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很为自己的女儿担忧:
我的女儿已经小学二年级了,可还是个让人心急的“小磨蹭”,做什么事都总是慢吞吞的,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画画、写字、做游戏都慢得出奇。她的作业永远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到了上学时间,她都不能按时穿好衣服,总是要等我催促她才行动。
许多父母都有着与这位妈妈同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条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时间,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
当自己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显得动作缓慢,老师也有这样的反映时,父母就应该加以重视了。因为这时候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孩子在学校里,如果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就会影响学习、休息和正常的娱乐活动;考试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还没有做完就到了老师收卷的时间,导致成绩下降;运动的时候动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战胜对手,让别人领先,这些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动作缓慢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于孩子的气质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另外,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谨慎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对此,父母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理。一般来说,孩子做事磨蹭,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孩子磨蹭的习惯,是由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还不够协调,做事情时表现为动作不熟练,即通常所说的“手笨”,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导致他做事比较缓慢。
时间观念不强,也是导致磨蹭的原因。孩子由于年龄小,导致时间观念差,做事缺乏紧迫感。孩子一般需要到5岁左右才会形成时间概念,大约在8岁以后才逐渐稳定。
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孩子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令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情愿,而是能拖则拖。
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比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
有些父母过多地包办了孩子的事情,也会让孩子形成拖拉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孩子,很多事情不等他们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群人,就帮他做完了。孩子如果没有接受必要的锻炼,就很难有能力快速完成某一件事,加之许多父母早上赶时间送孩子上学,一看他穿衣、洗漱太慢,就伸手替他做,会逐渐养成孩子的依赖性。于是,他做什么事都很慢,大不了有父母帮忙。
另外,父母爱磨蹭的习惯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有些父母平时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也有时会因为工作累而做事拖时间,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从而使孩子养成办事磨蹭的习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往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因此,父母要善于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
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父母可以给孩子规定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训练孩子专心做题。比如,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以此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一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父母坚持这样做3个月以上,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
给孩子确定“最后时间”。有的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二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提前给孩子规定好完成的最后时间,到了规定时间,即使作业还没有完成,都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以后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当然,父母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鼓励。批评只会强化孩子“做事慢”的心理,在他心中一旦形成“我就是做事慢”的自我概念,就很不利于培养“做事快”的信心。如果在孩子做事迅速时,父母能及时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反倒有利于纠正磨蹭的毛病。
同时,父母要注意,孩子做事情时,父母少唠叨。如果孩子在写作业、穿衣服、刷牙、吃饭时,父母不停啰嗦或插手处理,就会干扰他,让他无所适从,不仅影响做事进程,还会阻碍孩子自我能力的锻炼。
总之,对孩子的磨蹭,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