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源泉,是促进孩子其他各项潜能发展的原动力。拥有良好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可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聪明轻松地学习知识。
教育专家指出,智力部分来源于先天的遗传基因,但创造力则可以靠后天的训练加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父母肯花些时间,有耐心地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能力就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有的父母或许认为,我的孩子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产生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创造”是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这是父母们的一种盲性认识。他们把创造能力看得太神秘,太高不可攀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并不能创造出什么“震撼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是他潜在的创造力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罢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孩子画出一幅标新立异的图画来,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表现;当孩子把手电筒、遥控器、玩具大卸八块弄得乱七八糟时,那也是他创造欲望的表现;当孩子说出一句新颖的词语、唱出一首自编自创的歌曲时,那都是他创造力的表现。
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细心的父母就不难发现,孩子随时都有创造的潜在能力,关键是父母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首先,父母要支持孩子的探索精神。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是他的好奇心。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手电筒为何发光?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孩子想要弄明白,会把手电筒和不倒翁拆开。父母千万不能指责、制止。孩子平时捶这打那,全是好奇心所致。所以父母要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一些父母为了保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更不许孩子随意拆卸。殊不知,父母们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保护了玩具,却破坏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因此而消失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一个非常崇尚创造精神的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他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极其可贵的观点,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他提倡“教学做合一”,以作为中心、为目的,而且倡导“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其次,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探究。当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创造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积极探究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父母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积极引导、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以孩子的探究行为为起点,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由于孩子的自身特点,他们的探究行为常有明显的兴趣性,甚至表现为某种破坏性。除了一些让人感到好笑的行为外,孩子们还经常为了弄明白钟表会走、收音机里有人说话等问题,而大胆地拆卸,摆弄所有的零件。
面对孩子类似的探究行为,父母不能简单地训斥,而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实现他们的探究活动,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
第三,尽可能避免给孩子做示范。示范是父母亲在教孩子时常用的方法,可是对于创造力而言却是不利的。因为示范动作看在孩子的眼里往往成为一个标准动作,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虽然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模仿的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因而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孩子的思考模式,而埋没了创造力的发挥。而且成人所做的示范大多是个人本身的一种习惯,是面对某问题时所运用的惯例,在习惯成自然的情况下,一些新的主意和想法就被排除在外,妨碍了创造潜能的发展。
第四,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父母应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最后,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许多父母娇惯和溺爱孩子,怕孩子添乱,而不鼓励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和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但不能替孩子去完成。
总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天性,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每一位父母都要承担这一责任,用耐心浇灌明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