一种智力的培养被定为主要目标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要采取重此轻彼的态度,而是把这种智力的培养设为一个出发点,顾及其他各种智力潜力的表现与发挥,为儿童们各元智力的充分施展开辟一个自由而宽广的领域。

二、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应当坚持智力个体化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智力组合,在每一次的具体活动中也都有其不同的智力展现,所以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也要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智力单一化的观点认为可以使用相同的认知标准来衡量世界上所有的人。而智力多元化的观点已经提出了八种智力的存在,这些智力的简单结合和重复结合,还会产生不可计数的智力种类。如果再加上以下两个认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续,就更能证明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我们每个人看起来各不相同,我们的性格不同,我们的心理毫无例外也不相同。

虽然教育应该考虑到智力多元化的状况,但是在教室里和实习场所的实践中,智力的差别几乎都被忽略或遗忘了。学生们往往都在同一种教学方式下用同一种学习方法学习,每个人都要受到指定形式的限制。当然,最近几年,已经有人开始介绍不同的教和学的形式,并努力建设对这些差异敏感的教育环境。虽然这只是仅仅开始确立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范围和尺度,但我们也已经可以开始想象在未来的特定历史时刻,有可能会开发出一个对于每个学生都是最佳的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收获中获益。这些收获是:更好的评估方法、对教师和家长所起作用的认识以及学生对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点的认识,等等。

三、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应当坚持智力情景化

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同样要注意智力发展情景化的观点。智力发展情景化的观点告诉我们,智力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单一智力或多元智力一直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身心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知道个体大脑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提供能够激发单一智力或多种智力的机会。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和深入的机会,学生的智力才能够拥有得以展示的机会。在情景化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教学素材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然、舒适、游戏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为教师们的评估工作提供了现场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估实施,我们将发现从中获得的智力信息,与广泛用于评估学龄前儿童智力的比奈智力量表所得到的结果有着很大的不同。

四、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智力实用化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指示开始,认为知识间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一些事实法则向另一些事实法则过渡,加上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学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就是以往的教学知识开端论,有它一定的道理,然而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学习顺序并非是儿童感兴趣和希望的形式,而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所设计的教学认识过程。学生看不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无法在知识学习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不积极,形成教学质量无法稳步提高的局面。

所以,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就应当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着手,展开师生间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它能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能激励他们用全部力量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像东阳实验小学所实行的那个数学教案一样,教师一上来就向学生呈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一堆待寄的信封该如何解决,由此而导入所要教的知识区域和能力发挥场景。这样的做法比较有利于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认识活动中来,积极地从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发展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个性特质,而不仅仅是像以往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那样,只要求促进积极的认知活动,不管促进的是积极记忆还是积极探索的活动。也就是说,活动教学要促进的是学生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观念或思维的活动。

一项改革要取得成功,必定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组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和运用中,同样也要注意到课程、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社区参与等多种因素。只有这些因素得到了良好的综合,才能够使多元智力理论得到有效的应用,使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与实施。

(蒋 烨)

参考文献

1畅 R 。J 。斯腾伯格著 。成功智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畅[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多元智能 。沈致隆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畅[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智能的结构 。兰金仁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4畅 黄根东,李臣之,吴江,王春平等编著 。活动与发展———活动教学实验研究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5畅 西尔维亚·法纳姆·迪戈蕾著 。学校教育 。韩晓燕译,苏颂兴校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6畅 白学军著 。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畅 吴志宏 。多重智力说略论 。教育评论 。1997年第2期,第43-45页

8畅[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杰出的头脑 。乐文卿,王莉译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9畅 胡克英 。谈谈儿童的智力活动方法 。中小学整体改革简报,2000,8(4):第1-2页

10畅 顾泠沅,易凌峰编译 。数字时代的学习、工作与娱乐 。中小学整体改革简报,2000,8(4):第58页

11畅 李臣著 。活动课程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畅 董奇,周勇,陈红兵著 。自我监控与智力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3畅 上海市育才中学编 。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畅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编 。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些探索 。北京:工人出版社,1981

15畅 王汉澜主编 。教育评价学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16畅 杨玉厚主编 。中国课程变革研究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7畅 宋宁娜著 。活动教学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8畅 苏渭昌主编 。中小学教育评价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9畅 张玉田,程培杰,腾星,李忠康,赵恒德,程敬宝著 。学校教育评价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0畅[苏]佩克利斯著 。开发人的潜力 。许德全,黄绍曾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1畅 刘尧著 。教育评论学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2畅 王致和主编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3畅 卓晴君,方晓东主编 。教育与人的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4畅 何侃 。活动学习的概说与实践 。教学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第65-67页

25畅 瞿兵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 。教育科学,2000年第2期:第21-23页

26畅 景芳玲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3期:第8-9页

27畅[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超越智商:教育与人的发展 。哈佛教育评论,1987年2月:第187-193页

28畅 狄飞,狄湛 。多元智力理论与网络教育 。电化教育,2000年第2期

29畅 李克东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化教育,1999年第1期

30畅H 。Gardner 。给智力重新下定义 。心理科学通讯,1984年第3期

31畅 冯国文、饶惠椿 。一项崭新的教学改革实验对理论的挑战———关于“综合构建法数学教学新体制”的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32畅 冯建华 。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3畅 王新华 。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期

34畅 李学农 。走进网络时代与教育“新概念”。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1期

35畅 张黎明,张新英 。信息时代的网上教学 。教育科学,1997年第3期

36畅 杨开城 。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37畅 吴放 。多元智力与多元教学 。学前教育 。2000年第7、8期:第16-18页

38畅 陈建吉,傅建明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台湾S小学为例 。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0期:第46-49页

39畅 李季湄,方钧君 。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2000年第10期:第4 -6页

40畅 小学教育大全编写组 。小学教育大全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41畅 赵家骥,杨东主编 。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42畅 王恩大 。数学教育辞典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

43畅 吕金藻,孙佳宾主编 。中小学教师音乐小百科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

44畅 徐章英,顾力兵 。智能的初探 。思维科学,1987

45畅 张健,李广平 。国外认知心理学智力研究的进展与我们的思考 。心理学,1992

46畅 崔允郭 。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 。教育参考,2000年4期

47畅 郅庭瑾 。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的使命 。教育参考,2000年第4期

48畅 丁钢 。追求理解的课堂教学 。教育参考,2000年第6期

49畅Siner,H 。,Strong R 。&;;amp;Peini M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7 。

50畅Gardner,H 。Frames of mind 。New York:Basic Books,1983 。

51畅Gardner,H 。 Multiple intelligence:The theory in practice 。 New York:Basic Books,1993 。

52畅Gardner,H 。 The unschooled Mind:How Children Think and How Schools Should Teach 。New York:Basic Book,1991 。

53畅Gardner,H 。 Intelligence Ref 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Palmer,2000 。

54畅Sternberg R 。,Beyond I 。Q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

55畅Astington,J 。W 。The child摧s Discovery of the Mind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

56畅Astington,J 。W 。,Gopnik 。A 。Knowing you摧ve changed your mind:Children摧s under‐standing of representational change 。In J 。W 。Astington,P 。L 。Harris 。&;;amp;D 。R 。Olson(Eds)。Developing theories of mi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93-206 。

57畅Bruner,J 。 Actual minds,possible worlds 。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

58畅Gardner,H 。The unschooled mind 。New York:Basic Books,1991 。

59畅Checkley,K 。The first seven ? and the eighth:A conversation with Howard Gardner 。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7,55(1):8-13 。

60畅Erickson 。L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Teaching beyond the facts 。Cor‐w in,1998 。

61畅Gardner,H 。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Myths and messages 。Pbi Delta K ap‐p an,1994,78(5):200-207 。

62畅Howard,P 。The Owner摧s Manual for the Brain 。Austin 。TX:Leornian,1994 。

63畅Jensen,E 。Te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 。Alexandria,VA 。ASCD,1998 。

64畅Carol Ann Tomlinson and M 。Layne Kalbfleisch 。Teach Me,Teach My Brain,A Call for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 。11 。

65畅Sharon S 。Sweet 。A Lesson Learned abou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11 。

66畅Lawrence Lowery 。Curriculums Reflect Brain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11 。

67畅Kim Chase 。The Other Intelligences(Oy Vey!)。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8,11 。

68畅Coleman,J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supplemental appendix,section 9 。10,correlation tables)。Washington,D 。C 。:U 。S 。Office of Education,1996 。

69畅Eysenck,H 。J 。Special review:James R 。Flynn,Race,IQ and Jensen 。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 ference,1981,2,259 。

70畅Flynn,J 。R 。The mean IQ of Americans:Massive gains 1932 to 1978 。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29-51 。

71畅Flynn,J 。R 。Wechsler intelligence tests:Do we really have a criter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A merican Journal o f Mental De f iciency,1985,90:236-244 。

72畅Flynn,J 。R 。IQ gains over time,In R 。J 。Sternberg(Ed 。),the encyclopedia of human intelligence(pp 。)。New York:Macmillan,1994:617-623 。

73畅Jense,A 。S 。The g factor:The science of mental ability 。West‐port,CT:Praeger,1998 。

74畅Loehlin,J 。C 。Partitioning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behavioral develop‐ment 。A merican Psychology,1989:44 。1285-1292 。

75畅Mackenzie,B 。Explaining race differences in IQ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1214-1233 。

76畅Neisser,U 。Introduction:Rising test scores and what they mean 。In U 。Neisser(Ed),The rising curve:Long‐term gains in IQ and related measures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3-22 。

77畅Terman,L 。M 。&;;amp;Merrill,M 。A 。Measuring intelligence 。London:Harrap,1937 。

78畅Willoams,W 。Are we raising smarter kids today?School and home‐related influences on IQ 。In U 。Neisser(Ed),The rising curve:Long‐term gains in IQ and related measures 。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125-154 。

79畅Storfer,M 。D 。Intelligence and gifedness:The contributions of heredity and early enbiro‐ment 。San Fancisco:Jossey‐Bass,1990 。

80畅Siner,H 。,Strong,R 。&;;amp;Peini,M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