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天精神
48789100000027

第27章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1)

§§§第十六章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就是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就是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孜孜以求的热情与执著。

航天事业是一个壮国威、扬军威、振民心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苦、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事业。参加这一事业的人员都必须具有献身精神,要有敢于吃苦、执著追求而不急功近利、不图回报的思想,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付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

荆木春,一个在载人航天界响当当的名字,一位谦逊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从1993年起到现在的12年时间内,他就一直活跃在火箭研制一线,从方案论证、研制生产、综合测试,到发射试验,都能看见他的身影。短短十余载,他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3年10月,当人们还沉浸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喜悦中时,荆木春已经带领他的研制团队开始了奋战“神六”的日子。在此后的700多天里,他们夜以继日,全力攻关,研制出了性能更加卓越的火箭,圆满完成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树起了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了把发射“神六”的火箭早日竖立在发射场,荆木春和研制人员们从2003年年底,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700多个日夜,他们放弃了大部分节假日,奋战在各种试验的岗位上,往返于北京、成都、西安等各个相关城市之间。记得2005年3月的一天,六七级的大风不停地刮着,温度降到了零下一度。但是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荆木春陪同刘宇总指挥从成都坐飞机紧急赶回北京,连夜将所需器件送到生产车间,并组织一线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精心组装,加班到凌晨两点,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荆木春介绍,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春节刚过,他们就开始忙碌,差不多每两周往返成都一次,而每次去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周五走周一回。就是出差的三四天里,开会、审查资料,一刻也不闲着。

理想和信念化作无穷的精神源泉,心血和汗水铺就飞天之路。从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到总体主任设计师,再到型号副总师,荆木春的任务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在外人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同一种工作,成天面对一张张的图纸、表格、符号、数据,是何等枯燥与乏味,但是荆木春却用另一种感情在审视,在他眼里,那些东西就像一个个生灵,活灵活现地和自己同呼吸,共命运。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作为航天人,荆木春勇于担当,不畏惧困难多,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服输,自我加压、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地埋头苦干,书写了航天史上绚丽的一笔。

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一个人,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必须依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耽于幻想不行,投机取巧也不行。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把每项工作当成事业。

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来说,兢兢业业,无疑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对此,爱迪生是这样理解的:“事业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到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大多数人都在做事,从早忙到晚,也很努力。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在这些时间里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们同样也能够成功。”

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对自己未来的事业负责,你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这样一来,你就能处处以主动尽职、兢兢业业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坚守岗位、甘当表率

孔子说:“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既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不管他本人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也不管工作的条件是否被他认可,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像作出了承诺一样,必须实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做好这份工作已经成为自己的责任。

在航天队伍里,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都深知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工作中,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脸上常挂着的笑容和他交谈,会让人感觉身处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氛围中。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阳光、乐观的“大男孩”,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雨雪,而“坚忍不拔”、“矢志不渝”这样的词语和他又会有怎样的联系?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工人,在企业面临破产、连工资都发不起的时候,仍然选择坚守在一线,不计报酬,并成长为企业身怀绝技的技术骨干。

他叫做李沛兵,现任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冷镦车间滚丝班班长。

他1998年来到航天精工前身原国营洪江机械配件厂,很快就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当时,曾为国防工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洪江厂经济效益节节衰退,亏损严重。

“每月只能领一两百块钱维持生计,有时候还不能按时拿到手。”回忆起那段时光,35岁的李沛兵有些感伤。“原来七八十人的团队,裁的裁,走的走,工人一天比一天少,热火朝天的车间很快就变得冷冷清清了。”1年后,“车工班班长”李沛兵成了真的光杆司令。车床、木床、铣床,还有8台自动机床,他一个人全包了。力气活少不了,一根5、6米长的材料,下料、切割,全部亲自动手。他不断鼓励自己:一定会有拨开乌云见明日的一天!事实证明他是对的。2004年,破产重组后的航天精工公司效益大幅攀升。

先后在车工、钳工、磨工、铣工、滚丝工等岗位上摸爬滚打过的李沛兵渐渐成长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现在,他虽然只是滚丝班班长,却俨然成为整个车间的技术把关人。大部分试制新产品坯径的尺寸都是由他确定的。

李沛兵连续三年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项纪录的创造者在全公司仅有两人。2009年,他被评为“爱企业的好职工”,他的确无愧于这个称号。

李沛兵在困难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了一个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领袖还是百姓,无论你是教授还是农民,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责任之内的事,否则你就是一颗松动的螺丝钉。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可能导致飞机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就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具体说要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以组织的利益为重,尽心尽责,乐于奉献;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做好组织、部门交代事情的同时,献计献策,乐于创新,力争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完美是一种境界,做到完美才能超越自我,卓尔不群。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不在平凡岗位的人,寥寥无几。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又很多,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力量。

作为航天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是员工应必备的素质。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推动着航天事业不断地发展。

神舟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无数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计出的一系列数据便很能说明问题:

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

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

涉及的科研工作者有10万人;

运载火箭有20多万个零部件;

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有12多万个元器件;

飞船系统有70多万条软件语句……

“神七”从研制到发射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科学家已经把千万种失败的可能性排除在外,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握好每一个细枝末节。

载人飞船,除了对各种系统、零部件有极高的要求外,对航天员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必须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

神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变轨控制、轨道维持到返回调姿、出舱活动、轨返分离、打开降落伞、安全着陆,飞行程序指令有上千条,需要航天员直接操控的有100多次;从穿脱航天服、进行科研试验到操控各类设备仪器、启用生活料理产品,各种操作动作累计上万项,记录这些动作的飞行手册累计达40万字,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没有真正细致负责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位的。

在“神七”飞天的整个过程中,我国优秀的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配合得十分默契,充分体现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这种确保工作万无一失的“零缺陷”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十分需要的。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中国航天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已经积累了四次无人飞行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实践经验,但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风险始终伴随每一次飞行,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都必须从零开始。他们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按照一切服从质量、一切保证质量的原则,严慎细实地把好质量关。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航天人牢抓影响全局的关键节点。他们始终有着“归零”的追求———对任何问题,都要完全、彻底、不留遗患和举一反三地解决。他们紧紧抓住影响发射、运行、返回和涉及任务全局的关键节点,对关系航天员安全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都努力做到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特别是任务的最后阶段,牢牢把住加注、扣罩、船箭对接、垂直转运、火箭加注、点火发射、飞行控制、着陆回收等重点工作的质量关,确保安全可靠。真正做到了“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航天人注重体系优化和整体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既取决于各分系统产品和部件的质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协调匹配和有机融合。他们注重强化整体意识,加强总体力量,既从单件产品和各子系统来把关,更从整体和全系统上来控制、来优化,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满足任务要求。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中国航天人践行并发扬光大着航天精神,使其丰富而博大,深邃而无穷。载人航天精神正鼓舞着每一个科技人、每一位中国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而不懈努力、终生奋斗!

发扬“螺丝钉”精神,拧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先进的卫星轮船还是普通的桌椅门窗,都离不开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这些螺丝钉把各个部件牢牢的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才真正赋予了它们生命,使它们的价值得到实现。我们的国家,就是一栋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者,就是钢筋骨架间一颗颗螺丝钉,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岗位上尽心尽职的工作,就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长期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他们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但他们也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航天英雄一样,是中国航天事业当之无愧的英雄。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大事业。航天人放弃的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其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确立、巩固、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

1983年,张宝生从部队复员后在宝鸡水泵厂机加车间、配件车间从事镗工工作。2008年7月,宝鸡水泵厂整体进入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宝生成为一名航天人。

张宝生不那么高大英俊,加上话不多,在车间里很不起眼,但他干活的耐性和韧性却让大家刮目相看,而那台朝夕相处的镗床,也注入了主人的灵气,仿佛成了一台“万能的镗床”。

如今已年逾五旬的张宝生依然是车间熟练掌握T612大型落地镗床的骨干,所有的大型机架的加工都以他和徒弟们为主完成。除了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安排和继续改进工装、工序外,加班加点对张宝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提高产量,厂里推行了一种名为“大白班”的工作制度,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即使是这样,张宝生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在最忙的时候,别人早上8点上班,他6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别人晚上12点下班,他却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活着。

2008年,是宝鸡航天动力泵业公司最为繁忙而辉煌的一年,对于张宝生来说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年头。这一年,“5·12”地震对宝鸡这个距离震中较近的城市来说影响巨大,在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停产放假的时候,张宝生却在震后的第二天,顶着余震的危险回到了车间。