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属于孩子自己,命运应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上,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包办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成长的自由空间,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子现场”
有一位当工人的父亲倾囊负债为独生女购置了一架钢琴。不料这女孩视学琴为苦役,而父亲则强行规定她每天必须练琴四个小时,练不够时间不许吃饭、睡觉,并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当女儿疲倦得抬不起头时,他就用绳子将女儿的头发捆吊起来。
终于有一天,女儿操起剪刀,铰断了自己的手筋。抢救她的大夫十分震惊:“你将手筋铰断,不怕疼?”她说:“铰断手筋只疼一时,不断手筋,我的痛苦却是一辈子也解除不了的。”
“专家解析”
父母一定要明白,犯错误是上帝给予孩子的权利。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在生活、学习中,假如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轻易地帮他们做好一切,不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更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以致泯灭天性,懦弱无能,永远不会自立自强。
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自由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兴趣和爱好。现在的父母把眼光和爱都聚集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监护过度,以至孩子完全没有个人空间,一举一动都在长辈们的关注与监护之下。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设想的样子。这样一来,父母的爱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无所适从,失去自我。
孩子不是物品,不是可以随意摆放的东西。孩子是有思想的个体,是需要在宽松环境里健康成长的人。作为父母,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吗?你知道该怎么样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吗?包办一切的爱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锻炼的机会。最终使孩子无法制订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生活感到迷惘。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非常痛苦,相信这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建议父母的妙招”
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想到了、做到了,孩子缺少独立精神和责任感,最终就会变成一个缺乏独立精神的怯懦无能的人。
支招一:放下权威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方法例示
刘景新是个幸福的男孩。他的父母有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与刘景新说话,从不用命令的口气,对刘景新的缺点,也是采用温和的方法促使他改正,即使他在某些方面重复犯错,父母也不会拿出盛气凌人的态度教训他。因此,刘景新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好,一切都与父母分享,包括自己的秘密。
初三下学期,他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这让他学习时有些分心,他想向那个女孩表白,又怕被拒绝,天天魂不守舍的。刘景新想起爸爸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就去向爸爸讨经验。父亲听完他的诉说之后,没有生气,相反,他给刘景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且建议刘景新把这份感情先保存在心里,好好学习,争取有一个好的未来,到时候再向那个女孩表白,这才是正确和成熟的做法,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刘景新认真思考了父亲的建议,觉得有道理,此后就调整心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了。
操作提示
父母应放下权威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是提出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很多父母之所以不让孩子自主选择,是因为担心他不能正确地选择。但是,孩子正是在错误中成长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当父母的想法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不尊重我而只是要我听话,我会是什么感受呢?这样就会更多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了。
支招二:不要对孩子过度关照
方法示例
有一个男孩子是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姑姑、叔叔、姨妈等一大帮人的呵护下长大的。所有人的爱都聚集到他一个人身上。他的新衣服穿不完,玩具堆成小山,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结果是,他对任何衣服和玩具都没有新鲜感,已经找不到他爱吃的东西,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说没意思。
因为他学习不好,父母问一位专家:“怎么能够改变孩子?怎么能够帮助孩子对学习提起兴趣?”专家告诉他的父母,只有家庭成员都改变态度和做法,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否则没有希望。
操作提示
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都包办代替、照顾过头,对孩子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孩子一旦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有大脑而不需要用,有手脚而不需要动,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会做家务,生活不能自理,一旦离开父母、家庭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不知所措。父母适当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旦照顾过了头,就会带来上述的种种问题。
支招三:以宽容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方法示例
妈妈从学校接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孔繁江回到家门口。“江江,你试试自己开门好吗?”“好!”儿子高兴地拿着大门的钥匙,动作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大门,可怎么也插不进。爸爸想过去帮他一下,却被妈妈阻止了。
妈妈对爸爸说:“让他自己开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不会忘记这门应该是怎样打开的!”果然,孔繁江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打开了大门。他欣喜地拍着手大叫:“我会开门啦!我能自己开门啦!”
操作提示
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容易犯错误的。回顾他们成长的过程,正是一连串的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谅解也是教育。”对孩子的过错能宽容理解是优秀父母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宽容使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变成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从而顺利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宽容也使孩子不会失去积极寻求“开门”方法的乐趣,变得自立自信,勇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