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48646200000005

第5章 儿童肥胖症(1)

儿童为什么会患肥胖症

儿童肥胖症是由于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时期主要为单纯性肥胖症,占95%~97%。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石症等众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密切有关,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1)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则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如哭闹或生气时即给奶喂养,会使小儿从小养成不高兴就寻找食物的不良习惯;喜食高脂肪食品、含糖饮料或快餐等高能量食物;精神创伤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也可致小儿饮食过多。

(2)活动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即使未摄入过多高能量食物,因能量消耗过少,也可引起肥胖。而肥胖小儿由于活动不便和笨拙大多不喜爱运动,易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目前认为肥胖的发生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其后代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

双亲均正常其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提示肥胖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继发性肥胖:由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性疾病所致,占儿童肥胖症的3%~5%,其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特殊的外表或智能异常。

怎样判断儿童肥胖症

人体脂肪组织的增加包括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和每个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含量增多(即体积增大)。正常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其脂肪细胞总数为成人的1/4~1/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细胞数增加4~5倍。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胎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1年和青春期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此时引起的肥胖为多细胞性肥胖,因增加的细胞数量此后不会消失,仅脂肪细胞体积减少,因此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其他时期仅由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肥胖,其数量增多不明显,故治疗较易奏效。由于肥胖小儿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性增加,其血浆胰岛素浓度常增高,造成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以及摄入食物增多;当摄入糖类时,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多。肥胖儿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大多增高,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最多见,出现严重症状者多见于青少年期。小儿食欲极好、食量大,且喜食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乏感,运动时易气短。严重肥胖儿可因脂肪的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和膈肌运动,致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此外,肥胖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所以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性情孤僻、不合群、自卑、胆怯等。

小儿皮下脂肪丰满,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儿胸腹、臀区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过多应与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的硬结。男孩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隐匿在脂肪组织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肥胖小儿性发育常较早,所以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

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者血清β脂蛋白也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小儿为低。

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即可诊断为肥胖症,其中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

儿童肥胖有什么危害

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肥胖儿童血脂高: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肥胖儿童易患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使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

(3)肥胖儿童易诱发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4)肥胖儿童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5)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6)肥胖儿童有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7)肥胖儿童性早熟: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8)肥胖儿童智商低: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怎样治疗儿童肥胖症

减少热能性食物摄入,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过剩的脂肪不断减少,从而使体重逐步下降。其中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药物治疗效果不很肯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严重,不宜用于小儿。

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治疗肥胖症的长期性,提供的能量应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又必须能满足基本的营养和能量需要,故应给予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食物。低脂饮食可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但不可避免会同时促使蛋白质分解,故需同时供应优质蛋白质,才能保证在减轻体重的同时肌肉组织不萎缩。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后会强烈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脂肪合成,所以必须适量限制。为了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应选择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如萝卜、芹菜、青菜、黄瓜、番茄、莴苣等,其纤维还可减少糖类的吸收和胰岛素的分泌,并能阻止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排泄,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具有重要作用,如戒除晚餐过饱以及吃夜宵的习惯;坚持少食多餐,不吃零食,细嚼慢咽。

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并加强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但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而不愿锻炼,可鼓励参加既有效减肥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如果运动后疲惫不堪、心慌气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动过度。

应不断鼓励儿童坚持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增强减肥的信心。鼓励小儿多参加集体活动,改变其孤僻、自卑的心理,帮助小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苯丙胺类和马吲哚类等食欲抑制药以及甲状腺素等增加消耗类药物对儿童均应少用,因该类药物疗效不持久,且不良反应大。

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母乳喂养儿发生肥胖者明显低于牛乳喂养者,所以应坚持母乳喂养;自婴儿期就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少吃零食,多参加户外活动;家长要克服“肥胖是喂养得法,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念,定期监测小儿体重,以免小儿发生肥胖症。

肥胖儿童如何均衡饮食

对单纯性肥胖的孩子,在膳食平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每天摄入蛋白质1~2克/千克,从而使蛋白质所提供的热能占一日总热能的30%,比正常儿摄入量多1倍左右。这样,一方面在节食的情况下保证蛋白质的供给量,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由于蛋白质类食物摄入而使新陈代谢增快,消耗能量增高,从而使储存减少,体重降低。

(2)适当控制能量,临床主要应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如油炸食物、

奶油蛋糕、巧克力等)的摄入量。重度肥胖者摄入的能量应比同年龄的正常儿少30%,糖类如粗细粮食、薯类等占总热量的40%~45%(正常儿为50%~60%),食油不超过10~15克/天。另外,对每天的饭量还应适当控制。

(3)多吃含纤维素多而能量低的蔬菜。蔬菜的量可比正常儿增加1倍左右,并应采用多种品种,如炒三丁(甜椒、胡萝卜、土豆)、芹菜、萝卜、竹笋和含糖低的水果,如生梨、西瓜、番茄等。同时应多吃蔬菜膳食,因为其含纤维素丰富,可抑制胃的排空,使吸收减少,同时又可使小儿有饱食感,不致因节食而感到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