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欧洲刑警组织。该组织又称欧洲刑警办公室(European Police Office),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成立的欧盟执法组织,其宗旨是加强合作,提高成员国警察机关与严重的国际有组织犯罪斗争的效率。1998年10月1日,《欧洲刑警组织公约》获得了所有欧盟成员国批准并且生效。随着一系列与该公约有关的法律措施的实施,欧洲刑警组织在1999年7月开始履行其全部职责。到2002年1月,欧洲刑警组织的权力已涉及《欧洲刑警组织公约》附件所列的所有的跨国犯罪领域。
欧洲刑警组织的职责主要是支持成员国的执法部门与贩卖毒品、非法移民、恐怖主义、非法机动车交易、贩卖人口、伪造货币、洗钱等犯罪作斗争。近年来,随着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日益猖獗,欧洲刑警组织加强了打击力度,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网络。除了欧洲范围内的欧盟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它还通过双边谈判和政策协调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④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是1989年7月西方七国集团在巴黎峰会上决定成立的。这是一个专门研究洗钱动态,制定全球反洗钱政策,促进各国反洗钱合作的国际组织。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迅速从最初的7国发展到26个国家和地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在反洗钱领域最大的贡献是在1990年2月的反洗钱报告中提出了着名的40点建议。建议所提出的反洗钱对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国内法律体系,把洗钱规定为犯罪,并规定对清洗的犯罪收益及相关财产予以没收;二是强化金融系统的职责,围绕金融系统的透明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确认客户身份、保存记录、报告可疑交易等;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行政当局要加强一般信息和可疑信息的交流,法律当局在没收、相互协助和引渡方面应加强合作。
除了上述组织,还有一些组织与机构为打击有组织犯罪做出了较大贡献,如亚太反洗钱组织和国际银行安全协会等。
(六)传染病与全球健康问题
1.当代的新病毒与新传染病
人类历史上肆虐的烈性传染病尽管有一些已有根治的办法,有的如天花甚至被彻底消灭,但还有很多传染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人类还面对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表明: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第一杀手。目前全球60多亿人口中,约有半数受到传染病原菌的威胁。每年的死亡人口中大约有1/4是死于传染病,传统的传染病的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如疟疾、麻疹、肺炎、肺结核和利疾等。在诸多新的传染病中,艾滋病致人死亡数最多,每年世界上约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个数字将呈现递增的趋势。传染病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新威胁及其高致死率,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世界瘟疫——艾滋病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继而会引发一系列不易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几乎达100%。
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过,专家认为目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仍处于初期状态,其传播速度与严重后果还未达到高峰。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数2004年突破了3940万人,新增感染者490万名,每天估计有1.4万人新感染HIV,另有310万患者在2004年死亡,比2003年增加了20万人,并创下了单年最高纪录。
就全球范围而言,撒哈拉以南非洲是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0%,但2540万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却占全球总数的64%,感染率超过25%。其中的博茨瓦纳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加勒比海地区是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第二高的地区,有44万HIV病毒携带者,成年人感染率为2.3%。南亚与东南亚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仅次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共有710万人,其中510万名分布在印度。东欧与中亚约有140万名HIV病毒携带者,2004年新感染该病毒者约有21万人,因艾滋病死亡者约有6万人。东欧和中亚地区感染情况最严重的是俄罗斯,占该地区感染总数的70%左右。
在东亚地区,到2004年感染人数为1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及4例感染者以来,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疫情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万~8万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为下降。但因为一些人放松警惕,参与吸毒、色情交易、同性恋等高危行为,一些国家的新增感染病人数又呈现反弹趋势。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美国平均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人左右,2002年全美感染者总数约为85万~95万人。
(2)其他新传染病的传播
近几十年来,除艾滋病外,还有多种新传染病在全球广泛传播,平均每年约有1种新传染病出现,包括SARS、西尼罗河病毒、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军团病和禽流感等,这些传染病因传染性强、影响大而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SARS的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之初,因相对于传统肺炎致病源、病症、治疗方法的不同而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自2002年11月发现第一例SARS病人以来,该病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强的传染力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扩展到30多个国家或地区,全球共出现8000多个病例,死亡人数接近900人,病死率高达11%。仅中国大陆地区就报告发病500多例,死亡300多人,波及24个省、市、自治区。
军团病(Legionnaires disease)即大叶性肺炎,是一种细菌性肺炎,症状与肺炎基本一样,其病菌存在于水汽中。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大会在费城召开时,首次发生“军团病”,162人患病,77人死亡,该病因此得名。随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有该病的散发及爆发。军团病最容易发生在封闭式的现代办公环境里,是新出现的城市文明病。军团病第二次大规模爆发是在1999年的荷兰花展上,100多人染病。第三次爆发是在2000年5月,由于墨尔本水族馆管理上出现漏洞,空调冷却塔未作卫生检查,导致澳大利亚爆发了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军团病,患者达107人,因此病身亡者3人。
疯牛病医学名称“牛脑海绵状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俗称“疯牛病”。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瘙痒、烦躁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天至90天内死亡。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年到30年之间。疯牛病最早被认为是牛的一种新神经系统疾病发现于1984年至198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爆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英国是发生疯牛病最多的国家,1999年统计占总发病数的99%,最高发病时间是1993年,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到2000年7月,在英国有超过3.4万个牧场的17.6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染病的牛肉、脊髓等,若被人食用,就可能染上致命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会精神错乱甚至死亡。新型克-雅氏症患者以年轻人为主,发病时间平均为14个月。截至2003年底,累计已有至少137人死于新型克-雅氏症,其中多数是在英国。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引起的人类严重出血热病。埃博拉病毒有极高的传染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之一。埃博拉病毒最早发现于苏丹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1976年苏丹出现284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51例死亡,同年在扎伊尔共出现318个病例,280例死亡。1995年在扎伊尔出现了另一次流行,315人感染,245人死亡。此外,在加蓬、乌干达等国也曾出现过该病。
禽流感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迅速蔓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感染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致死率非常高。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也会受到感染,但还未发生人感染人的病例。1997年,香港报告了首例人感染H5N1病毒死亡事件。此后,疫情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在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北美、欧洲和西亚,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并发生人感染病毒导致死亡的事件。2003年至2005年12月,全世界共有140多人感染禽流感,其中80人死亡。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极强,一旦出现易于传播的禽-人病毒亚种或人-人病毒亚种,将对全人类造成重大威胁。鉴于历史上曾发生过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流感,因此世界各国对禽流感的威胁高度重视,采取了严密的防治措施。
2.传染病在全球传播的特点
这些新病毒的出现和向全球的传播,体现了传染病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固然与微生物本身的自然演化有关,但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事实上,正是人类社会全球性联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全球化进程所导致的各种负面影响,为疾病的全球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类社会大规模全球性联系的形成是始于资本主义的初期。自19世纪起,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殖民活动,人类社会的各种联系扩展到了全球,流行病的传播范围也扩展到了全球。例如,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就是这种联系的产物,其中的传播路线包括从孟加拉国至东南亚再到中国,从伊朗至埃及,从俄罗斯至欧洲并最终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1918至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也是这联系的产物,该病在几个月之内侵袭了世界的许多地方。事实表明,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传染病既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化的加速,跨国旅行、国际贸易和海空运量都大幅度增加,这使得传染病的传播具备了更便利的条件。交通的发达和人员的频繁流动,扩大了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与范围。生产过程的便利化和贸易的扩大,使得人们的消费品有了更大的流通范围。就食不厌精品生产而言,在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疯牛病和口蹄疫的传播就是着名的例子。另外,传播条件的便利,也使得一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过去已得到控制的霍乱、鼠疫、疟疾、肺结核和白喉等疾病,在新的条件下又重新出现。1990年俄罗斯发生了白喉疫情,波及东欧15国,病例逾10万人。还有一些一直存在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在新的条件下传播的范围也扩大了。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新传染病的流行与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也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也对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例如,全球气温升高、森林消失、生物物种减少、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有害化学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都是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界现状的表现。作为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各种导致传染病的病原体也会在这种改变面貌中发生改变,并反过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从医学的角度看,传染病危害人类是有一些重要的机制的。例如,一些动物(有些是原始森林中的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因人类与之接触而传播到人类中间,而这种传播,即一种病原体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往往会导致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并且异常凶猛。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