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47763000000087

第87章 以典故启发子女

在平素关于教育子女的言谈中,毛泽东也能贴切地述一些史事加以论说,对子女进行启发性教育。

毛泽东对领导干部进行子女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1967 年,有一次毛泽东为了提醒中央领导干部注意好子女教育问题,推荐大家读《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他说:

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竭”,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11)

《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战略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的太后主事,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太后最小的爱子长安君去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舍不得,群臣怎样劝说都无用,左师(官名)触龙想办法说通了赵太后,并劝赵太后说,如果太后真正深爱长安君,就不应只封给他肥沃的领地,赠送他值钱的金玉,而不让他为国立功,否则太后一死,长安君的地位就无法保证。赵太后被说动后,同意了送长安君去齐国为人质。齐国出兵,赵国转危为安。该文之后在分析诸侯王国没有一个子孙三世纪保持住王位的原因时说:“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也”。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之能恃无功无尊,无劳之俸,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毛泽东特意推荐他的同事们读这篇文章,一方面表白了自己严格要求子女的心迹,很显然,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他的同事们要让自己的子女到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作贡献,其良苦之用心是可想而知的。

毛泽东对于领导干部是这样要求的,他自己教育子女也很严格的,并且也常常用一些通俗的史事进行引导。

1946年,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经新疆来到延安,他们父子有近20年没见过面,毛泽东的欣喜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给毛岸英优厚的待遇,而是把他送到一位劳模家学种田,以便更实际地了解中国社会。

当时毛泽东怕毛岸英想不通,就给儿子讲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他说:“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会种田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学生又问会种菜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圃’。”

毛泽东依此说开去,教育儿子要学习孔子谦虚的精神,看得起老农,虚心向老农请教。(12)

毛岸英听了父亲这一段谈话,高高兴兴地来到离延安城南15公里的吴家枣园学种田,而且出色地完成了父亲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