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那年那月那日
48509800000006

第6章 皋兰山下求艺路

9月7日是正式上课的日子,我们这26名百里甚至千里选出来的“精英”,也开始了与别的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清晨5时30分起床,然后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没完没了的体能锻炼。9月的大清早已有些许凉意,当天刚透出一点点的亮光,我们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上课”了,首先是沿着学校做半个小时的晨跑。第一天的学习,对我们来说充满新鲜和刺激,同学们各个志气高昂,跑完了半个小时步,再做半个小时的高腿,并按要求在半个小时之内完300个的踢腿。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打开我们的韧带,我们以后才能弹跳轻松自如。300个的踢腿动作,对我们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些难度,我们当中除了几个有功底的同学,勉强完成了100个动作外,其他的连100个踢腿动作都没能做到——包括我在内。不过随着这种锻炼的坚持,一个月以后,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完成任务了。

每天晨练过后,小憩一会便是20分钟的用早餐时间,7时30分准时进行专业课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模式基本是这样,清晨5时30分起床,半个小时的跑步,要么是沿着校园跑,要么是跑楼梯——教学楼和宿舍楼那斜斜的300多台阶的楼梯。然后,就是做压腿耗腿动作。早上一般都是上舞蹈专业课,如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下午一般都是上文化课,晚上则是复习。

有句话说得好,“贵在持之以恒”,大凡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凭借着激情和热情,我们都表现得不错,可是“新鲜劲”过去时,激情和热情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我们会出现厌倦、精力不集中的消极情绪。要想保持一种饱满、积极的态度,我们不但需要外在的因素来刺激和激励自己,同时也需要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不断地鼓励自己。我们要靠什么持之以恒,那就是我们本身内在的潜能——毅力和韧性。

学舞蹈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几天超常能的锻炼,似乎我都可以坚持。但是当做到第四、第五天的时候,我似乎就有些支持不住了。这种超负荷的运动,对我的体能来说,实在是有些吃不消。因为以前我没有做过这样的锻炼,全身的骨骼被打开了后,疼痛在第二天就变得异常剧烈,先是从四肢的肌肉开始,然后慢慢地延伸到浑身的不舒适。有时感觉自己疲惫到了极点,两条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自己那瘦小的身体,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着,这些微小的抽搐似乎时刻都在牵着自己奔跑回宿舍,瘫软在床。然而,似乎有个声音在不断地告诫我: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要好好走下去,面对现实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上完打基础性的专业课,接下来的专业学习课,是对舞蹈专业知识、技能、技艺的一种掌握、理解和实践,这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学习。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程的要求,不是单纯地从动机出发,而是要把人体的各元素吃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老师说,“从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来说,就是: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

芭蕾舞是我们这26个学生首先接触的舞种。我们在西北民族舞蹈学院最初的舞蹈课,就是进行一年半的纯芭蕾舞练习。当时,教我们芭蕾舞的范上佳老师,是我国首批由俄罗斯专家带出来的芭蕾舞艺术家,是我国著名的舞蹈一级演员。

如果对我国芭蕾舞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芭蕾舞是舶来艺术。最初的芭蕾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自乐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王公贵族竞相把艺术做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扩大政治影响的工具和手段,他们不惜巨资相互攀比,相互竞争,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芭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的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那时的芭蕾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由王公贵族在各种宫廷庆祝活动和宴会上亲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间芭蕾”。

我国的芭蕾舞出现得比较晚,20世纪初,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但规模有限。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芭蕾舞兴起和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了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最初,传入我国的芭蕾舞是俄罗斯学派,陆续有来自英、法、德、瑞士、加拿大等国的著名芭蕾艺术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传授技艺。

对我国芭蕾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19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应邀来京开办了第一期“教师训练班”,第一期“教师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接受过一定的芭蕾训练,并且以半年的时间,以惊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全部合格。他(她)们成为同年创建的北京舞蹈学院,芭蕾专科的教学骨干。我的芭蕾舞蹈老师范上佳老师就是这批学员中的一员。

一袭白纱,一双舞鞋,芭蕾是多少女孩儿时的梦想,或多或少是因为芭蕾舞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美,让人觉得这是一项崇高的艺术。芭蕾舞被称为脚尖艺术,而脚尖鞋的使用能够将原本修长的肢体线条进一步拉长,以延伸这种特定的美感,加大芭蕾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距离即美”的古典美学原则。因此,芭蕾的动作语言最适合表现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凡之恋的内容,从而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在外行人看来,用脚尖站立的女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跳舞是那么的轻松愉快。尤其是女演员脚上那双芭蕾舞鞋是那么的优美、精致、高雅,但实际上,用脚尖跳舞是十分困难的。传统的古典芭蕾技巧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腿部技巧: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腿的划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男子的半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等等。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表达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动作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

芭蕾舞是目前公认的比较科学的一种训练体系和方法,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也在被其他舞种所借鉴,但是也结合其他舞种的特点作了稍加改动。譬如芭蕾舞和中国舞同样要求软、开度,但是芭蕾舞比中国舞的开度要求会更高一些。对于专业的舞蹈院校来说,都是先挑芭蕾专业的学生,淘汰的,才会转到其他舞种。芭蕾舞对身体比例的要求比其他舞蹈都要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欧建平老师对芭蕾舞人才选用条件有四句比较经典的概括: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傅教。

三长一小一个高:长胳膊、长腿、长脖子,外加一个小脑袋,高是高脚背。

二十公分顶重要:是指腿部要比躯干长出二十公分,这是最严酷的一个标准。

开绷直立爹妈给:这是对身体的要求,先天条件。

轻高快稳师傅教:轻,轻盈飘逸;高,是爆发力的高;快,速度的快;稳,不管完成什么动作,最后收要收得稳。

当然,这是对于搞专业的要求。在我看来,芭蕾舞易学,但学好真的不容易。说它易,是因为它的基本动作简单、不繁琐,我们主要掌握好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一是,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二是,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三是,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四是,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五是,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以及手部的三个基本位置:一是,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二是,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三是,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这八种姿势中的一个。

对我而言,这些芭蕾舞的基本动作是易学的,我记得当时老师一边讲一边示范着,我们在一边跟着学。一节课下来,我就把这个基本位置,娴熟地表达出来了,当时老师还直夸我记忆好、模仿能力强。但芭蕾舞男子半脚尖上转跳起舞,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得将身体的重量支撑“面”缩小成“点”,有效减小与地面的磨擦力,提高旋转的速度,造成风驰电掣的效果、以及如临仙境的幻觉。芭蕾舞这种女子足脚尖和男子半脚尖的艺术,那就不是一堂课的功夫能学好的了。所以,这就是学好芭蕾舞不容易的原因。它常常会好两天坏三天的,因为在学习中许多肯定是不稳定的,有时转好了、跳好了,过段时间又坏了。

我们的芭蕾舞课程,主要是通过基础训练地学习,系统地掌握芭蕾舞初中级训练方法及教学法,对西方传统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芭蕾舞基训所要求的身体能力和教学能力。

芭蕾基训课是一门基础课,身体规范讲究“开、绷、直、立”。学习时我们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以局部单一训练为主,从地面到把杆到中间,软开度借助地面辅助练习,以简短音乐为主,再加上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一起进行。等我们逐渐能准确规范地完成由易到难的动作,逐步把握训练的艺术要求后,才可以进入下阶段的强化训练,这一年多的芭蕾舞基训是相当枯燥的。比如说,第一个学期,我们基训的内容首先是把杆训练内容: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划圈、单腿蹲、控制、空中划圈、大踢腿、半脚尖(女同学是脚尖)等;中间练习:把下稳定性舞姿、擦地、小踢腿、单腿蹲、控制、大踢腿、四位转、五位转、二位转、小跳、滑步、分腿跳、控腿跳、追赶、双起双落、双起单落、行礼。而第二个学期,我们则会在第一个学期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练习,如把杆训练内容增加了空中划圈、打击训练;中间练习增加了:PORTDEBRAS、擦地带转身、转、跳跃练习、控腿跳、大跳等等。

我们每一天的课时数是4小时,另外还有早功1小时,晚功1小时,这么大的练习强度,是一般舞蹈学校所达不到的。每一节课,每个姿势或每个练习看起来似乎彼此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每一个练习都有它直接的训练目的:或为训练外开,或为锻炼平衡,或为加强脚、踝和腿的力量,或为活络关节,再不就是为强化舞蹈所需的多种素质中的一种。所有的练习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甚至它们之间连接的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平衡训练就是从把杆上开始的,无论舞蹈者做什么姿态,是用单腿还是双腿支撑重心,躯体均须平衡地植于髋部,由支撑腿或双腿擎起身体的重量。所以“扶把动作”的基础练训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些基础的训练中同时还要培养我们动作与音乐的协调一致,以及平衡和外开。

等到我们把这些基本功都做扎实了,后面的动作和姿态的训练逐渐变得更富挑战性,那就是脚尖的训练。“呵,我们终于可以穿上足尖鞋了。”记得当时,我们班的女同学穿上期盼已久的的足尖鞋时,个个都兴奋不已地喊叫起来。每个同学都表现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跃跃欲试。立脚尖只限于女同学,而我们男学则是做半脚尖训练。每次脚尖训练,老师都放着柔和、舒缓的音乐,拍着掌,大声说:“把你们的头抬得高高的,能抬多高就抬多高,女同学想象自己是一位公主,很高贵、很清高、很美丽……男同学想象自己是一位王子,很绅士、很英俊、很潇洒……”,在宽敞的排练厅,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好手位、小跳、立足尖(半足尖)、旋转……,再由一个简单的手位到小跳、中跳、大跳,到腿部技巧的击打、单腿旋转等,全身的肌肉在外开的状态下收紧,收臀收腹,肌肉能力得到加强,就是通过这样无数次的“内外兼修”,我们的形体与气质慢慢地练就出来了。

芭蕾舞的训练是异常艰辛的,我穿上比平常鞋子还小两码的足软底芭蕾鞋,那感觉比贴脚的袜子还要紧绷,我的双脚被牢牢地襟固着。我立起半脚尖,走起路来就像踮着脚走路的小脚老太太,身体失去中心似的一晃一晃的,但是这种紧绷,却使双腿变得修长,脚背的线条也变得突出了。而我们班的女同学刚开始穿足尖鞋的时候,也同样觉得脚被那鞋子禁锢起来了,轻轻踮起足尖却似乎觉得满脑子只有一个字“痛”,有点揪心的痛。她们个个表情怪异,有的女同学甚至尖叫起,“好疼哦!”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习惯,时间长了你反而会喜欢穿足尖鞋的感觉!”于是,我们慢慢找到用脚腕用力向上顶的感觉,用脚尖或半脚尖去立起整个身体。我们接着一次又一次地踮脚尖,感觉似乎越来越好。老师也在一旁鼓励我们说:“看!你们脚背的线条多美啊!腿的线条也是很棒的呀!”

我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总是日复一日地扶把杆重复那些单调而枯燥的“开、绷、直、立”练习了。这一堂课下来后,我的双脚被磨出了血泡,肌肉也被拉伤了。我们班有的女同学两个大脚指甲壳和中脚指甲壳断掉了,脚也打了很多个血泡。但是第二天,我们依然坚持着训练。那时,血泡被擦破时的痛疼,却是钻心的痛,但我们都咬牙挺住了。后来习惯了就好了,倒是脚又生出了老茧来。我的一些同学在练立脚尖(男的是半脚尖)时,有的不但打血泡,还把肌肉和韧带拉伤了的,相比之下,我还算是好的了。

芭蕾舞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有了脚尖功或半脚尖功,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做出各种美好的舞姿,不立脚尖,许多双人舞扶举是无法完成的,急速的旋转需要把脚与地板的接触面积减小到最低限度。女人将足尖立起,在舞台上行走出啪啪的响声。她们在男人的臂腕中旋转,又被男人举向空中,做出最美的姿态。我们平常所看到芭蕾舞都是以女人为中心的那些令人惊叹的表演,而男人的存在仿佛是隐身人,被女人们的纱裙遮掩着。所以,男人在舞蹈中的作用,大多是转轴或是底座,所以男人的半脚尖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举或托起女人。

所以,一个芭蕾舞演员水平的高下,往往并不反映在旋转的多寡、跳跃的高低,而在轻盈、稳定、规范、纯净里面,埋藏了更深的动力——一个高跳之后落地无声、疾转完了款款停稳、举手投足都遵循“开、绷、立、直”的要素、动作之间没有任何多余的“零碎”,这些难度之高,对于芭蕾演员的高超技巧就显而易见了。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达到开、绷、直、立、美、稳等特点,并且要具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全身四肢的协调性。所有动作的控制,对肌肉力量的要求很高,长期练习会使肌肉变得细长,柔韧,又有力量并富有弹性。

就芭蕾舞而言,空中转、二位转、击打动作是其最高的境界,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当然是难于完成的。而对我们男孩子来说,击打动作和旁腿转是它的高难动作;单独的变奏、击打数量也同样是我们当时学芭蕾舞的较高水准。二位转,能转得三四圈,旁腿转能达到32个那算是最好的境界。刚开始时我们全班同学,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一要求。那时能够达到这样水准的芭蕾舞演员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记得当时俄国有一个芭蕾舞演员巴什尼科夫洛,(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我记得对不对)他的二位转最多能转到7个圈,旁腿转做32个自不必说。那时,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当成偶像,崇拜他,以他为学习的榜样。所以,训练起来我们也十分认真,等到毕业的时候,做32个旁腿转、3个二位转、空中转两圈稳健着地,这些基本要求我们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