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48094200000038

第38章 挖掘出自己的潜能——跨栏效应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看电视,电视上正报道一个残疾女孩坚强面对生活的事迹。在这个女孩小时候,一次车祸夺走了她的双臂,从此之后,她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一个没有手臂的人,行动起来多么的不方便啊。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她依然独立地生活,穿衣、吃饭、洗脸、拿东西……一切都靠脚来完成。

用脚来替代手的作用,想起来都觉得困难,以前也听到过一些残疾人用脚写字的消息,但这个女孩令我诧异的是,她居然用脚来绣花,做很精细的活,一双脚穿针引线,并弓着腰全神贯注地刺绣。

当时,我情不自禁地把脚伸到面前,用两个趾头尝试着夹一本书,因为书有点厚,所以掉了下来;然后我又用两个趾头去夹桌上的毛衣针,夹了好几次都因为太细、太滑而失败。在自己做起来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难以想象她是如何用一只脚夹针,一只脚夹布,在布上绣花的。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她是怎么做到的啊?”

朋友说:“她失去双臂之前肯定也做不到,但是现在没有手了,没办法,天天练习也就做到了。要是你到了她这一步,也做得到的。”

他说得很对,其实脚可以做到的不仅仅是走路,还有很多,比如写字、吃饭、绣花等。我们不需要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以为它做不了,直到没有其他办法了,不得不让它去做这些本不应该它做的事情,它也能做,并且做得很好。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这就是跨栏效应。

有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最早是从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与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以前,人们都认为要跑完1英里距离不可能少于4分钟,生理学的刊物上也发表文章证实了人体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在1954年,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就突破了4分钟大关,而且在之后的两年时间之内,先后又有10名运动员也突破了这个大关。

在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打破这个记录有什么意义吗?其实我觉得意义重大。通过这些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巨大潜能,激励人们不断挑战自我,也让观众们重新改变一些认知——以前在头脑中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可能的。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习惯性地把个人能力限制在远远低于自己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准上。因为他们每天生活波澜不惊,稳定又满足。这样不仅激发不出潜能,甚至会让自己原来显现出来的能力都开始退化。正如古代罗马哲学家塔西佗说:“即使是最凶猛的野兽,如果关在笼子里,也会失去自己勇猛的本性。”敢于向自己挑战,是不甘现状的一种表现。

1.不要说“不可能”。

很多高难度的事情,我们觉得它们“不可能”实现,其实只是我们一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对待并坚持,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了。

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永远不要让“不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再坚持一下,也许“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就像阿迪达斯的那句广告词,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什么不可能)!

2.多一点冒险精神。

冒险应该属于年轻人,因为跟中老年人比起来,年轻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备更好的冒险条件。对于人生来说,风险越大,收获也就越大。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或是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我们很愿意去尝试某事,但是一旦超出了我们心里预期的范围,我们很多时候做事就会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不愿意去尝试,因而也失去很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