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性格的培养: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
48432900000045

第45章 天才的土壤(7)

“万有的自然宗教不需要特殊的信仰,因为隐藏在自然背后的处于指导、管理、统治地位的伟大人物的信仰,使我们理解它成为可能——可以强迫每个人接受信仰。甚至确定一个人如果无意中丢掉指引他一生的线索,他能够随时将它捡起,否则的话,它就要追随一种特殊的宗教,它会告诉我们,伟人为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会让自己显示出明确清晰的兴趣。宗教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如果宗教没有完全被摧毁,信仰就绝不可动摇,每一个质疑都是致命的:人也许会重新认识过错而自悔,但这已不是信仰,这也是不断重复的诺言迟缓地完成、经历种种磨难的原因。也正是由于这样,主教们所拥有的有生命力的宗教信仰才能正常运转。“雅各布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他不通过计谋运用欺骗的手段来赢取我们的尊敬。他不屈不挠地向芮西尔显示他的爱慕之情并最终赢得芳心。他为自己赢得佳人,就像埃利埃则为他的父亲获得了丽贝卡。在他内心深处,第一件要完成的誓言便是后代多多,他仿佛看到在他身边聚拢着许多他的孩子,但由于他们及他们的母亲缘故,他的内心饱受折磨。“他整整向他的至爱求爱了七年,没有一丝焦躁,没有一点犹豫。他的继父,像他一样狡黠精明,为了达到目的采取一些自认为正当的手段,这一点上两者是志趣相投的,他就像玩弄他的兄弟一样欺诈他。雅各布发现他并不爱他的妻子。为了平息他,拉本答应给他一个钟爱的妻子,但条件是必须为他效劳七年以上,这是真的。接下来就是失望不断,不爱的妻子硕果累累,生下了成群的子女,而他的至爱却仍无儿无女,她就像萨拉一样,准备借一个女佣来成为母亲。

但他的 第一个妻子却连这个权利都不给她,她为她的丈夫挑了一个女仆,现在人类的父亲变成了世界上最备受摧残的男人:四个妻子,三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钟爱的妻子所生的!但最终她还是受到青睐,生下了约瑟夫,一个迟来的孩子,令人不禁产生哀婉的怜爱——冲突发生了。雅各布带着所有的财产逃跑了,部分源于运气,部分出于狡黠,迎面碰上了前来追赶的拉本。当时芮西尔又给他生了个儿子,但在孩子降临时,她却过世了。本杰明,不幸的孩子,却活下来了,但两鬓斑白的老父亲却因为约瑟夫的突然失踪更是痛苦万分。“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如此详尽地描述这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并且不断重复,讲解细致的原因,如下的解释或许可以做答:我没有它法,只能以此显示我的生活在遭到接二连三的冲撞以及所面对的无规则可循的教育时,我是怎样集中所有的精力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仍过着安谧清静的生活。因为我已毫无办法解释,我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多么的混乱不堪、与众不同,我仍宁静如昔,我的自传小说可以见证我的想象力曾经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如果它能带我四处驰骋,如果寓言、历史、神话和宗教编制的大杂烩会使我的注意力面临分散的危险时,我就会在东方破晓时上路,我会在第一本书《摩西》之后便悄然引退,而且在那些分布广泛的牧羊人当中,我发现悠然独处的情调,密友相处的快乐。”这儿我们详实充分地解释了孩子们对《旧约全书》了如指掌的原因。据说像歌德这般的了解并不能产生宗教,不,从一般意义上说,他永远也成不了虔诚的宗教教徒。当他已背熟了上述的忏悔祷文——这是童年时的信仰,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甚微——他到意大利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访问后,他回到了早年的古典主义。古雅的异教徒给他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当他理解了警句的意思时,几乎都不想成为造物主的信徒了。但宗教有其两面性。

我们通过基督教可以理解对待造物主的心愿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德从来就不是宗教教徒,顶多是在道德上接受了它。将他的意愿如何正好与生活联系起来,不管从人性还是神性的角度,都无法折射出他多姿多彩的文化背景。但宗教还有其另一面:造物主的概念乃是源于对与人有关的神圣无上的态度行为的缓慢逐渐的理解而生成的。告诉我们他已从《摩西》这本书里知道灵魂的安息,思维新颖独到的背景,他还告诉我,他只能以此方式有所感悟(而确实他也试过其他方法),虽然由于任性执拗犯过不少错误,但内心深处的恬静安宁仿佛片刻没有离开过他。海因说“他的眼睛一动不动仿佛见着了造物主”,这似乎揭示了他极度安详宁静的原因。这儿歌德给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原则。它不仅希望孩子能拥有宗教的主动性,这样对他们会很有好处的,而且也需要具有宗教的被动性。而《新约全书》的教义并不是恰如其分地建立在《旧约全书》的基础上,对造物主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自由开明,到处渗透,影响深远——例如,就像戴维在诗中连续不断、充满感情地吟诵,这也许是真的。让我们信心十足地让孩子全面逐步地掌握《旧约全书》的历史知识。他们也许会潜意识地感知人类历史的全景——尤其是可以把犹太民族作为典型——因为它在《圣经》里有所展示。对于聪明睿智的孩子所提出的疑问和困惑,我们无需惶恐不安。我们应该像仁慈开明的教士阿尔布雷克特一样,不要妥协,不要回避他们的问题,也不要假装给他们一个最终的答案,而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下颇有见地的评论者的意见(我们疑惑的是阿尔布雷克特给学生指出的“大英语”到底是什么),他们会谦虚谨慎、一丝不苟地斟酌这些难题。如果我们也这样做,困难就会在显示重要性时呈现应有的限度:换句话说,在逐渐展示伟大规划的过程中他们会自行消失,而在此世人备受教育。

童年的学习影响一生

由于我只是旨在表明对孩子的教育在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若再深入探讨最有教育意义的议事录《奥斯?米内姆?莱本》就大可不必了。据我所知,有关客观评价人性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我们是找不出一份相关的记录的。这个人是天才,还是伟大的诗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我们并不重要。而值得注意的事实乃是他的教育中的任何片断,他所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他所拥有的任何一个爱好,他所涉猎过的众多学科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直接显著的影响。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虽然他才智非凡,天赋超众,但在其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播撒过的种子,当他成人以后也无所建树。双亲的身体力行,父亲不遗余力的努力,都在不断地熏陶着他。他死时高声疾呼:“更多的光明!”他在孩提时钻研的各种科目,此外没有别的科目,一直激励他到最后。他的英语功底使他成为莎士比亚的忠实崇拜者,并成为他一生的激情动力。

他一直保留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从某些方面可以说他是达尔文的前身:还是他发现了所有的植物形式归于叶子的变异,并确信所有的植物均源于一种原始植被。在学生时代,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让他领略了哥特式建筑的风采,以后在意大利他便致力于学习建筑。临终前,我们听到他说,当代还有别的诗人,还有别的更伟大的,但没有一个人能传播他的色彩理论。他在罗马抽时间学习绘画,观察远景,研究风景画的构成,临摹人体轮廓,一笔一画,细致润色,对其建筑设计颇有启示。他的绘画远称不上有艺术风格,但他认为这种学习的价值在于教会自己懂得欣赏别人的工作。他的音乐学习情形类似,也花费了不少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