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48094200000027

第27章 为自己而工作——摆脱过度理由效应

如果你陷入困境,不要尖声抱怨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比尔·盖茨

那么,我们工作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为了换取老板相应的报酬?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是其他?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人,在乡下买了一幢房子,打算安度晚年,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每天都有一群小男孩,在他屋门前玩耍,吵吵闹闹,让他不得安宁。

老人家轰了很多次,都轰不走这群淘气的孩子,几乎无计可施了。这可怎么办呢?

老人终于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他对这群孩子说:“都过来,从今天起,你们每天都在我这里大声喊叫,还跟平常一样,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我每天给你们一元钱,如何?”

小孩子们听了非常高兴。自己又能玩,又有钱得,何乐而不为呢?过了一个星期,老头把孩子们叫过来说:“看你们玩得开心,我也很高兴。你们做得很好,不过从现在起,我只能每天给你们五分钱了。因为我自己也没什么钱了。”

孩子们开始不高兴了,因为他们一直都是按老人的要求,吵吵闹闹,现在居然说扣钱就扣钱,但是又没有办法,五分钱总比没钱好吧!又过了一个礼拜,老人把孩子们叫过来,说:“孩子们,从今天起,我已经没有钱给你们了。如果你们愿意帮我的忙,继续叫喊下去,我会很高兴的!”

第二天,没有一个小孩“按照老人的意愿”来玩耍、吵闹了。因为他们觉得没钱给了,谁还给你干活呀!

老人的目的达到了。从此,老人家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我相信每个看完此故事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这个老人实在太有智慧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位老人所采用的方法,那就是他懂得给孩子们的游戏和吵闹(也就是他所反感的事情)强加一个外部的理由,然后让孩子们慢慢接受这个理由,最终当这个外部理由撤销时,孩子们的行为也随着理由的不存在而终止。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此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

当一件事情,我们给它加的外部理由越多,它的内部原因也就越少。对于工作这件事,也一样。工作本身是具有内部理由的,比如通过工作获得报酬、实现自我价值等等,一旦被一些外部理由所干扰,那么我们的内部理由就会慢慢地退化,最终外部理由一旦撤销,工作的热情也就停止了。

很多人对工作的态度就像上面的这些孩子一样。老板给的报酬让他满意的话,他便觉得自己有理由好好地工作,因为要“对得起老板给的薪水”,因而为公司创造利润,老板奖励得越多,他的工作越热情。然而,一旦老板给的报酬慢慢减少,他便觉得自己没有理由好好的工作了,工作也不主动,不认真,得过且过。最终便会形成这样一个结果:他的工作热情没有了,工作技能慢慢减退,在这个社会的竞争力下降。直到最后,当老板停止给他报酬的时候,他也将停止工作。

因此,年轻人千万不要给自己的工作找出太多的外部理由。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已有一年。由于不满足自己的工作,他常常对人抱怨:“我在公司做的是最苦的活,工资待遇也是最低的,老板说我没工作经验,利用我,压榨我。在这里工作,我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总有一天,我要把老板炒掉。”

有一天,他跟师哥一起聊天,聊到了自己的烦恼。

师哥问他:“一年了,为什么你还在基层做最苦的事情?公司流程你都知道吗?”

他回答:“不太清楚!”

师哥继续问他:“那你觉得别人的活你能干好吗?”

他想都不想,说:“那还不简单!他们的工作那么轻松,我能做得比他们更好!”

“那为什么不去做点有难度的、复杂的工作呢?”师哥又问他。

他说:“这一年来,我拿的工资只有别人的三分之一不到。我凭什么要做那么复杂、麻烦的活?基层的工作虽然苦,但是最简单的。”

师哥又问他:“那你的活,是不是大家都能干好呢?”

他说:“应该都会,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会干呢?所以我才说自己大材小用了嘛,读了4年大学,在这里收发资料。”

师哥劝他:“那你就改变一下自己呀!做点有难度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或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没人替代!”

他一再强调,“我拿着小职员的待遇,难道还要让我干经理的事情么?”他显然有点鄙视师哥给他出的主意。

师哥觉得他的思维方式不对,于是说:“你要是总用这种态度工作的话,没等你炒老板,恐怕老板已经把你给炒了。”

就在这次谈话之后的一个月,他果然被炒了!老板找了个比他更“省钱”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替代了他收发资料的工作。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我在为谁工作?只有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你才可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