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拆掉篱笆墙
48443900000025

第25章 让孩子做一个阳光少年(1)

青春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

青春的诗热情奔放,未必押韵;

青春的梦纯洁真实,未必成功……

青春的花只开一季。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努力吸取有益的营养,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正义感并富有爱心的人。

愿每个青春期孩子都能成为阳光少年,愿每个青春期孩子都能拥有像大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

一、帮孩子长大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每个孩子都将脱离父母的庇护,独立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好像雏鹰总有一天要飞离巢穴,独自翱翔于广阔的天际;一颗种子终有破土而出,长成独自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一刻。青春期的孩子好比练飞的雏鹰、娇嫩的小树苗,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理代社会,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对独立意识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责任感的树立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位成功的人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感,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你不知道在今后它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只要他有责任心。

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生活上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敢于独立做出判断选择,并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为社会、家庭及其他人尽自己的应尽之务等等。

据调查,我国现有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责任心,在许多家庭中部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玩过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大人不得不跟在后面,一件一件地拾;孩子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丝毫没有想到为父母分担些什么。

在我国现有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上得到的是单向“输入”,都不知如何付出,更不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失去爱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试想,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怎样维持一个家庭?一个没有集体、社会责任感的人,她又将怎样做好社会工作呢?

衡量一个是现代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是否有责任心。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家长都希望子女有责任心,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

在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上,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往往很值得我们借鉴。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因此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一年后要还我。”自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的艰苦生活,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l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勇于负责任的好习惯呢?

1.培养孩子的“自我”角色意识,让他感到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有些事情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可以让他们自己作决定;而另一些事显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没有能力做出决定,这需要家长做出选择并帮助孩子接受所作出的选择。父母要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和信任孩子,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家中,父母不应该总把子女当小孩子看待,家中的许多事都要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如此,将会使孩子乐于帮助父母,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可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同时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父母要利用这个时机,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切忌责备或袒护孩子。

3.父母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而只能由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会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眼中,父母具有绝对权威,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身教胜于言传,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具有责任感,那还怎么教育孩子呢?家长必须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让孩子在自己的行动体验中巩固对父母的学习,才能使孩子的责任心不断增强。

4.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在喂养小动物、给花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耐心与责任心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对待其他人和事物上。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能够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他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后果,不管是好是坏。随心所欲的社会坏境所造成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将行为与后果这两种因责联系起来。一个3岁的孩子会对他母亲满嘴秽言,而他的母亲只好站在那里困惑地干瞪眼;一年级的学生会攻击他的老师,但学校因为考虑到他的年龄而网开一面;一个10岁的孩子在商店里偷糖果被当场抓住,但只要他的父母写下保证书,他就可以回家;一个15岁的孩子偷偷地拿了家里的汽车钥匙。他被拘捕后,接受罚款的却是他的父亲;一个17岁的孩子疯狂地驾驶汽车,撞倒电话亭后,出钱修理的是他的父母。你知道,在整个孩提时代,溺爱的父母总是坚定地在行为与后果之间进行干涉,打破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正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接受本应得到的有益教训。

因此,年轻人在进入成年后有可能还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内涵——我们的每个行为都地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与伤害。这样的人在申请到第一份工作后的第一个星期里就可能迟到3次,然后,经过一番言词激烈的争执,他被解雇了,为此他会苦恼和困惑。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于不良后果,爸爸妈妈不能拯救他。其结果是什么呢?这种过分的呵护只能培养出情感上的跛子,这些孩子会长期有依赖心理,并且会一直处于一种老也长不大的状态中。

如何才能将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呢?办法就是:当孩子有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时,你要让他体验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便。如果孩子由于自己的闲逛而错过了学校的班车,就让他走上一两英里去学校(当然,如果安全状况许可的话);如果孩子不小心弄丢了她的午饭钱,就让她少吃一顿饭。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不可过于苛刻,要讲安灵活性。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们承担与其年龄相符的责任。

有些父母竭力使孩子为所犯的错误而“体验痛苦”,却不去解决孩子的行为产生的问题。一个孩子考试不及格,爸爸就没收了他的滑冰鞋以示惩罚,另一个孩子没有收好玩具,第二天就发现,妈妈为了给她个教训已经把玩具送给了当地的慈善机沟。一个11岁的孩子晚饭迟到了就因此被告知回自己屋里去,不到第二天早饭不准吃任何东西。两个孩子打架,父母让他们在地上睡了一个月。这些惩罚对孩子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你一定要明确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孩子明了什么是责任。

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了责任感,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

(二)把自尊还给孩子

如果说责任心是孩子独立的支柱,那么若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给孩子以尊重,便是不可缺少的。

可下面正是师长不尊重孩子的一个典型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在某省的一所农民子弟学校里,由于刘刚同学无法背出老师要求的课文,便被老师将“不会背书”几个字写在脸上。

同时,老师斥责其通知家长来学校脸上带着老师“留言”的刘刚在同学的一片讥笑声中回家了。

刘刚家只有妈妈和弟弟在,爸爸出外打工,妈妈不认识字,便问刘刚脸上写的是啥字,刘刚沉默不语,同学说:“是老师写的‘不会背书’,让你去学校!”听说儿子不会背书,妈妈便对他说:“今天中午不让你烧饭了,你好好背书,让你弟弟烧火!”

但是,刘刚的弟弟不愿烧火,就过去打扰正在背书的刘刚。刘刚将弟弟打哭了。他妈妈过来后打了刘刚一顿。刘刚一气之下就冲进厨房,操起菜刀砍向自己的左手。霎时,左手手背处出现一个五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妈妈立即将他送往医院,进行缝合手术。

这是该农民子弟学校校长讲述的事情经过,而刘刚的妈妈则讲述了与校方不同的另一版本。

那天放学后,刘刚不敢进家门,妈妈把他叫进家后,见他脸上有字,问他是咋回事,他说是老师写的“不会背书”几个字。

妈妈问他:“你会不会背书?”

他说:“我会!”接着便背了起来。

妈妈说:“你会背,为啥老师还在你脸上写字?”

孩子哭着说:“组长向老师说我不会,老师不听我的!”

既然刘刚会背书,组长为什么会说他不会背呢?妈妈揭开了“谜底”:学校里规定,不交作业,罚钱。

刘刚的妈妈说:“那天,我没有打刘刚,刘刚也没有与弟弟打架。是他觉得心里特别难受才去砍手的。因为老师在他脸上写字后,学校里许多学生都看见了,太丢人。”

据说那位往孩子脸上写字的老师也不过17岁。事情发生后老师被开除,校长被免职,乡教管站站长也被通报批评。我们先不说孩子为什么会被老师在脸上写字,但是,在这件事中,孩子用自己的鲜血向社会发出了抗议。孩子也有人格,孩子的人格同样应受到尊重。这种侮辱人格的惩罚,对孩子的心灵摧残是无法估量的。

其实,在生活当中,你与孩子难免会有一些思想上或行为上的冲突,这时候,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知道羞耻;或者孩子是我生的,我打几下骂两句有什么关系?这种想法,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孩子心里想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不能理会的东西,如果这时候你懂得怎样与孩子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与需求,许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应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人格,具体应做到:

1.尊重孩子的权利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算开始。

尊重孩子,就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看待。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他都会作为集体的一员去参与一些团体活动,遵守集体规则,希望自己能融入这个集体,可以说这是孩子的群体的塑造。但同时,他又是作为一个惟一的、独一无二的与他人可区分的独立个体而存在,可以说这就是孩子的个性所在。

2.尊重孩子就不能强迫孩子

每个人都厌恶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受内心欲望和直接兴趣支配,孩子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是不愿做的。如果是在强迫之下不得不做,那就很难取得进步。

最好的方式不是强迫而是积极引导孩子,培养起他的兴趣。因此,你在早期教育中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将来,也不应过早地给孩子定下发展方向,划定框框,硬逼着孩子朝某一专门化道路上发展。一个人做事成功与否要依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才可能努力地去做,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被逼迫着去做,则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你的责任在于发现并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3.尊重孩子的自尊与人格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往往凭个人意愿对待孩子。孩子有了过失,做父母的不管场合,给予辱骂、呵斥。不知道孩子正处在自我观念的可塑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相当重要。如果是负面评价,时间一久,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为避免被别人嘲笑,他将不再主动做事,不愿参加任何竞争和比赛,他只想消极处世来求自保。还有一些在家里得不到尊重、信任和温暖的孩子,长大后极可能疏远双亲,而加入不良团伙。在那里,他们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暂时的满足。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有高度的自尊心,孩子才会自强不息,创造出奇迹,成长为有用之材。

因此,在生活当中应时时刻刻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认真对待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

孩子:也请你们不要顾及,向父母展示出你的自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