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人类生存的基石:地球
48722300000010

第10章 大洲与海洋(8)

第二,印度洋底分布着突出的“人”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东经90°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的主体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因此被称为热带海洋。

第四,在印度洋与亚洲大陆的交互作用之下,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⑶简单的气候特征

印度洋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特征。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南纬40°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5℃~28℃;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相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温要高,故被称为热带海洋。其气温会随着纬度的改变,目前气温分布仍在不断发生变化。

印度洋的降水量以赤道带最为丰富,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不等,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的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

此外,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不等;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全年降水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⑷丰富的资源物产

印度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其中,波斯湾海底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

众所周知,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居海上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

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重砂矿。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在红海发现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8.9%。红海的金属软泥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

除了矿产资源外,印度洋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

据相关数字统计,印度洋年捕鱼量约有500万吨,这与太平洋、大西洋比起来要少得多。其中,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的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接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此外,在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还盛产珍珠。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代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印度人就已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航行。后来,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开始航行于印度洋的广大海域。如9~15世纪的阿拉伯和波斯文献,对于从东非索法拉港到中国沿途的航线、风向、洋流、海岸、岛屿和港口,均有广泛记述。

1497年,达伽马绕道非洲,横渡印度洋,抵达印度的西海岸。

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学年中,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苏联、法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参加的考察队对印度洋做了广泛的科学调查。

1960-1965年,多个国家共计派遣了20余艘海洋考察船,一起组成国际印度洋考察队,继续对印度洋作深入的科学研究。

⑸重要的交通运输

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抵达西欧;向西南途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资源的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矿砂、橡胶、棉花、粮食和进口的水泥、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需要依靠廉价的海洋运输,再加上大量的过境运输,因此,可以说,印度洋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量,它拥有世界六分之一的货物吞吐量和近十分之一的货物周转量。

另外,印度洋的航运业与大西洋、太平洋比起来虽不发达,但由于中东地区盛产的石油通过印度洋航线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因而,印度洋航线在世界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印度洋上运输石油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出波斯湾向西,绕过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和美国,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另一条是出波斯湾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到达中国、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霍尔木兹海峡在印度洋航线上占有重要地位,波斯湾地区出口石油总量的90%从此海峡运出,因而,霍尔木兹海峡被人们称为“石油海峡”;此外,苏伊士运河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是印度洋东西间一条最重要的航道,运输量巨大,它是将西欧、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与远东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桥梁”。事实上,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除此之外,印度洋的海底电缆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塞舍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其沿岸港口终年不冻,一年四季都可通航。

4.最小最浅的洋——北冰洋

⑴北冰洋概况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十四分之一。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其平均深度约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处达5449米,是北冰洋的最深点。

从地理上看,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北冰洋有三条横贯海底的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欧亚海盆、美亚海盆。

此外,另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洋面底下为大陆架。阿拉斯加和格陵兰以北的大陆架宽90~190千米,西伯利亚楚克奇以北的大陆架宽480~1750千米。大陆边缘被许多海底峡谷所切割。其中最大的是圣安娜海槽,宽170千米,长480千米。

在欧亚大陆一侧,有许多岛屿和半岛将北冰洋分隔成五个主要的边缘海:楚克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和巴伦支海,这些边缘海占北冰洋面积的36%,但仅容纳2%的水量。除加拿大的马更些河和阿拉斯加的科尔维尔河外,所有河流均汇入这些浅海。

斯匹茨卑尔根和格陵兰之间的水道,是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水道,流入北冰洋的水量有78%来自大西洋底部。上层海水流入大西洋,称为东格陵兰海流。随海流漂移至大西洋的冰山,对大洋的热平衡和北大西洋的航行都有重要影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的水量约占20%,其余2%为降水补给量。通过各种渠道的水量交换,交换速度约为每秒600万立方米。

因为覆盖着冰层的洋面会反射阳光,海水温度低,北冰洋的浮游生物只有其他海洋的十分之一,鱼类也只有北极鲑和北极鳕两种。

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有耳海豹、皮海豹、毛海豹、海象和各种鲸鱼,栖息在陆地上的有北极熊和北极狐。通常,所有这些动物都是爱斯基摩人的狩猎对象,有的还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⑵简单的地理分布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可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

北冰洋主体部分及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还有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一般来说,人们把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北冰洋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最广。

⑶单一的自然环境

①海岸线

北冰洋地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

②洋底地形

北冰洋大陆架发达,最宽达1200千米以上。中央横亘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新西伯利亚群岛横穿北极直抵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岸。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把北极海区分成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和南森海盆。北冰洋中部还有许多海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有一条东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区与北欧海区的分界处。其中,北欧海区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海最深,达5527米多。

③洋流

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寒暖流组成,流进入大西洋。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水流偏向右方。人们把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作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作拉布拉多寒流。

④冰盖与冰川

北冰洋水文最大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⑤极光

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月至翌年3月),这时高空会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在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则是无夜的白昼。

⑷丰富的海洋资源

北冰洋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海洋生物也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海洋动物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北极犬等。

⑸简单的形成原因

关于北冰洋的起源,海洋地质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认为:北冰洋的形成,和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有着很大关系。洋底的扩张过程起于古生代晚期,而主要是在新生代实现的。以地球北极为中心,通过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运动,产生了北冰洋海盆。

现在北冰洋底所发现的“北冰洋中脊”,即为产生冰洋底地壳的中心线。在这一洋底还同时发现了与北冰洋中脊相平行的两条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说明北冰洋的海底扩张运动曾进行过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