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48592100000002

第2章 进士字族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是宋朝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十一月二日,王安石生于江西清江县官舍内。那时他父亲王益是临江军判官,居清江县。王安石在二十岁以前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他父亲以殿中丞知韶州,王安石随其至广东韶关住了三年。此后,又跟父亲到过四川新繁县,至十三岁时,因父亲丁忧解官,便一同回到家乡临川。据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自述“丙子从亲走京国”,可知他十六岁还到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十七岁因父亲通判江宁(今南京市),又随父乘舟东下江宁。十九岁,父亲去世,王安石葬父于江宁牛首山。自此居丧守制,挂孝三年。

王益是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学问平庸。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进士。从弟王沆是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进士。兄王安仁是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进士。弟王安礼是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弟王安国是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赐进士及第。王安石子王是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六十九年间,王家登进士前后八人。宋朝的进士名额固然比唐朝多得多,取录标准也不高,比较容易考取。但是一门登进士如许之多,在封建社会的人看来,也算得是“科甲鼎盛”了。

这个家族据王安石《先大夫述》说:“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始所以徙。”他只提到父亲“宦游常奉亲行,独西川以远,又法不听,在新繁,未尝剧饮酒。岁时思慕,哭殊悲。其自奉如甚啬者……居未尝怒笞子弟。……母谢氏,以公故封永安县君。娶某氏,封长寿县君。子男七人。女一人适张氏”。王安石兄弟姐妹都通文墨,尤善做诗,而以王安石的成就最大。他的母亲吴氏“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她教子很严,与王安石夫人都是江西临川吴家女。吴家也是抚州望族。王安石的外祖父吴畋是进士,外祖母黄氏。王安石后来在政治上,文学上有所成就和他那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熏陶与教育是分不开的。

王安石有子二人。长子名,次子名旁。

安石有女三人。大女嫁宰相吴充之子吴安持,封蓬莱县君。工于诗,多佳句,曾写有一首寄给王安石的诗: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

极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清丽柔婉的诗句中,充溢着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惹得王安石写了两首和诗及两首寄女诗,才使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得以平静下来,可见其诗才之不俗。

小女嫁蔡京、蔡襄之弟蔡卞,亦“颇知书,能诗词”(《清波杂志》)。

另外,王安石在鄞县任职时曾生一女夭折。

由上可知,临川王氏在六十余年间,从王贯之、王益到王安仁兄弟再到王,加上安石自己,共出了八位进士,且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成员,很多人都工诗能文。王安石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显然和出身于这样一个频中科第,富有文化艺术传统的家族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