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国际恐怖主义日益严重。这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恐怖事件达数百起,其手段与目标不断变化,活动更为隐蔽和灵活,威胁和伤亡越来越大。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恐怖事件有“9·11”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炸案和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其伤亡人数都在几百至几千人,造成的人心恐慌极度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有案可查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有10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西欧、美洲和东南亚等热点地区,这些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民族分离恐怖组织。这类组织以实现民族独立或自治为主要目标。其成员主要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民族自治主义者和民族分裂主义者,其运动的主要目标和奋斗方向是实现国家分裂,争取民族自治。冷战结束后,仍然比较活跃的民族分离恐怖组织有菲律宾阿布沙耶夫武装、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西班牙的“埃塔”组织和英国的“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等。
第二类是极端宗教恐怖组织。目前最活跃的是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恐怖组织,其宗旨是以暴力改造现存的穆斯林世界,并以“圣战”打击西方社会。“基地”组织是这类组织的最大代表,它制造了美国“9·11”事件等多宗恐怖事件,在今日世界最为有名。
第三类是极“左”恐怖组织。这类组织以打击资本主义为目标,主要活跃在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拉美国家。如日本的“赤军”、秘鲁的“光辉道路”、德国的“红军派”和意大利的“红色旅”等。
第四类是极“右”恐怖组织。这类恐怖组织主要活动在欧美地区,是奉行新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种族主义和反国家主义的恐怖组织。尤以奉行新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为最。欧洲的“光头联盟”是代表。
第五类是黑社会恐怖组织。这类由黑社会成员组成的恐怖组织,制造恐怖暴力活动的目的无非与商业暴利、贩毒以及企图垄断卖淫业有关。如意大利的“黑手党”、美国的“三K党”、哥伦比亚的卡利贩毒集团等。
除以上五类组织外,还有一种邪教性质的恐怖组织,如日本的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1995年在日本东京地铁制造了毒气事件,造成5500余人中毒,70人昏迷不醒。
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不是偶然的,除冷战格局的结束,美苏影响下降的原因外,它本身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首先,近代无政府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思想来源;其次,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是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主要导火索;第三,宗教极端思想的泛滥是国际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现实原因;第四,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政局动荡是恐怖主义滋生的社会温床;第五,现代大众传媒对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刺激作用;第六,美国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因为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扩张和对弱小民族的欺负所致。
三、走向21世纪的国际关系
走向21世纪的国际关系总体上是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与国际格局多元化并存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格局。
(一)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在冷战时代结束后,俄罗斯一度沦为“二流帝国”,这为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提供了机遇。
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原因
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美国主观上有谋取世界霸权的意图。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本性决定了美国政府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要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必须要拓展国际市场。掠夺国际资源,谋取世界霸权,这是近代500年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的,也是美国300年历史特别是美国内战以后的历史所表明的。因此,美国外交政策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而美国外交政策所具有的扩张性和掠夺性,必然使美国对外奉行霸权主义,一有机会就想主宰世界,这早已被战后国际关系的实践所证明。
其次,美国实力的强大为美国谋取世界霸权,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提供了现实条件。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曾经一度单独谋取世界霸权。冷战时代结束后,美国又一次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总量GDP已突破13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7万美元,生产力发达、科技先进、人才济济、诺贝尔奖获得者居世界各国之首,尤其是军事实力强大。冷战结束后,美国现役官兵总人数为138.4万人,其中陆军45.2万,海军37.3万,海军陆战队17.3万,空军35.6万。美国四大军种比例中,陆军比例小,海空军比例大,表明美国军队结构的合理,而且现代化程度极高。美国军人不仅文化程度高,而且装备先进、精良,陆军轻、重武器齐全,海军航母舰队庞大,现有11艘大型航空母舰。空军作战飞机先进,拥有F-117、B-2隐形轰炸机,最新一代战斗机F-22猛禽战斗机和最新一代“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还有大型加油机和运输机。有战略导弹982枚,其中陆基洲际导弹550枚,潜射导弹432枚,战略轰炸机207架。战略核弹头7256个,战术核弹头约5000个,而且拥有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在海外驻军23.8万,其中在欧洲驻军11.7万,在亚太地区驻军10.1万,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多边或双边军事条约,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1000处军事基地和设施,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援外军事训练计划,对外军售额每年都在100多亿美元,占世界军售总额的1/3。军事开支连年大幅上涨,截止2012年已突破7500亿美元,占世界军费开支的1/2。如此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上多年以来美国国内局势稳定,这一切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谋取世界霸权,并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坚实基础。
2.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表现
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最主要的表现有如下八个方面。
(1)1991年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
伊拉克是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任总统后,因领土、边界、民族和政治等各方面原因,伊拉克与伊朗于1980年开始打了8年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双方伤亡很大,经济损失也很大,但并无胜负之分。伊拉克因多年的两伊战争耗资巨大,债务沉重,借周边阿拉伯兄弟国家外债达300亿美元,其中借邻国科威特约200亿美元。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暂时无力偿还,萨达姆也不想偿还,于是借领土边界纠纷等因素挑起伊拉克与科威特矛盾,而在两国军力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萨达姆·侯赛因于1990年8月2日发动了对科威特的战争,几个小时就打到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第二天就占领了整个科威特。8月8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国家永久消失。”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的战争十分震惊,对伊拉克占领和吞并科威特更是坚决反对,联合国、美国西方世界和伊拉克的阿拉伯兄弟国家均反对。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和西方盟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不受影响,并且借机打击与苏联(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伊拉克,于是在所谓联合国的旗帜下,领导西方各国部队于1991年2月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战争(海湾战争)。美国对伊战争出师的理由是维护国际正义和联合国权威,恢复科威特主权,实质是维护自己与西方盟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企图昭然若揭。美国领导多国部队对伊拉克以大规模空袭为主要方式的战争,最后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并恢复了科威特的主权。美国通过对伊战争,拉近了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中东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扩大和强化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与影响。
(2)1993年克林顿政府开始搞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克林顿政府搞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在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的继续。1985年,里根连任美国总统之际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高科技和巨额财力投入与苏联在太空领域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以求拖垮经济困难的苏联。
“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名称叫“战略防务倡议”(SDI)。星球大战计划的拦截武器系统分为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包括天基(部署在太空)激光武器、陆基激光武器和天基粒子武器等。动能武器包括高性能反导弹导弹、密集发射火箭弹和精确制导的高速炸弹。陆基雷达担负监视、搜索、跟踪、识别和杀伤评估等项任务;天基传感器即预警卫星主要用于探测来袭导弹的发射点,对来袭导弹的中段飞行进行跟踪和识别。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用大型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系统将反导弹武器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施高效快速的信息传输和作战指挥。
“星球大战计划”从1983年3月提出,到1993年5月中止,共经历了3个阶段。在头两个阶段,美国在重点研究战略防御系统的同时还附带研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第三阶段中,要求建立一个包括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其要达到的目的是,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免遭苏联和第三世界有核导弹国家的导弹袭击(最多可拦截200个弹头)。按照这一阶段的要求,优先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重点发展战略防御系统。后来,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和苏联的解体,美国放慢了“星球大战计划”。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按照美苏达成的多次核武器裁减协议,正在逐步销毁核武库。但是美国趁国力强盛之际,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克林顿政府在“星球大战计划”的基础上继续搞导弹防御系统。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把继续振兴经济,军事安全和促进民主作为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三大支柱。克林顿强调,如果不振兴美国经济,美国就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就不能在世界上起领导作用。而要起领导作用,就必须保持一支强大而灵活机动的军事力量,以对付危及美国战略利益的威胁。他说:“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肩负着特殊使命和责任,美国利益和传统思想都要求美国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来遏制冷战后时期多样化的威胁,并在必要时击败美国的对手”,由此可见美国主导世界的心态。
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表面上于1993年5月宣布停止执行“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推出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是“星球大战计划”的继续。“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二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武器由陆基、舰载和机载的拦截武器组成。陆基的拦截武器是“爱国者”导弹,舰载的是“宙斯盾”导弹,这两种导弹均只能在来袭导弹进入来袭飞行阶段时才能实施拦截。机载拦截武器主要用于对来袭导弹助推段的拦截,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提出后,美国在自己加紧准备的同时,还鼓动其他国家与其合作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亚太地区,美国谋求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1998年9月,美国议会通过法案,要求国防部研究在日、韩、台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同月,美日达成从1999年度开始合作发展舰载高层战区导弹防御拦截武器的协议。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进行多年的研究后,于1999年进行首次综合试验,并且计划再用3年时间完成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部署。
克林顿政府二任后期(1999年),美国公布了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新计划。按照新计划,美国用于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费用在今后6年内将增加66亿美元。
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任伊始,就宣布将批准部署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此举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反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布什的决心。“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更是借反恐之机大力发展NMD。2001年12月13日,布什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1972年美苏签暑的“反导条约”),为开发和部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扫清障碍。美国想独霸世界之心昭然若揭。2002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美国将正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即在2004~2005年间在阿拉斯加部署16枚,在加利福尼亚部署4枚拦截导弹。美国在此期间多次进行导弹拦截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导弹防御系统的海基部分成功率较高。最新动态表明,美国不仅要在美国及其盟国部署NMD和TMD,而且布什政府在2007年宣布要在波兰、捷克部署TMD,此举遭到俄罗斯坚决反对,俄方表示美国正在开始新冷战。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加紧进行NMD和TMD的研制、试验和部署。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加快了这一进程,此举不仅引起世人反对,而且还引发了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国(有核国家)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中国等对美国推行导弹防御系统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