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48181600000020

第20章 和谐人海面面观(5)

第三,海洋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走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洋高新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主要有这样一些领域:①水下探测技术,如水声技术、水下遥感遥控技术、水下通讯技术等;②把人送入海中并提供生活工作条件的设施,如潜水器、水下运载器和水下居住舱等;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如海水淡化技术、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开发技术、海底和深海矿物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等;④海洋空间开发与利用,包括把海上、海中和海底的空间用做交通、生产、贮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等,比如人工岛和海上城市的设计和兴造,海上工厂、海上机场的建设,海底隧道的开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很多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必然会开发应用得更多更广,必然会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与文明的样式,包括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质量。

第四,与上述诸方面相辅相成的是,未来的海洋经济必然会进一步发展,蓝色浪潮必然会不断涌现,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必然会不断加大。这将主要体现在,随着世界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海洋经济必然出现一些新的高科技产业部门和种类;同时,传统的海洋经济部门和领域,比如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和养殖)、海洋交通运输(包括海上航运和港口码头服务系统)等,都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一些远洋渔场的开辟,近海的大规模立体的高值养殖,越来越多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等,都是明显的现实例子。另外,海洋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因人类对其审美的、娱乐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越来越大,也将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第五,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善意识、人类的海洋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使人类在未来的海洋事业中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海洋给地球带来了生机。原始的海洋里就已孕育着生命。近几亿年进入显生宙以后,浅海生物已相当发达。后来,几经沧桑,诞生了人类。海洋给人类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过灾难。它以无比丰富的宝藏和神秘莫测的景色吸引着人们。但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人类为探索和认识海洋,遇到过严重的波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人类早期只是沿海滩采拾海贝,用简陋的工具探测海洋;以后又掌握了捕鱼和航海的技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现在人类已创立并掌握了一门系统的海洋科学。早在公元前800年以前,腓尼基人及希腊人对地中海已有了相当了解。公元前600年,已有人宣称地球是圆的。公元前400年,人类已经知道潮汐的起落与月亮的相位有密切关系。公元前250年,希腊人已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周长,并能绘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世界地图。

15世纪的大航海运动,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公元1405年至1433年,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1488年,葡萄牙人首次航至好望角,十年后,达加玛海军上将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通过印度洋的途径。1855年,美国海军莫里上尉,将横渡大西洋船只的航海日记资料加以分析整理,找出了洋流与气候间的关系,著有《海洋地理学》一书;他还收集了大量深海测深记录,于1854年公布了第一张大西洋深度图,为海洋物理与航海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19世纪,海洋学研究获得了很大发展,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探测。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间,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的环球航行。这次环球航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开了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序幕。

“挑战者号”是一艘长69米,排水量2300吨,具有帆力与蒸汽航力的探测船。此次环球航行由北大西洋,经夏威夷群岛西部,由麦哲伦海峡回到大西洋,航程共计68890海里,设立了362个观测站,观测资料包括洋流、水温、天气、海水成分、海洋生物以及海底沉积物等。发现了4700多种海洋生物的新品种(平均于海上每日发现五种新品种,数量十分惊人)。并在马利亚纳海沟测得8180米的深度,这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大深度,并首次在太平洋捞取了锰结核。“挑战者号”远航获得的资料,经过20多年的分析整理,由76位研究人员负责,编绘成一部有九卷的海洋巨著,共29500页3000条说明,标志着海洋学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挑战者”号的成就,促使荷兰、法国、挪威、丹麦、英国、苏联、德国等当时世界海洋先进国家纷纷派遣船只,从事有关海洋的科学调查,因而在海洋学史上出现了科学探险的竞争时代。许多国家开始了世界性的探测远航。1888~1920年,美国的“信天翁号”探测东太平洋。1924~1927年,德国的“流星”号探测船,对南大西洋进行了全面探测,在25个月内“流星号”横越大西洋10余次之多。首次使用电子测深仪来测量海洋深度,共计进行了70000多次的垂直测深,发现海底也像大陆一样崎岖不平,校正了“挑战者号”绘制的不够准确的海底地形图,收集了大量气象资料,并把探测结果汇编成一部16卷的调查报告。

在“流星”号探测远航后,海洋研究更为繁盛,很多重要的研究机构纷纷设立。美国为海洋探测而设计的研究船建造完成,1942年,发表了海洋学的重要参考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海洋在军事上的作用及其对作战的影响,使各国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迅速增强。为适应潜艇作战的需要,一些国家加强对水下环境要素的研究,海洋深潜器曾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10850米深处,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从北极冰层下穿过。人们为了能在海中居住,进行了大量研究,1964年,第一号实验室载有几名潜水人员,在水下59米处停留了11天;1965年第二号实验室有几组潜水人员,在63米深处停留了10天;第三号实验室,预备装载五组潜水人员,每组八人,在180米深处停留12天。从此,人们可以在海洋深处停留较长的时间。这就大大改变了以往海洋学只侧重水面现象研究的状况。这还可以说明,人类可以开拓全部海洋。然而,目前人类在征服海洋的道路上,仍存在着许多艰难险阻。1968年“天蝎号”失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为了克服开发利用海洋的困难,人类不断地研究探索海洋的现象和规律。人类采用多种方式和先,进技术,更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海洋进军。

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断加深对海洋的了解与认识,海洋矿物和食用资源的新发现,尤其是海洋石油的发现与开采,把人们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向海洋,从而推动了海洋科学技术与资源开发的发展。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海洋经济学和大洋环境保护学的产生,则是人类利用海洋在广度和深度上飞跃发展的标志。从20世纪中叶起,人们不仅继续加强传统的海运和渔业,而且朝着多方利用海洋的方向发展。至今,多种多样海洋矿物和生物资源的开发,海洋空间与能源的利用,以及相应需要的海洋科学技术设备的研制,已开始在沿岸和大陆架海域逐步展开,甚至出现向深海海底发展的趋向。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目前,人类已能在月球表面迈步,却尚无法在深海海床上插足。这一事实,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展望未来海洋科学的发展,令人振奋,这必将加速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步伐。

我国的海洋文明史

我国大陆东南两方都面临海洋,仅大陆海岸线,就拥有1.8万多千米,再加上岛屿岸线就更可观了。可以说,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与海洋息息相关,很早就开始了与海洋打交道。我国在周口店山顶洞发现大量人类食剩的鱼骨,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发观鱼叉和鱼钩,就是我们祖先早期从事渔猎活动的见证。至于我国人民从事航运、制盐等活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史记》中就有,“兴渔盐之利”的说法,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了渔、盐业对发展经济的意义。到了汉魏时代,与日本的海上交通已有很大发展。自隋、唐以后,

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上对外贸易。我国在航海方面也有过光辉贡献,远在公元8世纪,就发明了船尾方向航,又在11世纪将我国发明的指南针首次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我国杰出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遍及南洋群岛和印度洋沿岸诸国,直达非洲东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之一。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人数,每次都在2万人以上,每次出航船只总数都在50艘左右,大船船身长约147米,宽60米,载重150吨。小一点的船也长10米,宽50米产海船可挂12张帆广船上人员完全按军事编制。每当航船顺风顺流航行在大洋上,犹如万箭齐发,势不可挡,真可谓一个空前的浩浩荡荡的海上舰队。他们在外海的时间也很长,一般都在两年以上,第六次时间最短,也达一年半之久。七次出航之中,第一、二、三次及第六次都到达印度海岸。第四、五次,曾到过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沿岸及非洲东岸。在第七次航行中,他们穿过了印度洋和红海,沿非洲东岸前进,发现了马达加斯加岛,那里离好望角已经不远了。七次下西洋究竟到过多少个国家,众说不一,有人说到过59个国家。航行范围之广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