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47763000000085

第85章 以典故寻求经验教训

历史上的教训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把握历史的人都能做到以史为鉴,毛泽东从带领工农红军开创井冈山根据地时起,一直到建国以后,他都十分注意总结过去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他除了写文章提醒他的战友们外,还常常在日常谈话中告诫他的同事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毛泽东读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述:

从井冈山时期起,就和毛泽东长期共事的谭震林回忆说: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他的根据地。

当时毛泽东正在积极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共产党内部对此有看法,毛泽东以李自成没有根据地而造成失败的历史事实说明了创建根据地的重要,号召同志们和他一起为根据地的建设而努力,而且他确实付诸行动,取得了开创江西根据地的成功。

对于李自成的教训毛泽东一直都比较注意,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领导的军事力量发展很快。40年代初郭沫若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说的是李自成起义军快到成功的时候由于自满最后导致了失败。李自成是自陕北起家的,当时毛泽东也在陕北。毛泽东认为这篇文章对正在发展的共产党有借鉴意义,立即把该文章作为全党学习的文件。

毛泽东在正规的政治活动中是这样,其实他在普通的谈话中,也能够适时地提示他的战友们注意李自成的教训,越到成功的时候毛泽东越注意这个问题。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

1949年3月23日,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北平的日子,这天凌晨三四点毛泽东才睡觉,快10点他醒来后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么,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正是怀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念,离开西柏坡踏上去北平的道路。(7)

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进北京,其感想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李自成300多年前攻北京又败退的教训,他与周恩来几句短短的话,在愉快的气氛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这种时候,这样的环境中提到李自成,是那样的恰当和得体,既表达了不当李自成的自信心,也含有以李自成为鉴的意思,既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战友们听的。

从典故中寻找经验教训,是毛泽东口才智慧的一大特色。他既以古人的经验教训的以己为戒,也要求人们在工作中也要以史为鉴。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讲了民主集中制问题。他谈到党内党外要有充分民主生活时,讲述了《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历史故事。他说:

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篇。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象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别姬”就是了。(8)

这里,毛泽东专用说明项羽和刘邦的典故说明党内党外都要虚心的道理,生动具体以史为鉴让人知兴衰,懂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